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包志伟  曾乔松  赵太平  原振雷 《岩石学报》2009,25(10):2523-2536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上房沟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钼矿探明储量(金属量)达205万吨.区内钼成矿与南泥湖和上房沟两个花岗斑岩小岩体关系密切,两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为高硅、富碱和较高分异指数的碱性-碱钙性、过铝质花岗岩.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具有显著亏损Eu、Sr、Ba、Ti的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相当高程度的分异演化.较低的ε_(Nd)(t)值(-12.7~-15.5)和年轻的Nd模式年龄(1.48~1.71Ga)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主要为年轻的地壳物质.南泥湖和上房沟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9.56±0.36Ma(MSWD=1.5)和135.38±0.29Ma(MSWD=1.4).结合现有的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有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东秦岭钼成矿带内的燕山期成矿花岗岩小岩体及大岩基应为扬子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向华北克拉通A型俯冲的地壳物质在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可能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成矿小岩体是花岗岩大岩基高度分异演化的结果,花岗岩大岩基结晶分异导致其中挥发分的过饱和、挥发分对正在固结的岩浆体中成矿元素的淋滤是小岩体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永福岩体位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部。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永福岩体中YF-1样品的年龄为133±1 Ma(MSWD=0.50)、YF-2样品的年龄为143±1 Ma(MSWD=0.59),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该岩体富硅、碱,里特曼指数σ=0.96~2.43,铝饱和指数(A/CNK)=0.98~1.6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过铝质范围。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中-弱Eu负异常,弱Ce负异常到无异常,轻重稀土的分馏较微弱;微量元素表现为亏损元素Ba、Sr、K、P和Ti,富集Th、U、Zr、Hf等元素。样品YF-2~YF-7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为永福岩体主体,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而样品YF-1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源岩可能来自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锆石的εHf(t)值除一颗来自残留基底为正值外,其他锆石全部为负值(-4.30~-11.82),Hf同为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5~1.92 Ga,表明永福岩体可能形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融。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地壳的伸展背景下,在岩石圈伸展作用下幔源岩浆底侵促使古-中元古代下地壳沉积岩先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早期的S型花岗岩,岩浆作用后期,古-中元古代下地壳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永福岩体晚期的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熊子良  张宏飞  张杰 《地学前缘》2012,19(3):214-227
文中研究了北祁连东段冷龙岭地区毛藏寺岩体和黄羊河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毛藏寺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锆石U 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年龄为(424±4) Ma。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约55),K2O/Na2O=0.77~0.91,A/CNK=0.92~0.94,表明岩石属准铝质。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闪长岩富集LILE、亏损HFS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16.9~1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0.75~0.83);花岗闪长岩具有ISr=0.706 3~0.706 5,εNd(t) =-1.5~-1.1,TDM=1.10~1.16 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和Sr Nd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闪长岩岩浆源区为基性下地壳变玄武质岩石,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黄羊河岩体主要由钾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结晶年龄为(402±4) Ma。岩石富碱(K2O+Na2O=6.91‰~7.66%),K2O/Na2O>1,A/CNK=0.97~1.05。钾长花岗岩富集LILE及HFS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中等[(La/Yb)N =10.6~17.8],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43~0.68),表明钾长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具有ISr=0.710 3~0.711 3,εNd(t)=-6.7~-6.0,TDM=1.46~1.55 Ga,反映岩浆主要来自地壳中长英质物质的部分熔融。冷龙岭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其岩浆演化揭示了北祁连山造山带从加里东早期的挤压构造体制向加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的演化。这些花岗岩类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岩浆的产生可能与俯冲的北祁连洋板片的断离作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汪洋 《岩石学报》2009,25(1):13-24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年龄为127Ma的白查岩体是一个晶洞过碱性花岗岩岩株,其侵位于燕山造山带西段的八达岭岩基中。白查岩体具有高硅、Zr、Ga、Pb、HFSE和REE含量,高Fe/Mg和Ga/Al比值,强烈亏损Ca、Sr、Eu,具有亏损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的特征。白查岩体属于Dall’Agnol和Oliveira (2007)定义的典型的还原型A型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燕山带中生代晚期的后石湖山(山海关)和窟窿山A型花岗岩非常相似。白查花岗岩起源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镁铁质源岩在相对贫水、高温、低氧逸度条件下的低程度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和该岩体的成岩机制判断,白查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燕山西段造山崩塌阶段的到来。除浙江东南瑶坑过碱性花岗岩外,白查岩体是具有A1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但并非形成于非造山大地构造背景的过碱性花岗岩的又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杨帆  庞雪娇  吴猛  刘淼  陈井胜  李斌 《地球科学》2019,44(10):3209-3222
内蒙古赤峰金厂沟梁地区出露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对确定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西台子岩体、金厂沟梁岩体、小西沟岩体及西对面沟岩体进行了锆石U-Pb(LA-ICP-MS)年龄测定、地球化学分析及Hf同位素测定.西台子岩体及金厂沟梁岩体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220.5±2.1 Ma和225.5±1.7 Ma,为晚三叠世,两个岩体具有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为弱的正Eu异常,锆石εHf(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8.0~-3.0和-5.7~-2.3;小西沟岩体的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62.5±1.6 Ma,为晚侏罗世,(La/Yb)N比值为0.14~0.51,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谱显示稍向左倾的"V"字型,弱的负Eu异常,锆石εHf(t)为-7.3~-4.4;西对面沟岩体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28.2±1.1 Ma,为晚白垩世,具有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弱的正Eu异常,锆石εHf(t)为-11.4~-10.4.西台子及金厂沟梁岩体为I型花岗岩,小西沟岩体为A1型花岗岩,西对面沟岩体为C型埃达克质岩石,其源区均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西台子岩体、金厂沟梁岩体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地壳伸展的动力学背景之下,小西沟岩体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西对面沟岩体形成于地壳减薄过程中局部加厚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6.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95.7~502.0Ma,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09小于1.1,P_2O_5与Si O_2含量呈负相关,具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源区物质成分不均一,源岩主要为0.95~1.4Ga的新生地壳(变中基性岩),并有1.42~1.83Ga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497.1±3Ma,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K等元素,而亏损Nb、Ta、P、Ti。锆石ε_(Hf)(t)值为-1.61~+2.1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34~1.56Ga,暗示其源岩可能主要为新生地壳,并有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闪长岩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具弧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北阿尔金洋壳俯冲有关,产于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对西秦岭疑似为燕山期花岗岩的舟曲峰迭和夏河桑日卡岩体进行岩相学研究和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1.3±0.9Ma和232.6±2.2Ma,表明2个岩体均属早中生代印支期造山作用岩浆活动的产物,澄清了有关地质图(1∶25万陇东幅地质图和1∶25万临夏市幅建造构造图)中2个岩体的时代归属。通过研究认为,西秦岭内部无论南带或北带基本不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其花岗岩主体为出露于北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因此,西秦岭可以与东秦岭的南秦岭构造单元对比,在构造带的划分上相当于南秦岭的西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西秦岭与南秦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看,两者的岩浆源区相似并具有扬子地块基底属性。西秦岭缺少燕山期花岗岩的原因归咎于它的构造位置与东秦岭尤其是燕山期花岗岩极发育的小秦岭完全不同,后者燕山期岩浆作用得以盛行,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或与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地块向秦岭造山带的陆下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 Ma和187~181 Ma。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火成岩地壳。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属埃达克岩,是由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与同期埃达克岩具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岭中段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岭中段北部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主要提出以下认识。(1)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早中生代)为板内造山阶段。中三叠世后期在区域NWW—SEE向挤压构造体制下发生强烈的陆内俯冲、汇聚作用,形成大量东倾为主的NNE向逆冲断裂与褶皱。其中茶陵—郴州断裂以东隆起区的隔槽式褶皱形成机制为"厚皮式"而非"薄皮式"。NW向基底隐伏断裂产生强烈左旋走滑,并使构造线产生逆时针旋转,形成了安仁"y"字型构造和水口山—香花岭南北向构造。挤压造山使地壳持续大幅增厚、深部地壳温度持续升高。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233~210Ma)区域挤压应力松弛,被加热的中地壳下部岩石熔融,同时存在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从而于后碰撞环境下产生较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因同造山上隆伸展作用而形成裂陷盆地,中侏罗世初期在区域NNE向左旋汇聚走滑体制下形成逆冲断裂及山前冲断收缩盆地、NW向右旋走滑断裂等。早中生代板内造山活动的动力机制主要与板块汇聚的远程挤压效应有关。(2)中侏罗世早期—白垩纪(晚中生代)为后造山—陆内裂谷伸展阶段。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174~135Ma)因岩石圈拆沉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岩体的被动就位机制、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发育、Sr-Nd同位素特征、以(高钾)钙碱性岩类为主的岩石组成、构造环境的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大规模有色金属成矿、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指示该时期为后造山构造环境。白垩纪进入强烈的陆内伸展阶段,形成盆-岭构造和相关的离散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各类岩脉,局部形成AA型花岗岩小岩体和基性火山岩。热年代学资料暗示盆-岭构造的演化先后经历了构造剥蚀和风化剥蚀-沉积两个阶段。(3)造成湘东南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远高于印支期花岗岩的原因,主要是区域构造环境暨构造体制差异,即燕山早期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下岩体中矿质更易于向周围扩散并沉淀,而印支期后碰撞环境弱挤压体制下矿质则被封闭;其次是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即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深部成矿流体的参与使燕山早期花岗岩具有更好的成矿岩石地球化学条件。(4)燕山早期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岩石圈结构(厚度)和深部热扰动强度,以及相应的岩浆作用规模和岩体侵位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振  刘锐  王新宇  周国发 《地球科学》2014,39(9):1258-1276
相比较丰富的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地质记录, 云开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分布很少, 且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对云开地区广西陆川米场、三叉冲钨矿床以及松旺钨锡钼矿床等3个典型地区的燕山晚期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LA-MC-ICP-MS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研究.定年结果表明, 米场黑云母花岗岩、三叉冲黑云母花岗岩和松旺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3±1 Ma, 103±1 Ma和88±1 Ma, 为燕山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三叉冲黑云母花岗岩和松旺花岗岩具有较一致锆石εHf(t)值(分别为-5.2~-2.7和-5.2~-3.6)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3~1.5 Ga和1.4~1.5 Ga), 指示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再造的产物.米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εHf(t)值(-2.3~1.4)和TDM2(1.1~1.3 Ga), 并且其含有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MME), 表明米场黑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壳源-幔源岩浆混合的产物.结合中国东南部构造-岩浆演化来看, 云开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白垩纪时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后板片的折返-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天山地区发育大量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花岗质侵入岩,然而这些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南天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Sr-Nd-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295.8±1.7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弱过铝质(A/CNK=1.02~1.04)、富碱(K2O+Na2O=7.49%~8.78%)、富钾(K2O/Na2O=1.05~1.53)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38~0.57),且Sr、Ba也显示明显的亏损特征.该花岗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09 2~0.714 2),其εNd(t)与εHf(t)以负值为主,个别样品εNd(t)和εHf(t)值显示较低的正值.这些特征表明其源自古-中元古代地壳的长英质岩浆与地幔的镁铁质岩浆混合而成,且少量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也参与了成岩过程,其母岩浆就位前发生了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南天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质岩石可能是南天山洋板片回撤、软流圈上涌诱发前寒武基底组分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形成.显生宙以来南天山造山带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古老地壳重熔,与中亚造山带其他地区相比,南天山新生地壳增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东安金矿区细粒正长花岗岩是小兴安岭燕山早期与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带组成岩体之一.为了解区域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和大规模钼多金属热液的成矿作用,进一步提升东安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程度,对该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184±2 Ma,MSWD=1.2,为早侏罗世.岩石富硅和钾(K2O/Na2O值为1.46~1.81),低钙、镁和Mg#(Mg#=12.79~23.52),A/CNK=1.05~1.1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高场强不相容元素(Nb、Ti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轻微负Eu异常(Eu/Eu*=0.76~0.92).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Harker图解、Ce-SiO2和(K2O+Na2O)/CaO-(Zr+Nb+Ce+Y)判别图解确定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的176Hf /177Hf值为0.282 588~0.282 775,εHf(t)值为-2.35~+3.9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73~1 386 Ma,岩浆源区应主要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有硅铝质地壳物质的加入.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大陆弧后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底侵为地壳熔融提供了热动力.燕山早期伸展体制下大陆岩浆弧环境的中-浅成、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小侵入体是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找矿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南秦岭封子山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的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体成因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716~71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为-3.16~1.1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4~1.52 G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封子山岩体具高硅(62.92%~73.57%)、高钠(3.33%~4.22%),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K、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Eu显示弱负异常(δEu=0.79~0.95),为准铝质-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结果表明,封子山岩体主要来源于陡岭群片麻岩的部分熔融.封子山岩体形成于裂谷扩张与小洋盆间杂并存的构造环境,是洋壳向陆壳俯冲作用的产物,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在该地区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华北西部贺兰山中段黄旗口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内发育类型复杂的各类岩石,是记录和反演华北西部早期块体拼合以及岩浆作用、变质演化的重要对象,而其中段发育的出露面积广阔、岩性复杂的黄旗口花岗岩体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主要报道了贺兰山中段黄旗口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对岩体的源区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黄旗口复式花岗岩体主要由早期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晚期英云闪长岩组成.两期岩体具有高K2O(2.97%~6.71%)含量,A/CNK均大于1.1,但晚期侵入单元较早期岩石更贫硅、富铝.两期岩体都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的特点,且强烈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87Sr/86Sr初始比值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后期改造的结果;εNd(t)变化在+1.81~+4.90,对应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1为2.10~2.37 Ga,TDM2为2.10~2.35 Ga.这些特征表明黄旗口岩体为S型花岗岩,可能来自该区归属于孔兹岩的赵池沟组岩系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地幔岩浆的参与.结合区域变质、岩浆事件的综合研究成果,认为黄旗口不同期次的花岗岩具有造山带花岗岩的特征,分别形成于阴山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造山后伸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的辽东半岛广泛发育一套形成于侏罗纪的花岗质岩体,出露于丹东地区的五龙花岗质岩体为五龙大型金矿床的围岩,岩体内分布有古元古界辽河岩群变质岩残留体和古元古代侵入岩残留体,多数发育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构造.对五龙岩体进行详细解体,认为其是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一套酸性侵入岩组合.根据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获得4种岩性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62±3 Ma、169.3±3.1 Ma、157.5±1.7 Ma、158.0±2.7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龙岩体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中温花岗质岩浆系列,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δEu为0.56~1.97,异常变化范围较大,εHf(t)值为-39.7~-22.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 711~2 653 Ma,εNd(t)值为-23.8~-20.2,tDM2为2 782~2 487 Ma,显示岩浆源区来自太古代~古元古代壳源物质;结合Pb同位素特征以及石英、长石、云母的显微结构特征,认为五龙岩体是古元古代花岗岩和辽河岩群地层受侏罗纪~160 Ma陆壳重熔事件于上地壳原地重新结晶所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体,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时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的挤压-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广泛发育的早古生代岩体形成的构造背景是近年来的研究焦点.云开地区是华南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对本地区宁潭片麻状花岗质岩体进行详细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宁潭岩体岩浆锆石发育较为明显的振荡环带,偶见被包裹的继承锆石核;3个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30±2 Ma、426±4 Ma、433±2 Ma,指示该岩体侵位于早古生代.宁潭岩体富Si、Al,贫Mg、Ca,CIPW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分子,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明显的海鸥型,显示较强负Eu异常,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低;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全岩(87Sr/86Sr)i值较高(0.711 30~0.718 42),εNd(t)值较为均一(-8.6~-8.1),对应的TDM2值为1 827~1 848 Ma;岩浆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较大(-10.9~-2.5),对应的TDM2值主要分布于1 600~2 000 Ma,峰值明显(~1 800 Ma).上述特征表明宁潭岩体属于地壳物质重熔型花岗岩,主要起源于华夏元古宙基底物质的重熔,源区以变质泥岩、变质砂岩为主.宁潭岩体侵位时华南地区陆内造山带处于后造山伸展垮塌阶段,该岩体的侵位与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田红彪  陈有炘  杨永强  李伦 《地球科学》2017,42(10):1658-1672
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揭示哈拉尔次花岗岩的成因、侵位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锆石U-Pb及Nd同位素测试,并与阿尔泰造山带内其他花岗岩进行对比,有助于为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依据.出露于中阿尔泰构造带的哈拉尔次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54.8±2.4 Ma(MSWD=0.32),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钾(K2O/Na2O>1)、低钛、低镁及低磷等地球化学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为1.05,CIPW计算中刚玉分子含量大于1,显示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岩石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平坦,有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Th、Rb,亏损Sr、Ti、P等元素,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其接近于0的εNd(t)(-2.0~+0.5) 和较老的两阶段模式(TDM2)年龄(1.15~1.35 Ga)暗示其源区含有较多的壳源组分并有一定量幔源物质加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哈拉尔次花岗岩可能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含泥质杂砂岩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有斜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残留,同时幔源物质有一定的混入,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挤压背景下,局部伸展减压以及异常地幔不均匀上升提供热量,导致中上地壳沉积物发生部分熔融并有少量的幔源物质混入,形成哈拉尔次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龙新岩体和夏郢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端,岩体中的Ⅰ型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揭示桂东南地区早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龙新岩体的寄主岩和其暗色微粒包体,以及夏郢岩体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龙新岩体的寄主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440±2 Ma;龙新岩体的暗色包体(闪长岩)的年龄为441±1 Ma,寄主岩与暗色包体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夏郢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447±3 Ma和436±3 Ma,说明夏郢岩体至少发生了2期岩浆侵入事件.Hf同位素研究表明,龙新岩体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3.32~-5.83和-17.89~-1.8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2~1.76 Ga和1.57~2.54 Ga;夏郢岩体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15.43~3.03和-4.79~6.82,TDM2分别为1.59~1.99 Ga和0.97~1.70 Ga,指示物源主要来自古-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新岩体寄主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夏郢岩体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则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均与龙新岩体寄主岩相似.根据研究区花岗岩和镁铁质包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龙新岩体的暗色包体(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而龙新岩体寄主岩(花岗闪长岩)和夏郢岩体(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岩石源区和岩石成因,但在后期的成岩过程中存在岩浆混合和结晶分异程度的差异.综合以往对华南地区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龙新和夏郢岩体是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陆内造山期后,岩石圈伸展减薄,热的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中-下地壳受到地幔热影响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在源区和基性岩浆经历了不均一且不强烈的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