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四川三个重要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松潘、龙门山地震带和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二十多年地震资料,以一年为时间窗,半年为滑动步长,按2.5≤M≤3.5,3.5≤M≤4.5和M≥4.5三个震级档研究了应用逆向时间序列的算法复杂性预测三带未来半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得到了与正向时间序列算法复杂性大体一致或稍高的预报效能。它们的预报评分R值都明显高于置信度97.5%的区分随机盲报的临界评分值R_0。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地震带强震动及其与现今弱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川滇菱块及马边-大关,宣威-弥勒地区在内的金沙江地震带记载(录)了川滇两省发生的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西南一主要地震区。本文重点研究了该范围内强震的重复性及现今弱震密集区的强震危险性问题。金沙江地震带强震具有很高的原地重复性,7级以上强震原地重复率达65.4%,平均复发时间157年;6级地震原地重复率达41.8%,平均复发时间为27.2年。川滇地区现今弱震活动密集区在活动期内本身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很小。四川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强震发生在距密集区40-50千米处,云南情况较复杂。但在作今后较长时间危险性分析预测时,现今弱震密集区本身仍有发生6级地震的危险,虽然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20个月内相继发生的三次四川沐川M≥5级地震构成了马边-永善地震带北段的一组“广义震群”。一致的宏微观震中定位和并不显著的震级差表明它们是同一震源体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原地重复”性中强震事件。三次地震前后,该段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既具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又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本文强调了深部构造背景对地震空间分布图象的制约;利用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震时间演化的复杂性。对马边永善地震带未来强震危险性也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地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地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  相似文献   

5.
马边地震带发震构造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忠权  汪一鹏 《中国地震》1993,9(4):373-383
北北西向的马边-盐津隐伏深断裂是马边地震带形成的主要条件,尤其被东西向甘洛-沐川深断裂和盐津-叙永深断裂转限的段落是强震多发段。地壳表层有北北西向马边-盐津断裂组和地面微隆起带,但地表断裂与陷伏深断裂并不连通,且地表断裂走向与结构复杂多变,这是造成马边地震带强震地面破坏效应及地震影响场特点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剖析和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状态及中等地震活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北川段和天全-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自然节律显示有规律起伏,可以推测地震的强、弱趋势。本文仔细剖析了中等地震活动情况,提出的若干特征对于监视本带有一定社会影响的4 ̄5级地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马边地震地质背景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云金 《四川地震》2001,1(1):39-41
马边是川南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地震活动显示出一种与四川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马边地区地震活动具有地台区地震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地震活动与荥经一马边一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和上、下地壳间的滑脱面有关。该地区的6.0级以上强震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受到地表活动断裂的控制;6.0级以下地震则与地表活动断裂关系不密切,呈现出一种弥散的图像,但其空间展布范围不超过荥经—马边—盐津深大活动断裂带所展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20个月内相继发生的三次四川沐川M≥5级地震构成了马边一永善地震带北段的一组“广义震群”。一致的宏微观震中定位和并不显著的震级差表明它们是同一震源体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原地重复”性中强震事件。三次地震前后,该段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既具有许多相似的规律又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本文强调了深部构造背景对地震空间分布图象的制约;利用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震时间演化的复杂性。对马边水善地震带未来强震危险性也给予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活动性分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振梁  王健 《地震学报》1995,17(1):20-24
本文以强震为目标,考虑到各地区历史地震记载和仪器记录的完整性,以M6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强震震级频度分布和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各地区地震活动性强弱的指标,统计了全国27个地震带的强震活动分布状况,按其地震活动性强弱分为五类区.其中,最强为台东地震带,其M6年平均发生率M6>1;Ⅱ类区包括从帕米尔、天山、川滇以及台西等9个地震带,M6=0.12-0.34;Ⅲ类区包括华北、青藏东北缘、戈壁阿尔泰、东南沿海外带等10个地震带,其M6=0.032-0.08;Ⅲ类区除个别地震带历史上只记到7.3-7.5级地震外,其余各带都记录了M8的地震;Ⅳ类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东北等6个地震带,其M6=0.01-0.03,这些带有史记载以来记录的最大地震均小于7;Ⅴ类区为我国地震活动性最低的过渡地震带,Mmax仅为5.75.强震活动的差异和周围板块构造运动和板内各块体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震活动加速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政  马丽 《地震学报》1999,21(1):32-41
运用岩石破裂的亚临界扩展理论,推导出区域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的基本公式.我们把中国板内的3个地震块体:华北亚板块、川滇块体和新疆亚板块按地震活动性及构造条件的差异分为7个研究区域,使用Sornette和Sammis的改进公式,分别对每个区域进行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分析.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区域强震,模型能给出与实际强震较接近的震级与发震时间,表明地震活动性加速模型同样能适用于板内的地震活动.文中给出了地震活动加速模型预测的山西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博乐——托克逊地震带和阿因柯——乌恰地震带未来强震可能的发生时间和震级.在同一亚板块内或块体中,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期在时间上较为相似.加速模型中参数可以用来表征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对于中国大陆,一般为0.4.对于台湾地震带和一些构造活动复杂的地震带,地震活动加速模型目前尚不能预测未来强震的震级和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12.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于1996年将藏北玛尼一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71/4级地震危险区。这旬刚发生的1997.11.8玛尼7.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区)共性相结合,追踪大震发展过程及研究不同必质的强震活动图象等分析方法是有研究前景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1986年至1991年期间沈阳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1453次地震的持续时间资料(2.0≤M_L≤6.1级、5km<△<1000km),求得了辽宁省及其邻近地区多台多幅度持时震级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这种震级误差小,应用范围为M_L≤6.0级,解决了限幅地震无法计算震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瓦屋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屋山水电站位于川南台陷南端,南邻峨眉山断块,水库南缘的毛沟断裂最新活动时期为晚更新世,水库处于活动性大地构造环境中,该区属于名山-马边-昭通过地震北段,以弱震活动为主,伴有少量中强地震,目前正处于地震活动期,从分析库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活动等条件,并使用水库综合影响系数法,贝叶斯概率预测法,断层强度分析法,判定库区存在着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诱发地震强度Ms≤5.5。划  相似文献   

15.
从位错模式出发,应用断裂力学的成果,作者在世界上首次导出了体波震级m_b,环境剪应力值τ_0(或构造剪应力值,或初始剪应力值,而不是应力降)和地震矩M_0之间的依赖关系式。这个公式提供了直接利用震源参数大量计算构造剪应力场量值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构造剪应力场是控制地震发生的主要因素,即出现高应力值地震的地区是容易发生强震(M≥6.0)的地区,是地震危险区。作者计算了1987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境内所有m_b≥3.8地震的剪应力值,并据此划出了未来三年内我国大陆地区的强震危险区,同时给出了震级范围。1992年4月—1994年1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9次M_s≥6.0的地震,其中有8次落在事先划定的危险区内,只有1次在危险区外。  相似文献   

16.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中重要的断裂之一,1830年该断裂带发生了M7级地震.从分析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征出发,在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和现今地震活动基础上,利用震级-时间模型对磁县断裂带未来强震活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该段中南的总体活动水平维持在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历史地震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的分析、活断层分段理论及地震空区理论的应用、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及复发条件概率的估算以及多学科专家综合评估方法的引入,对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滇东小江断裂带(中-北段)上15个不同段落的地震潜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修正并重新圈绘出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四川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范围:北起道孚县的葛卡或者松林口一带,南至西昌市,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主干断裂带展布,全长约350千米。按对未来地震震级估计的不同,该区可分成3段。第1段位于葛卡或松林口至康定之间,震级估计为7±1/4级;第2段位于康定与石棉之间,估计的震级是61/2±1/4;第3段位于石棉至西昌之间,震级估计为7-71/2。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小江断裂带上的新塘湾和寻甸一嵩明两个段落未来15年内强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活断层的古地震复现期与最后一次7.0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相比,巴里坤纸房—秦大汉活断层、托里活断层、沙湾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霍尔果斯活断层及吐鲁番盆地中央活动断裂带为预警式活断层,有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即未来北天山地震带与西准噶尔—阿尔泰地震带是有强震危险的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复现期一般比南天山地震带与帕米尔—阿尔金山地震带长。4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589±2年。塔吉克斯坦—新疆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139±1年  相似文献   

19.
1844年8月大关北地震是马边一永善地震带中历史上较强的一次地震,过去一直很少有人研究,以前的地震目录对此次地震有不同认识,本文拟通过查阅历史地震资料,实地考查这次地震的地面破坏情况以及询访当地居民,初步认为,1844年8月地震的震中应元亨一带,露级在7级左右,极震区烈度为IX度,与1974与大关-永善7.1级地震的宏观震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