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到1986年11月底止,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近海生成的台风有26个,其数量基本保持了历年该地区的平均数。在我国沿海近岸,受台风影响,产生不同程度风暴潮的有10个左右,与往年相比,1986年的风暴潮灾较为严重。其中典型的有8609及8616号台风风暴潮灾。回顾1986年的台风过程其特点可归结为四多一少:南海台风多,异常路径多,两广登陆的多,远海转向的多,影响北方沿海的少。 总结1986年的风暴潮预报,分析该年的风暴增水特点,不仅能检验我们的预报效果,同时对异常台风路径造成的风暴潮灾从预报的角度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现将几次典型的风暴潮预报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概述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经分析研究,表明天津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最频发区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夏季有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本文分析了天津沿海风暴潮的统计特征,概要介绍了几次严重的潮灾案例,并计算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高潮位,所做工作对改善天津沿海的风暴潮预报和防潮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9711号特大风暴潮灾的预(警)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琳 《海洋预报》1999,16(1):67-69
1997年第11号台风恰值农历天文大潮期,袭击我国东部沿海六省二市,风、雨、潮“三碰头”呼啸而至,受其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一次台风风暴潮灾,灾害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天津有多个验潮站均出现了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东、黄、渤海的沿岸大部分验潮站的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水位,这是历史所罕见的。在这一特大潮灾出现之前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预报中心风暴潮组以高度的责任心,依靠先进的预报技术,凭借丰富的预报经验,成功地预报了这次特大台风风暴潮,大大减轻了潮灾带来的人员伤亡,使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实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风暴潮灾、风暴潮、登陆台风、天文高潮等与月相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登陆台风和台风风暴潮发生在大(小)潮期的次数相对较多,略大于平均数,但它们与月相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它们相对于月相的分布大致上是随机的,如果台风在天文大潮期间登陆,台风引起的暴潮与天文潮叠加后成灾的概率明显增大,但也不一定成灾;成了灾的,往往是风暴潮峰值适逢当日的天文高潮所致。  相似文献   

5.
全球海洋的风暴潮灾害概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王喜年 《海洋预报》1993,10(1):30-36
风暴潮能造成特大自然灾害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上遭受温带和热带风暴袭击的沿岸国家,都有深受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记载,其重灾区分布在频繁遭受强风暴袭击的浅海沿岸区域。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一、太平洋沿岸区域 在西太平洋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有34%的热带气旋(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在我国登陆。我国风暴潮灾害居西太平洋沿岸国家之首。我国台风风暴潮灾的分布几乎遍布各滨海地区,特别是沿海重点经济开发区,如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珠江口以及雷州半岛东岸和海南岛东北部,均在风暴危害严重岸段。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风暴潮灾害承灾体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海燕 《海洋预报》2007,24(1):9-15
本文分析海南岛沿岸易受风暴潮灾害侵袭的区域,归纳了8类承灾体及承灾体所处高程与所淹水深的关系,以0518号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灾害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得出承灾能力最弱的系统因素是海水养殖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沧州海洋站观测资料对本次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天文高潮时沧州沿海出现了远超警戒潮位的高潮位,而后"达维"中心带来的东北大风使沧州沿海风暴增水值达到最大。对建国以来6次北上影响沧州的致灾台风进行了路径相似分析,获取影响台风风暴潮强度的重要因素,可为研究本地区台风风暴潮规律,提高预警报准确度,减少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对温岭市最不利的台风路径,采用SWAN和MIKE21模型计算台风风暴潮淹没深度,对淹没深度进行分类并划分危险性等级;根据温岭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脆弱性等级划分;建立台风风暴潮和承灾体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得出风险水平等级区划。结果表明,温岭市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最大的区域在东部产业聚集区、松门镇沿海、乐清湾温峤镇西南角和坞根镇西北角,其次在隘顽湾顶部分区域,再次在滨海镇和松门镇部分区域,其他地区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正>风暴潮在世界自然灾害中位居首位,在人员死亡和破坏方面甚至超过地震。风暴潮灾害在我国也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登陆和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频数最高,我国沿海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频繁、最严重。对风暴潮的研究对于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子任务"海洋环境灾害"的部分成果,收集、整理了1949—2009年以来影响我国  相似文献   

10.
地形变化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影响的一次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预报》2002,19(1):97-104
本文以8509台风为例,模拟了因地形变化而对青岛地区风暴潮灾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胶州湾口外局部地形变深,在8509台风的情况下,风暴增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对底层风暴潮流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及重点城市风暴潮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分析1949年以来广东省10个典型验潮站的近500站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开展了广东省台风风暴潮和超警戒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时间为7—9月,其中7月最多、9月次之,雷州半岛东岸无论发生次数还是强度都明显偏多、偏强,其次为阳江;风暴潮灾害则主要发生在7—10月,以7月最多;风暴潮灾害频发区依次为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阳江和汕头,风暴潮灾害严重区依次为汕头、阳江和雷州半岛东岸,阳江和雷州半岛东岸为风暴潮灾害频发区和严重区。选取受台风风暴潮影响频繁和严重的典型区域阳江市。利用业务化的台风风暴潮模式开展了不同等级台风影响下阳江市的最大风暴潮风险研究,中心最低气压为970hPa的台风在最有利路径下产生的风暴潮为185cm,约20a一遇,940hPa的台风产生的风暴潮为310cm,约为500a一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台风外围闭合特征等压线等要素,对圆对称的藤田气压模型进行改进,推导出不含有关参数的非对称台风海面气压场和考虑到径向梯度风的风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给湛江地区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的几次台风过程的海面气压场和风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型更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渤海风暴潮概况及温带风暴潮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分析研究表明,天津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最频发区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夏季有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采用球坐标系下的二维风暴潮模式,对1969年4月23日引起渤海最大温带风暴增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风场和增水过程的计算结果验证表明,该模式可用于温带风暴潮的工程计算,并且只要依据文中方法计算出预报气压场和风场,该模式也具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现象即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现象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发现在海温异常期间山东沿海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在统计了49年中对沿海有较严重影响的36次台风中,有31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而随着台风影响的增多,台风风暴潮灾也相应的增多。温带风暴潮潮灾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期间也是偏多的,且在厄尔尼诺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偏多。山东沿海的水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观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下我国沿海海平面和海表温度,以及台风、风暴潮和赤潮等主要致灾因子及灾害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和海表温度显著上升,上升速率分别为3.3 mm/a和0.016°C/a,高于全球平均和我国的历史变化水平,2017年中国沿海的海表温度达到了196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并且自2000年以来,超强台风、风暴潮和赤潮等致灾事件的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下,受关键海洋环境要素变迁和超强台风、风暴潮等极端事件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暴露度明显加大。随着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近30年来海洋灾害损失出现下降趋势。值得指出的是,每年各类海洋灾害总损失仍高达百亿元量级(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约120亿元),其中,2005年总损失达到最高值,约332亿元,这与致灾事件的强度以及各致灾事件、灾种的叠加放大效应有密切关系。本文进一步从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海岸带及沿海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的特征,探讨了有关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风险治理能力建设等若干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基于热带气象局发布的热带气旋资料(1990-2018)及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灾害公报》(2000-2018)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台风特征及风暴潮灾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8年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不仅次数多,强度大,而且登陆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威胁进一步加剧;登陆我国的台风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7-9月份;登陆地点遍布中国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及其以南沿海省市;受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受损严重,尤其是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和浙江省,这与台风登陆地点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我国防灾减灾意识的加强,近年来台风风暴潮灾害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的灾害损失有所减弱,但是每年的损失依旧很高,我国需要努力完善台风风暴潮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灾害预警能力,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降低台风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风暴潮预报准确率首先决定于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取西─西北方向移动的台风是主要的登陆中国并造成风暴潮灾害的台风。大约20─30%的台风以异常路径而移动,并在中国引起突然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一般来说,这种风暴潮并不太严重。当然,某些突然东折的台风不登陆中国,也未造成灾害。本文讨论了几类异常路径台风和正常往西─西北移的台风移动机制以及所引起的风暴潮。  相似文献   

18.
介绍1713号"天鸽"台风风暴潮过程,并利用不同数值模型对整个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后报检验,从风速和风暴潮实况角度发现中央气象台给出的台风强度弱于实况,并依据风暴潮实况分析出了"天鸽"台风可能的最大强度,指出"天鸽"登陆前后强度很可能已经达到超强台风级别,对于此类我国近海突变型台风风暴潮过程需要引起风暴潮预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沿海防潮减灾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经广 《海洋预报》2003,20(2):34-40
广东濒临南海,海岸线长,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历史风暴潮灾害严重。例如1969年7月28日的6903号风暴潮在粤东造成严重的灾害;1980年7月22日的8007号台风造成粤西的南渡站最高风暴潮达594cm,是我国有验潮记录以来的最大值(也是西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最大值),居世界第5位。针对广东沿海风暴潮灾的主要特点,本文就其防潮减灾提出以下3个观点:(1)深入了解和研究广东省沿海潮灾史,对做好防潮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防潮减灾规划的制定与沿海防潮工程的设计也具有不可代估的参考价值:(2)做好广东省沿海防潮减灾的工程措施有着同样重要性,一般的防潮工程,甚至高标准防潮堤,在灾难性风暴潮袭击下也会产生一定的风暴潮灾害;(3)加强广东省的非工程防潮措施方面工作和研究,准确及时的风暴潮预报是预防和减轻灾害的主要非工程措施:要求作业人员对经验预报能熟练运用及掌握;普遍推广风暴潮数值预报;开展业务化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409"威马逊"和1415"海鸥"台风特点及风暴潮、潮位情况。给定较准确的台风特征参数并利用ADCIRC模式对两次台风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各站模拟与实测吻合良好,选取海南岛北部铺前湾作为重点岸段,利用秀英站的风暴潮模拟及北港岛灾后调查推断铺前湾口(P1)、湾顶(P2)输出点的风暴潮模拟值可信度高。对于环流范围较小的超强台风1409"威马逊",P1和P2的模拟最大增水明显高于秀英站,而P2又明显高于P1;对于环流范围较大的台风1415"海鸥",P1、P2的模拟最大增水与秀英站无显著差别。因此,台风特征的预报判断将是风暴潮预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