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引入湿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和"生态承载能力"两个概念,通过资源资产化管理厘清湿地生态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着眼于源头市场化监管,责任约束;通过生态承载能力监控,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限制在生态良好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以生态向好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投入的良性均衡形态。  相似文献   

2.
围垦养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得湿地生态功能急剧减退,湿地保护问题愈加迫切。生态补偿作为湿地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补偿价值评估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选取长湖湿地铁路建设为案例,以人力资本和生态环境损失、机会成本、专家调查法等为依据,从导致湿地受损因子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工程建设区湿地生态补偿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通过适应性分析,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并探讨了铁路建设工程穿越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圣保  姜国华 《湿地科学》2011,9(4):367-372
三江平原是中国著名的低平原沼泽分布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三江平原区域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三江平原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农业观光景观.三江平原区域旅游应充分挖掘该区湿地资源,推广湿地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规划...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将湿地公园分为城市、城郊与郊野3类,探讨郊野湿地公园承担旅游功能所具有的特殊性,通过对首批国家湿地公园的梳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郊野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标准指标,通过问卷调研等方法构建其测算标准。测算标准包括旅游环境容量中的生态、资源、心理、设施及管理5大容量,共计18项因子,为其测算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邮湖湿地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水域面积780km2,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导致高邮湖区湿地受到破坏,湿地生态功能受到影响。通过对高邮湖湿地特点、功能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保护利用高邮湖湿地的意义,提出了高邮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指出洪泽湖湿地有着人湖河口滩地、滨湖河漫滩、湖面、围垦混合带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众多的风景名胜,探讨了在生态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时应遵循:开发和湿地保护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做好超前规划,体现生态性、最小干预性、文化性、人本性;在经营管理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3项原则以及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综合整治、加强旅游合作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EI理念规划的湿地公园更注重生态保护,可科学地保护湿地和可持续利用湿地,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以宁德东湖湿地公园的EI生态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湿地生态开发旅游进行分类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综合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计算及定量分析,比较东湖湿地生态环境与其他湿地公园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闽东地区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对武汉城市圈湿地旅游资源类型梳理的基础上,对圈域湿地旅游资源进行SWOT矩阵分析。据此提出4种组合策略支持的4种典型的湿地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别是SO优化策略(环城水系整合模式)、WO转型策略(生态农场型整合模式)、ST多元化策略(景区依托型整合模式)、WT防御策略(生境保育型整合模式),为湿地旅游资源整合及合理开发提供思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西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津水库是广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库区湿地特殊的服务功能、提出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的设想。结果表明: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舒适性资源,该库库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品位高,并具有后发优势,具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宜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观光、寻幽探险、水上娱乐、疗养健身、休闲度假、科学考察、商务会议、科普教育等形式的旅游。提出西津库区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业.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湿地.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中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吴中区面积在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结果表明:吴中区共有湿地113个斑块,面积180459.69hm2,占吴中行政区划面积的82.95%。湿地水生植物95种,隶属37科60属;鱼类100多种,隶属12目23科;留居、旅经或在该地进行繁殖的鸟类至少170种,隶属16目;两栖动物9种,隶属3科7属;爬行动物24种。通过实施湿地保护立法、开展湿地生态补偿、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定位站和退垦还湖、退渔还湿工程对吴中区湿地进行全面保护,以期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阿万仓湿地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林生  李萍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44-1451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景区建设初期对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甘肃省阿万仓湿地生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的分析,构建了阿万仓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其旅游开发已经或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阿万仓湿地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对当地文化的冲击、植被覆盖率降低、水体污染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其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成为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鸟类栖息地保护及观鸟旅游已成为湿地旅游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为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的栖息要求,营建相应的栖息生境,并对观鸟旅游方式做了初浅的探讨,以期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的湿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苔原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军红  邓伟 《山地学报》2002,20(2):228-231
本文按照海拔、坡向、地貌特征及植被结构把长白山苔原湿地划分为5个类型,并分别概述了各类苔原湿地的分布特征。长白山独特的生境蓄育了独特的植被与植物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为使其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就必须对苔原湿地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目前洪泽湖的湿地保护主要由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但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缺口巨大,拓展洪泽湖湿地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是保障洪泽湖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本研究聚焦洪泽湖生态补偿需求,提出协调多方保护主体以构建洪泽湖生态保护联盟,强化流域一体化治理,推动基于生态“洪泽湖”品牌的渔业产业升级,构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洪泽湖湿地的保护策略,推进洪泽湖湿地碳汇潜力与湿地银行建设,自下而上推动洪泽湖生态补偿多元化。洪泽湖生态补偿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依赖于顶层制度的建设与本土化策略的双向互动,共同实现洪泽湖湿地的生态价值的商品化与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发展广州市湿地经济对改善当地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市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湿地水资源、湿地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目前广州市湿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为水产养殖模式、农业耕种模式、供水蓄能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围垦、河流破坏、过度捕捞和盲目养殖、生态旅游开发不成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以统一规划为前提、以复合农业为重点、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湿地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赛里木湖湿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湖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游牧风情以及风景审美价值,但目前赛里木湖湿地保护乏力,需要进行重点保护性管理,使之在生态旅游等方面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崔伟中 《湿地科学》2004,2(1):26-30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还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现以珠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视角研究珠江河口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建议加大依法保护河口滩涂湿地,科学利用滩涂湿地岸线,合理划分滩涂湿地的功能,动态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人与滩涂湿地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景观构建以水生态环境为基础,它具有原生态环境、动感生态场景、人文生态内蕴等审美特征。湿地旅游的开发建设要特别强调科学,注重生态与文化的保护,产品要主打生态品牌,营销要突出绿色主题,运行要倡导低碳环保,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