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前驱体,再通过煅烧的方式合成耐热型氧化铁红颜料,利用XRD、FT-IR、S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颜料的结构,探讨前驱体反应pH值对材料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XRD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400℃、600℃和800℃时,煅烧后样品包覆层为γ-Al_2O_3或无定型氧化铝;当煅烧温度提高至1100℃时,pH4/Al、pH8/Al包覆层分别为α-Al_2O_3和θ-Al_2O_3。而pH6/Al、pH10/Al时为两种晶型的混合物。SEM测试表明,包覆提升了Fe2O3/Al_2O_3复合颜料的耐烧结性能。耐热性能测试表明,包覆后氧化铁红颜料耐热性能有较大提升,特别在pH=6时经过1100℃的高温煅烧后相对于其在800℃煅烧产物的色差ΔE为0.84,显示出了良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酸性含镍氯化铁蚀刻废液资源化制备的铁黄达到颜料性能指标,通过考察改性剂的种类、改性剂用量、改性p H、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铁黄粉体亲油化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解析了改性剂在粉体表面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当改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剂用量为7%、p H为3.5、温度为30℃和改性时间为30 min时,其亲油化度高达54.7%。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显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铁黄的表面,其包覆量大约为5.4%,使纳米铁黄粉体具有亲油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pH值、改性剂用量和改性时间对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去除水溶液中Cr^6+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pH值条件下改性得到的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的去除效果明显不同。在80℃反应5 h制得的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在pH值=7的中性条件下改性得到的改性膨润土对水溶液中Cr^6+(取0.5g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处理5mg/L重铬酸钾溶液100ml)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8.35%)。(2)改性剂用量对聚合氯化铝改性膨润土去除水溶液中Cr^6+影响很大。当pH值=7,在80℃反应5 h的条件下改性膨润土,改性剂聚合氯化铝选用13mmol/g膨润土为宜。(3)改性时间对聚合氯化铝改性信阳膨润土去除Cr^6+有一定的影响。当改性剂的用量为15mmol/g,pH值=9,反应温度为80℃条件下,最佳改性反应时间是4 h。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热活化过硫酸盐(PS)技术对水中氧氟沙星(OFX)的氧化降解作用,考察了反应温度、体系的初始pH、PS的初始浓度、OFX的初始浓度对OFX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体系的初始pH、PS的初始浓度和OFX的初始浓度4个因素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60℃、PS初始浓度4.0 mmol/L、pH=4.7、OFX初始浓度0.03 mmol/L、反应时间60 min,此时OFX的降解率为81.29%;4个因素对热活化PS降解OFX均有影响,其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为反应时间、OFX的初始浓度、PS的初始浓度、初始pH。利用响应曲面法模拟出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经实验验证,OFX降解率为93.78%,与预测最佳结果95.00%基本相符,表明模型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天然浮石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13X型分子筛,对其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13X型分子筛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及差热分析等手段证明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利用浮石合成13X型分子筛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天然浮石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13X型分子筛,对其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成13X型分子筛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X射线衍射法及差热分析等手段证明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莹  周训  于湲  柳春晖  周海燕 《现代地质》2007,21(4):605-612
利用6省区49个热水样品的测试数据,分4类方法估算热储温度,以天津地区为例,讨论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并对怀疑发生混合作用的水样点建立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热温标的应用条件各不相同,应用到实际水样后得到的温标估算结果差异很大,需要利用Na-K-Ca三角图和lg (Q/K)图判断矿物-流体的平衡状态,还要综合考虑蒸汽散失、混合等对温度的影响。天津地区8个地热井估算的热储温度在83~120 ℃之间;广州三元里井热水混合前的深部热储温度为79.3 ℃,混入的冷水比例为83%。  相似文献   

8.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会民 《沉积学报》2012,30(2):283-290
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分析,认为该区混合沉积特征为结构混合和互层混合,其中结构混合(狭义的混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混积岩岩石成分不同,西部以内源型混合沉积为主,中东部以陆源型混合沉积为主,局部为火山岩型混积岩。混合沉积作用类型包括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Ⅰ类,局部发育突变式混合沉积。最后,分析本区白云岩的成因,进而探讨形成混合沉积的地质条件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高水分散性金红石型钛白产品,以硅酸钠和铝酸钠作为包膜剂,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金红石型钛白初品进行了硅铝双包膜。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硅包膜条件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包膜pH、温度、包膜剂浓度及包膜时间等工艺条件。双包膜中的优化工艺条件为:TiO2浆料的浓度为150g/L,包膜剂浓度为50g/L、pH值为4.5,温度为70℃,包膜时间70min。经过包膜样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等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白度提高了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SiO_2/Al_2O_3=3.2)为基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成P型沸石分子筛。研究水热温度、NaOH浓度及水热时间对P型沸石分子筛的结晶程度及形貌的影响,得到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原位合成P型沸石分子筛的适宜条件为:水热温度100℃,NaOH浓度2.0 mol/L,水热时间24 h。该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可控成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材料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其他类型的沸石分子筛。  相似文献   

11.
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为基本骨架,通过水热合成法将其原位转化为自支撑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并研究了水热过程中碱液浓度、碱液体积、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NaP型沸石分子筛结晶程度、形貌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得到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原位转化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的适宜条件为水热温度100℃、NaOH浓度2.0mol/L、NaOH体积50 m L、水热时间24 h。所得Na P型沸石分子筛型体的抗压强度为23.21 MPa,BET比表面积为50.46 m~2/g,已达到工业生产P型沸石的水平。该法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可控成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可以合成其他类型的沸石分子筛型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出芽短梗霉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共存离子实验, Cr(Ⅵ)、Cd(Ⅱ)毒性浓度均为300 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吸附水中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3.0、时间为2 h、温度为30℃,吸附量为8.575 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为5.0、时间为30 min、温度为30℃,吸附量为15.49 mg/g。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和电石渣是重要的污染物,本文选用粉煤灰和电石渣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硅酸钙晶须材料,探讨了合成温度、保温时间、水固比和反应浓度等条件对生成产物晶须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和SEM等手段表征晶须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以工业品为原料时,温度控制在250℃左右,时间控制在30~50 h才能生成晶须产物。反应体系水固比应控制在40∶1且最佳反应浓度应控制在0.05 mol/L。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硬硅钙石型硅酸钙晶须的形貌、长度和长径比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雷  肖琼  沈立成  伍坤宇 《中国岩溶》2011,30(2):209-215
本文以重庆市温塘峡背斜和滇东小江断裂带出露温泉为例,探讨了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地质背景条件基本相同,温塘峡背斜出露的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而小江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泉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Na型(YN1)、HCO3-Ca型(YN2)、SO4-Ca(Mg)型(YN3和YN5)和SO4-HCO3-Ca-Na型(YN4),这与各泉点所处地质背景条件不同有很大关系。此外,通过对Na-K-Mg和Na-K-Mg-Ca图解模型的解读得出,所有样品均未达到水-岩平衡,仅有YN1泉点样品接近完全平衡线,表明YN1接近水-岩作用平衡状态,并由上述图解模型估算得到YN1点热储温度大概为100~120℃,与运用SiO2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133~139℃)相差不大。此外,水化学特征和Na-K-Mg-Ca图解分析也表明,YN2与温塘峡背斜温泉水-岩作用过程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5.
宋小庆  彭钦  段启杉  夏颜乐 《地球科学》2019,44(9):2874-2886
目前在黔东北地区未系统地开展过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热水来源方面的研究,存在地热水来源、补给区域、径流和排泄等特征不清等问题.在充分了解黔东北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15组地热水进行水化学全分析、收集12组地热水氢氧同位素和3组地热水碳同位素数据,得到了该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分析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估算了地热水的补给高程、补给温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以及冷水混入比例.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地热水总体由南向北径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HCO3-Ca·Mg、HCO3-Na、SO4-Ca·Mg及SO4-Ca型,有益元素主要有F-和H2SiO3,沿径流方向地热水呈现pH降低、TDS增加的趋势,水化学类型则由重碳酸盐型水变为硫酸盐型水.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为海拔1 500~2 000 m的梵净山地区,地热水年龄为(6 400~11 570)±560 a,补给时的年平均气温为7.0~9.1℃;选用二氧化硅温标及lg(Q/K)-T法估算热储温度为45.0~107.0℃,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 000~3 000 m;硅-焓混合模型估算地热水混合前的热储温度极大值为110~200℃,地热水在上升过程中受浅部冷水混合,冷水混入比例为50%~90%.   相似文献   

16.
Cr^2+在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中溶解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Seife.  F 《地球化学》1995,24(3):235-244
为了研究Cr^2+在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中的溶解度及其在各相间的分配,在压力为0-2.88GPa和温度为1100-1450℃的条件下,于MgO-SiO2-Cr-O体系中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起始成分由高纯度的MgO、SiO2、Cr2O3和Cr混合得到。通过Cr2O3和Cr等化学混合得到所需的CrO,且加有过量(50%)的Cr,使得实验产物和金属Cr保持平衡。此外,还加入占起始混合物重量10%的  相似文献   

17.
青山金矿床是一个赋存于石炭系沉积岩中的中-小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仪等分析技术,利用地球化学热力学理论,对青山金矿床开展了成矿流体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计算,解析了该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呈弱酸性、弱还原性,为重碳酸钙亚型,可大致视为CO2-H2O-NaCl体系,来源于古大气降水,并且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早期流体中的金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Au(Cl)4]-迁移,主成矿期与晚期流体中金以硫络合物形式[Au(HS)2]-迁移.成矿流体温度、盐度、pH值、Eh值、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后期大气降水的混合、水-岩反应及硫酸盐还原菌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氧化沉淀法去除铁的过程中,氧化反应分别在自然曝气、充气和除钙的条件下进行,对照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除铁配方,同时还着重对氧化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pH,Eh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以后试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IPCC 提出的控温1.5℃的目标,矿物封存因其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选取富镁尾矿作为封存原料进行研究。该尾矿为盐湖钾盐生产废弃物,由于无法利用,一直困扰当地产业。将其利用为封存二氧化碳的原料,可实现以废治废。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温度(0、20、50、80℃) 下二氧化碳吸收和碳酸盐沉淀两个核心过程,探讨二氧化碳在MgCl2-NH3-H2O 体系中的反应路径和速率,发现二氧化碳在气—液界面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是限制CO2传质的重要因素,对温度和反应速率常数进行建模发现两者关系为: kapp=1.4857×105 exp(-1974/T) 。另外,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二氧化碳吸收率和碳沉淀速率,提出最佳的实验温度条件,为富镁尾矿规模化封存二氧化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焦化苯(工业级)为碳源,二茂铁(工业级)为催化剂前驱体,氢气为载气,含硫化合物噻吩为生长促进剂,采用浮游催化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TEM对产物形貌进行观察和表征,着重讨论噻吩含量、反应温度、苯的挥发温度、催化剂分解温度等实验参数对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形貌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要控制好实验参数,工业级原料完全可以制备出碳纳米管,主要工艺参数为噻吩/苯体积比为0.55/100,二茂铁的分解温度为150℃,苯的挥发温度为50℃,反应温度为1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