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与人文     
天文与人文资民筠“人文”这个词,从狭义而言指人事,广义而言,则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中国从古代起,人们便注意天文和人文的关系。一些古文字学家曾考证过“天”字和“人”字的关系,他们认为‘天’字的本意是人的头部,所以在甲骨文中天字是人形,作大或天,但头部...  相似文献   

2.
玛雅天文及其他古天文文化资民筠在古天文文化中,玛雅人的天文文化很有特色对文化学家而言,玛雅文化总给人以某种神秘感。一天,居住在中美洲的古玛雅人的后裔,虽和美洲其他居民有几分相像,却仍具有和中国人一样的蒙古利安人种的许多特征。至于玛雅人的古城蒂卡尔直到...  相似文献   

3.
苏州有个成人天文爱好者协会风景秀丽的江南文化古城苏州、有一个成人天文爱好者协会,汇集着一群有志于天文普及和探索的爱好者。“苏州市观前天文爱好者协会”于1987年4月成立。几年来,协会坚持不间断活动,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回顾几年来的经历,天文爱好者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业余天文活动中的“滚动培养”上海市格致中学向学禹在中学里开展天文活动,建立天文小组是很有意义的。天文本身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学生刚接触,往往就会对浩翰的宇宙、无穷的奥秘发生兴趣,但是要进一步深人下去,在漫漫长夜里想通过实践(天文观测)去验证,探...  相似文献   

5.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徙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徙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意味着文化的迁徙,迁徙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天文爱好者》这个平台,“北斗巡星之旅”与全国高校的天文爱好者一起,就高校天文社团组织各种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但是除了2008年6月和7月的《七星耀北航》一文,本栏目中涉及天文社团自身建设的交流却不多。  相似文献   

7.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侯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徒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徒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徒意味着文化的迁徒,迁徒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8.
致少年天文爱好者朋友们亲爱的少年天文爱好者朋友们:《天文爱好者》杂志开辟“少年天文之家”专栏,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为少年天文爱好者开辟的新的园地。是我们大家盼望已久的。记得当我自己也是一个少年天文爱好者的时候,一度对天文知识很着迷,可是那时条件很...  相似文献   

9.
坚持天文科普开阔学生视野──天津88中的天文活动许慧麟天地人,日月星,常见长存。那“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优美诗句和“鹊桥相会”的动人传说千百年来吸引了多少男女老幼在蝉鸣虫叽声中去遥望九天的牛郎织女星。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摇篮,尤其是素...  相似文献   

10.
《天文爱好者》2009,(6):72-77
在中国古代,“天文”二字原意为“天上的图纹”。所谓古代天学,通俗地说就是星中学,古代的天象记录可谓是星占学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1.
镜面抛光新工艺张大庆作为热心的天文爱好者,我在九年前上高中时就开始进行天文反射镜面的磨制。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感到在遇到的所有难题中,抛光阶段镜面上检定出的各种面形误差是最让人伤脑筋的。有些误差,如“塌边”,几乎是难以抛光修正的,常常是经过了许多个不眠...  相似文献   

12.
“大吸引体”的新发现文成自从德雷斯勒(A.N.Dressier)等七人1986年提出在南十字星座方向,距离我们约2亿光年处存在着一个“大吸引体”(GreatAttractor)以来,究竟有没有这个大吸引体,国际天文界一直有不同看法(参见本刊1991年...  相似文献   

13.
武昌的“天文日”活动1993年10月30日天文日,武汉市武昌区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组织部分师生会员,开展了一次天文景物参观、摄影活动。这次参观拍摄共有两个对象:一个是东湖风景区前省博物馆珍藏的天文文物——最古老的绘有二十八宿星象的漆箱。第二个对象是磨...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拥抱蓝天─—“95中国天文日暨北大天文周”侧记10月23日晚,北京大学电教小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两边的过道边站满了同学。“95中国天文日暨北大天文周”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应邀出席的来宾有天文界和校系等各方面的领导。来宾们在发言中对本次活动表示了热...  相似文献   

15.
北大青年天文学会成立八年来,为普及天文科普知识举办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活动,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十佳社团”的称号。但让活动走向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文却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心愿。据了解,江苏省淮阴市淮海晚报开全国之先例,用整版进行天文科普宣传,是天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一、《天文爱好者》杂志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与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天文学科普杂志。双月刊,逢单月的20日出版。 二、《天文爱好者》现开辟有“天文大事”、“小行星动态”、“太阳篇”、“太空美术”、“动手做”、“宇宙信息”、“备战奥赛”、“爱好者之页”、“星空有约”和“天象观测”等栏目,欢迎天文界的专家学者与广大爱好者投稿。  相似文献   

17.
藤井旭的天体摄影表著名天体摄影家藤井旭先生,长期从事天体摄影及天体摄影的普及工作,并编著出版此类书籍多种。在1994年的日本《天文年鉴》(东京、诚文堂新光社版)上,发表了藤井旭的“天文摄影数据”一文,现将该文所附的7个天体摄影曝光时间表编译刊载。这些...  相似文献   

18.
上次聊了五帝及三代时期的天文历法,通过那些甲骨残片记载的古老天文与蚌骨砌摆的龙虎星斗,领略了“人人皆知天文”的时代。 此篇则是利用我们心灵中的“望远镜”,透过云雾弥漫的时空,将镜头锁定在秦汉之交动荡时代的史景烟尘,管窥战国末年经秦至汉初之天文历法发展变化的几个荧屏画面,在沧桑巨变时遗留在断简残绢及漏帛损瓦中的片言只语中,阅读华夏的古雅文明……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简讯全国各省市和田开展“天文日”科苦活动为提高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促进天文科普工作,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30日定为“全国天文日”,号召各地方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活动。为此,今年各省市有关部门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天文科普活...  相似文献   

20.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行星摄影是观测行星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经常能看到天文爱好者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行星摄影作品。同时,还有-些国际上的天文组织定期发布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行星影像(例如日本的“月惑星研究会”),这些行星影像不仅为天文科普提供精美的素材,而且还能为专业的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然而,对于大众来说,这些影像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即便是天文观测的初学者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精美的行星影像到底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