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结构构造及动力学研究思路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大陆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山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造山带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研究的新进展。指出前陆盆地的研究是深入研究造山带的关键,前陆盆地是前陆冲断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结果,阐述了前陆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结构构造及动力学研究思路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大量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大陆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山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造山带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研究的新进展。指出前陆盆地的研究是深入研究造山带的关键,前陆盆地是前陆冲断作用引起岩石圈挠曲变形的结果,阐述了前陆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前陆盆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评述了经典的前陆盆地以及前陆盆地系统和复合式前陆盆地概念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介绍了有关前陆盆地的沉积作用、动力学机制以及造山带的构造作用与盆地的沉积响应等方面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指出了在对前陆盆地的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秦岭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早期复式前陆盆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秦岭西段的志留纪-早泥盆世及中秦岭北缘的志留纪-早石炭世的沉积特征表明,两区均存在有早期理里石相和晚期磨拉石相,构成完整的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并由冲断造山 -前渊-前隆3部分构成完整的前陆盆地体系,南秦岭前陆盆地是扬子北缘裂陷盆地闭合的产物,形成于430Ma,结束于390Ma,历时40Ma,属板内前陆盆地,中秦岭前陆盆地位于扬子北缘的边缘,是秦岭洋闭合后的产物,形成于440Ma,结束于323Ma,历时107Ma,属周缘前陆盆地,北秦岭二郎坪弧后陆盆地的上限是320Ma,是在另里东晚期-华力西早期于陆-弧-陆碰撞的背景下形成3种类型的前陆盆地,它们组成了秦岭复式前陆盆地,总历程达120Ma。 相似文献
7.
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比了前陆盆地与前陆盆地系统两个概念, 阐述了前陆盆地系统的基本含义, 引用这一概念分析和对比了库车前陆盆地与西南天山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盆地的沉积、构造等特征。认为前陆盆地、造山带及造山带内“卫星式”沉积盆地三者之间是相关联的,造山带内的“卫星式”沉积盆地是前陆盆地系统楔顶的延伸部分, 受造山带的影响, 造山楔内不同部位沉积的楔顶存在明显的差异, 针对南天山“卫星式”沉积盆地而言, 尤尔都斯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明显不同于焉耆盆地 相似文献
8.
9.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文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作为一个地质整体进行了研究,并将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沉积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构造层序和层序,对应于不同成盆期和同一成盆期不同演化阶段,阐明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积三维空间配置形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初步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进而研究龙门山冲断带逆部推覆作用对龙门山前陆盆 相似文献
10.
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纪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演化耦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探讨了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系序界面属性及层序的内部构成,识别并标定了6类层序界面:消截角度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削蚀不整合、削蚀上超不整合、侵蚀上超不整合和上超界面,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二叠系被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区内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演化的序列模型。下二叠统的4个三级层序是火山沉积盆地演化的结果,与前陆盆地早期残余海的演化耦合;中、上二叠统发育的两个三级层序的时空堆叠与前陆盆地晚期地演化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西走廊东部晚古生代前陆盆地从形成、稳定发展到收缩消亡的过程,反映了泥盆纪是主要成盆期,奠定了盆地的基本格架;石炭纪是盆地稳定发育阶段,也是盆地内煤、油气的主要形成期;自二叠纪至三叠纪,前陆盆地应变停止,应力粘弹性松驰,被重力作用下的山前盆地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13.
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动力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近几年对层序地层学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上扬子地台西缘中三叠世拉丁期末和晚三叠世卡尼期周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提出了动力层序地层学。将边缘前陆盆地由盆缘逆冲断块向克拉通稳定边缘分为A区带和B区带(Posamentier等,1993)。在同一视海平面升降旋回周期内,A区带和B区带的视海平面旋回截然不同。A区带构造沉降速率大于全球海平面升或降速率,表现为视海平面的上升旋回,因此,沉积物容纳空间主要由盆缘冲断块的逆冲活动所制约。B区带与被动边缘背景类似。由此,提出了A区带动力层序由前陆挠曲变形体系域(FST)和前陆塑性变形体系域(VST)组成。由FST→VST反映了沉积物容纳空间不断增大的过程,指示了盆山转换系统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反映了盆转山-山控盆的动力层序地层的构成特色。 相似文献
14.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前陆盆地的识别及形成演化杜小弟,左权,刘万洙(能源地质系)(博物馆)(能源地质系)0前言前陆盆地是介于褶皱山系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其组成三要素是:褶皱山系、克拉通和盆地,缺一不可,典型实例是环绕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磨拉石盆地。前陆盆地这一概念是D... 相似文献
15.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61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从而制约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7.
18.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配置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露头和钻井岩心的观察, 以及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分割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充填实体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将该区层序界面划分为两种类型: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最大湖泛面,据此在全盆侏罗系地层中识别出13个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据盆地沉积特征,自西向东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层序剖面,进行盆地内不同相带间的层序对比,建立了研究区侏罗纪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中识别出4种沉积体系:冲(洪)积、湖泊、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在层序格架中讨论了各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大体是从盆地西缘到东缘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曲流河的展布方式。其中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三角洲—滨浅湖分布范围广阔,且三角洲与浅湖相在垂向上频繁交替。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文章以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作粉割盆地充填序列的基本界面,并按不整合面的规模和性质,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6个构造层序和14个层序,初步查明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三维空间配置模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和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20.
扬子周缘前陆盆地演化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周缘前陆盆地的形成是扬子陆块周缘多次裂解,增生过程的产物,其形成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O3-D)为碰撞型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晚期(T3-Kz)为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成了复合叠加的前陆盆地,碰撞型前陆盆地的形成代表一个从洋壳消碱直至闭合的演化旋回,一般具有:代表早期俯冲造山作用所残留的蛇绿岩,混杂堆积带;代表碰撞早期形成的复理石前陆盆地;代表碰撞后期的磨拉石前陆盆地,因而剖面上具有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