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气象》2021,43(3)
通过对2016—2020年期间登陆广东的台风24 h路径距离、移向和移速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所有路径误差评定时次中,超过50%时次的台风路径预报质量较好(小于过去5年的平均距离误差70 km),其中在台风首次登陆广东前24 h内,台风路径预报误差较小的时次比例更大,但南海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偏大,对南海台风的路径预报能力相对较弱;起报时刻台风强度越强,其路径距离、移向、移速预报误差越小;当一个台风70%或以上时间的单次预报误差较小(较大)时,其生命期平均路径预报质量极好(极差);当一个台风有70%时次移向误差偏左(或偏右)或有70%时次移速误差较快(或较慢)时,该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明显偏大,则路径预报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评述“六五”期间全国台风科研规划总的目标是:研制适用于我国大范围的、预报性能较好的预报模式,向综合方向发展,提高预报精度;研究某些移向突变及双台风的活动规律等特殊现象,得出明确的诊断或预报条件,从而使我国台风路径预报技术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建立24—36小时东海、南海的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业务诊断或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海台风具有离陆地近,路径变化复杂、生命史长短差异大等特点,因此,尽早作出南海台风生成后的总移向预报,为当地政府部门和生产部门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本系统在总结广大老预报员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个例的反查研究,进一步补充和提高有关经验知识,采用《气象预报通用专家系统》,模拟预报员的预报思路,根据  相似文献   

4.
对2012—2013年GRAPES_TYM模式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所有类型路径预报在24h、48h和72h预报时效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94.3km,143.7km和260.8km,并且存在偏北的系统性偏差;对于南海TC,模式对TC移向预报较实况偏右,移速误差较小,移向偏差是路径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统计得到模式对TC移向的预报偏差与对其环境引导气流预报偏差有密切的关系,以1213号台风"启德"为例进一步通过移向误差诊断方程探讨了环境引导气流预报偏差(包括环境风场预报偏差、环境引导气流半径偏差及环境引导气流厚度偏差)对TC移向偏差的影响,而环境引导气流预报误差来源与模式对大尺度天气系统、TC大小及强度的预报偏差有关。  相似文献   

5.
台风路径预报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日本和美国所发布的热带气旋(台风、飓风)路径预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路径预报的误差与台风移动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比较稳定的西行或西北行台风,预报误差较小;对于转向台风,预报误差稍大;很大的预报误差发生在近距离内同时有几个台风出现的情况。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台风移向的转折性变化和移速的显著变化仍然缺少预报能力。因此,台风移向、移速的明显变化问题仍应是今后台风科研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姚祖庆  唐新章 《气象》1982,8(9):11-13
近几年来,我们使用日本GMS云图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在台风路径短期趋势预报中,发现GMS云图上有几种特征云系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台风、副高及西风带系统的相互配置,预示台风未来的移向。 我们分析了1978—1980年在海上150°E以西转向的21个台风(不包括南海台风)。发现在其转向前都有一些特征云系出现。这些特征云系最早出现在台风转向前4—5天,最迟也在转向前12—24小时,因此对预报台风转向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动力学原理出发,对30°N以南的北半球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摆动的台风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旋转地球上台风环流的旋转作用既可影响台风路径摆动的周期,与环境气流相互作用又可改变台风的移向移速,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差值对台风路径摆动起着增幅作用。本文用台风移动方程对各种类型的实际台风摆动路径作拟合检验,并提出一种改进台风摆动路径预报精度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处对台内的预报方法已不下20种,由于各种预报的方法不尽相同.结果各异,预报员往往不知参考哪一种方法为好,我们通过对各种方法移速、移向误差的统计分析,取长补短,得出一种综合各种预报方法的“综合(概率)预报法”,供预报员参考。首先,监测网络上和台风报,对进入二级防区的台风,依一定综合评定法对各种台风预报方法的24、48小时移速、移向预报进行计算,求出其移速、移向的平均误差。求出各种预报方法移速、移向的平均误差后,以误差较小的几种方法作为将被决策的目标。依一定的概率,作出这几种方法的移速、移向概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增强显示红外云图资料,主要考虑台风增强云系温度等级、云系范围、螺旋结构、台风眼情况、台风西南方卷入云带等,结合台风所对应位置组成经验公式,作出华南台风的降水量级预报。在采用伪彩色数字化云图时,除了考虑上述台风云系数字化数值外,还结合台风移向移速,有无其他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等,组成计算公式,所作出华南台风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近。关于强降水落区,则用物理量计算分布的极值区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在台风业务预报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离散变量分级预报的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引入台风路径业务的预报评估中,对1989-1991年的台风业务预报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量客观,不但可用于台风分类预报评估,也可对台风移向移速预报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GRAPES-TCM为试验模式设计3种集合方案对2011年9个台风进行109次72 h的路径集合预报试验。结果显示:在3种集合方案中,路径预报效果总体最好的是方案1,其路径平均绝对误差与台风移速、移向的总体偏差都最小;方案1和方案2的平均绝对误差与台风移速、移向的总体偏差都小于它们的控制预报的结果,集合预报表现出优于确定性预报的预报能力;与实况比较,3种集合方案预报的台风移向总体以偏右为主,台风移速在积分后期以偏慢为主;方案1的路径离散度最大,方案3最小,3种方案的集合离散度比其合理的离散度都明显偏小;与国内外8个业务数值模式的预报结果比较,方案1的路径预报优于除欧洲中心数值模式以外的7个业务模式的预报,表现出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占全球总数的60%左右[1]。George和Gray[2],Chan和Gray[3]等证明,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的路径预报有500和700hPa的气流作为引导气流最好。说明台风的移向移速是受对流层中层平均气流操纵的。引导气流原理是台风移动的主要诊断依据,其有效时间取决于大型环流的稳定程度。即大型环流愈稳定,其后续作用愈大,台风长期预报的可能性也愈大。这就是用500hPa月平均高度(或高度距平)球谐分析制作海南台风长期预报的物理依据。1 …  相似文献   

14.
夏季南海台风移动路径的一种客观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0—2003年共44a夏季的7月、8月、9月西行进入南海海域的台风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南海台风移动路径的气候持续因子和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因子,运用条件数方法选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台风路径预报模型的预报建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条件数方法的南海台风移动路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7月、8月、9月3个月24h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为153.9km,预报能力明显高于目前国内外的其他一些台风路径客观预报方法。该方法的预报精度相对于逐步回归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于气候持续法也为正的预报技巧水平。  相似文献   

15.
9615号(SALLY)台风于9月9日11时在吴川市西部沿海地区登陆,中心经过湛江市区、遂溪县后,进入广西境内减弱为低压。SALLY具有强度强,移向稳定、移速快、降雨量小、瞬间风速特别大的特点,实测到湛江有自记仪器以来的最低气压、最大的瞬间风速,它给湛江、茂名地区带来历史上少见的风灾。1预报与实况1.1预报9月6~7日早晨,通过电话向市三防发布台风消息,预报SALLY向西北西方向移动,强度加强。7日下午对外发市台风消息,预报SALLY8日白天进入南海,强度继续加强,向西北西方向移动,逐渐向珠江口以西沿海靠近。8日早晨预报SA…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掌握台风的大风半径对海上作业船只采取防台措施有重要意义。但在日常的台风预报服务中,因海上记录比较缺,要估计台风大风范围(如6级和8级大风半径)是十分困难的。本文采用海平面上水平涡度方程推导台风域内风速与距离的关系式,结合梯度风、旋转风公式计算南海海域台风大风半径的大小,在实际预报工作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对于自由大气的大尺度运动,其水平运动方程可写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种台风定位定强客观方法,检验了高分辨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CM)对2013—2014年浙江影响台风的路径、强度、移向和移速等的预报效果,并与多家业务模式产品(欧洲中心数值模式(ECMWF)、日本数值模式(JMA)、美国数值模式(NCEP)和中国数值模式(T63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用最大风速中心定位、用10 m层中心最大风速定强以及用海平面中心最低气压定强时,GRAPES_TCM的预报精度都较高;GRAPES_TCM对台风移速和移向预报都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从环境流场、热力场和偏心作用诊断分析9422号南海热带风暴移动路径北翘的原因,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底到达华南和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东退;(2)在风暴移向的北方和东北方,700hPa出现△T24减温较大区或增温较小区,以及△θse(700─850)场出现不稳定区.是风暴北翘和东北拆的主要原因。(3)应用适合实际的台风移速公式计算结果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风是夏半年影响南海和华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中台风大风是其带来的灾害之一。为了提高台风大风预报的准确率,提前报出台风影响时风速大小,这对航海及沿海防台抗台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旋衡风方程和静止台风气压场分布模式,用地面天气图上台风区域内某站的气压及其与台风中心的距离求出台风风速计算式,然后用北京气象中心广播的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结果或其它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的结果来作南海区域台同大风的数值预报,经1981—1982年10次台风过程试报效果尚好,可供台风大风业务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从环境流场、热力场和偏心作用诊断分析9422号南海热带风暴移动路径北翘的原因,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底到达华南和副热带高压明显关系产东退;(2)在风暴移向的北方和东北方,700hPa出现ΔT24减温较大区或增温较小区,以及Δθse(700-850)场出现不稳定区,是风暴北翘和东北折的主要原因。(3)应用适合实际的台风移速公式计算结果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