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谋 《广东气象》1994,(1):16-18
大气运动学指出,地面形势变化主要取决于涡度平流、冷暖平流、垂直运动和非绝热变化。局地气象要素的变化率,主要由同一空气质块在运行过程中的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所决定。因此,从理论上说,单站地面要素的连续演变特征能直观地反映出天气系统和移动。不同的影响天气系统,地面要素具有其不同的演变规律。因此,可以此来诊断天气系统,提供充分的预报判据,进而对未来天气作出较可靠的估量。本文将华南若干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应地面要素的演变特征及模式作简要介绍。。l天气系统与地面要素特征卜互热带气旋移向大气运动学关于低…  相似文献   

2.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三维风场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笛卡尔坐标系下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三维风场的理论,以2003年7月5日发生在安徽省的一次强降水过程为例,反演大气三维风场。结果表明:利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大气风场能够更加详细地反映出大气风场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3.
云状不仅反映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为预测天气和气象服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位观测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能正确观测云。  相似文献   

4.
海洋考察资料分析表明,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倍增,热通量的增、减过程与对流天气密切相关,季风潮天气过程中的热通量值居各天气过程之首,某些时段感热通量会出现大气向海洋的反向输送过程,地理环境使同一天气过程影响下海区内各通量的水平分布明显不均,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明显影响500hPa以下各层大气。  相似文献   

5.
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大气可预报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有的是从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误差探讨,即讨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增长使得预报与实况差异太大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两周,它称为大气可预报的时间。这是短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大多是从天气变化稳定性进行探讨。短期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过程的关系以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一直是近十余年来气象学者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长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多种物理因子场分析1995年4月华南各交强对流天气的落区规律,筛选出反映天气尺度系统结构与大气垂直稳定度综合特征的物理因子,结合锋面,低槽位置,组成适合业务预报使用的落区短期分析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7.
多元判据综合评估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元 《气象》2003,29(4):3-9
提出一个对多元判据综合评估的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模式。模式应用同中期天气过程的时间—空间尺度相适应的经过时间滤波的大气环流背景为客观判据,比较全面地评估了预报时刻前后多层次、多要素的大气环流动态变化的相似,通过定义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在多元判据下样本的相似程度,从相似时域的历史样本中找到较佳相似的中期过程,预测未来l~10天的中期天气过程。模式检验和预报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8.
何军  胡红兵 《四川气象》2002,22(2):23-26
分析盛夏时间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气能量和成因,并寻找数值预报产品的一些明显特征,以利于今后提高类似天气过程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育兵 《黑龙江气象》2002,(4):19-19,27
V-3θ图是利用大气中的压、温、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并利用V-3θ图对2000年7月29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出现的一次雷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初论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气探测技术现状,分析讨论了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大气探测技术应着眼于准确捕捉天气过程的本质特征,并迅速有效地对所探测信息实时传输,处理及图形再现,因此,其技术发展应建立在测量对象研究及自身技术体系完善这两个基础上,即一方面尽可能有效地从其它领域借鉴或移植现代高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汇用气象专家一道不断探索,研究新算法。  相似文献   

11.
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低频天气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低频天气图延伸期预报方法。低频天气图是一种不同于统计学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方法和天气学预报方法的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的新方法,可以用于延伸期(10~30 天)天气过程预报。低频天气图的技术要点是大气低频系统(低频气旋和低频反气旋)及其相应的低频气流。低频天气图的天气学意义是能反映造成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的生消、维持和移动及其大气环流演变过程。其优越性在于其特性:时间上的周期性(30~50 天)、持续性和空间上的连续性、相似性以及地域上的准定常性,预报天气系统相对容易且时效长。2008~2012 年在上海市气候中心业务应用的结果表明,可以提前15~45 天预报上海地区的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V-3θ图像结构预测方法,可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预报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对2000年6月沙澧河流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了具有预测意义的大暴雨过程的V-3θ图像结构特征。无探空站的区域强降水,在周围临近站点资料上亦有较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天气气候预测体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天气气候预测中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它一方面给用户或有关决策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较为系统地评述了近几年出现的关于如何发展未来气象预测体系的若干观点,根据风险经济学和决策理论,构建了一个未来天气气候预测体系的概念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将气象预测过程同用户决策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来自用户的知识和风险管理经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对大气波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大气折射基本类型及其对电磁波影响的基础上,概述了三种类型大气波导的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对大气波导的影响,总结了易于出现大气波导现象的天气条件。研究气象条件对大气波导的影响,对于研究和预测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在军事上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的变化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表现。它表征着不同天气的变化,是天气和气象要素的综合反映。它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特别是积云性云(cug)和积云状云(cuf),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大气稳定状况。积云性云表示天气由不稳定趋向稳定,无论是积云性层积云(Sc cug)还是积云性高积云(Ac cug),一般都预示着对流的减  相似文献   

16.
辐辏状云具有宽广的云区,长条平行的分布反映了高空的流场特征,特别是辐辏状云,现在知道它是副高边缘或是南支急流云系的指示云,因而常被用作重大天气过程的征兆[1-2]。观测事实指出,出现在低空,云条延伸很长的堤状云(常称长为堤云),与大型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也是一种很好的天气指示云[1-2]。本文就我们近年来(1981-1989年)南宁的云天日记和云图拍摄资料,分析探讨辐辏状和堤状云的规律及与未来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天气预报本身就是要从已知的天气情况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一个地方的已知天气是通过单站要素得以综合反映。也就是说,单站资料能反映出大气的各种时间,空间尺度运动对单站的综合影响,它是各种天气系统影响本站的各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所以它既具有天气变化的普遍性,又有本地天气的特殊性。在目  相似文献   

18.
三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邓华军  唐洵昌 《气象科学》1999,19(2):150-157
本文对发生于江苏苏北地区不同季节的三次强对天气过程,应用湿位涡这样一个表征大气动力、热力、水汽诸因素特征的综合物理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倾斜性涡度的发展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表明该物理量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能很好地反映热力学和动力学成因,尤其是湿位涡的垂直通量、湿位涡通量的水平散度、位涡变化率对强对流天气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强  王胜  黄荣辉 《干旱气象》2011,(2):133-136
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大气和气候有明显影响.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在4个方面的独特性,分析了这些独特性对天气过程和气候特征的6个方面影响.并且,讨论了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科学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4个重要问题,对如何继续发展做了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覃陆岸 《贵州气象》2006,30(Z1):9-11
对河池市2002-12-18冰雹天气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和冷空气过境引发位势不稳定大气中的能量释放的结果,卫星云图在这次强对流天气中也起到很好的预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