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2.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竹蜓)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竹蜓)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竹蜓)类化石带:(1)Eosta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fella带,(3)Pseudostaffella-Eostaf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引岩吉林省延边地区属于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区,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经杨启伦、李西昆等于1962~1963年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建立了晚石炭世山秀岭组。标准剖面位于延吉县开山屯镇西南十公里的山秀岭。1980年李莉、谷峰在古生物学报上描述了该剖面的腕足类化石13属20种,同年,韩建修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研究和描述了(竹蜓)类化石6属9种,但对(竹蜓)类化石的分带尚未涉及。笔者根据对该剖面(竹蜓)的研  相似文献   

4.
福建龙岩北山下二叠统栖霞组,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总厚98米,含丰富的(竹蜓)类化石,计有12属,26种.(竹蜓)类在剖面上分异度较高,规律性明显.下部以Farafusulina分子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其次有Pseudofusulina,Paraverbeekina,Verbeekina Schwagerina,Nankinella,Cancellina,及少量的Staffella,Pisolina,Schubertella,? Pseudoendotyra分子.上部大量繁盛着Pseudodoliolina,共生有Paraverbeekina,Verbeekina,含少量的Staffella,Nankinella根据(竹蜓)类动物群分布特征,将这个动物群称Parafusulina-Pseudodoliolina组合.并通过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相应地层层位的化石带对比,表明该动物群应为本省栖霞组最顶部的(竹蜓)带.  相似文献   

5.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6.
(竹蜓)的外形不一,有紡綞形、圓柱形、橢圓形及球圓形等,它的內部作重重包卷,最中心有一个小室,称为初房。研究(竹蜓)类所用的軸切面和中切面,一般要求必須切到初房,才算是完美合格的薄片。磨制(竹蜓)类化石薄片,先要切片。在切下的小石片上,它的旋壁破口很不規則。因此,要将切下的石片經过細磨,再在生物显  相似文献   

7.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8.
西藏羌塘北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上、下两部分之间为断层接触。根据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资料,其上部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与下部产竹蜓类动物化石的海相沉积,二者为连续沉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岩石地层学分析,将原热觉茶卡组拆分为两个组,保留下部含有竹蜓类等化石海相沉积为主的热觉茶卡组,将上部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一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黑土沟组,代号P3h。  相似文献   

9.
微化石又称微体化石,是指用显微镜才能进行研究的化石。包括微小生物的遗体或大生物的幼年部分或某些部分。超微化石是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鉴别的微小生物化石的总称。我国微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功,解放前仅有少数学者从事过(竹蜓)、非(竹蜓)有孔虫、苔藓虫、轮藻化石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地质普查勘探、区调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笔者在喀喇昆仑山空喀山口地区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通过测制地层剖面,找到了大量的二叠纪(竹蜓)类和三叠纪双壳类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由我队古生物组孙巧缡鉴定),并对地层的相互接触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这一地区的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为似整合接触关系(Paraconformity)。本文拟在所获新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在醴陵县大障煤矿的当冲组中、上部发现了较多的(竹蜓)类化石。它对确定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作者对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2.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地体概念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人Gerth五十年代在南美洲南端首先发现(竹蜓)科化石。Ross,Douglass,Danner等人六十年代又先后在北美西部发现特提斯型(竹蜓)科生物群,并进行了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出现的地体概念准备了生物地层学材料。七十年代初期Monger和Ross研究了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竹蜓)科化石的分布,发现特提斯型与非特提斯型(竹蜓)科化石群空间上紧邻并列。1972年Irwin研究北加利福尼亚克拉马茨山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提出了地体概念。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部船山组四射珊瑚四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南部丹徒县船山为船山组创名地点,此处船山组出露广泛,剖面良好,富含以(竹蜓)和四射珊瑚为主的化石群。(竹蜓)类化石经陈旭早年研究,其面貌已披露于世,但四射珊瑚却未见前人报导。近年来我队在苏南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船山组内采获了丰富的四射  相似文献   

14.
<正> 1985年5月,作者在贵州罗甸县罗悃纳水一带,测制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和(竹蜓)类等微体化石样品,经分析和初步鉴定,纳水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牙形刺及(竹蜓)序列分述如下(属种描述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7.
沙蠋粪化石保存在豫西荥巩煤田西部晚石炭世太原组(C_3)上部泥晶灰岩中。化石完整、形态逼真、十分罕见。该灰岩动植物化石((竹蜓)、腕足类、有孔虫等碎片)丰富,推测其古环境可能是潮坪上低洼积水的潮池(与现代生活在潮坪环境中的沙蠋一致),因此地层中的沙蠋粪化石的出现,可作为鉴定潮坪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滇西北中甸县境内,上二叠统长兴组剖面先后测制于铁厂附近和迪古支村。后者长兴组中产生的生物化石主要为(竹蜓)类和有孔虫,共收集了7个属、5个种(其中新种2个),报道如下。 (一)迪古支村剖面位于三坝区浩湾北东约1公里处。上覆地层下三叠统紫红色及灰色钙质泥岩互层,间夹簿层泥灰岩和1层玄武质砂岩,产瓣鳃类Claraia aurita Hauer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口高地位于福建省沙县西北方向约23公里处。该区栖霞组地层出露完整,主要由富含燧石的暗色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夹有一些硅质岩。总厚度超过205米。该组盛产(竹蜓)类化石,已鉴定有17属80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1个新亚种和一些未定种。根据岩性特征和(竹蜓)类组合,本区栖霞组可划分为四个段和八个(竹蜓)带(包含一对同期异相带和两个亚带),现自新到老顺序列举如下: 7.Cancellina primigena-Verbeekina grabaui zone(P_(1q)~4) 6.Nankinella inflata zone(P_(1q)~3) 5.Misellina claudiae zone(P_(1q)~3) 4.Schwagerina shaxianensis(sp.nov.) zone(P_(1q)~(1-4)) 3.Nankinella cf. orbicularia zone(P_1q)~(1-3)) 2.Schwagerina cushmani zone (P_(1q)~(1-2)) (2)Darvasites subzone (1)Nagatoella subzone 1.Staffella moellerana zone/Eoparafusulina gracilis-E.pusilla zone(P_(1q)~(1-1)) 本文阐述各(竹蜓)带的组合特征。尤其是对首次提出的栖霞组最底部的两个同期异相带作了详细的探讨。论述了与华南同期(竹蜓)带的生物地层对比,并根据本区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与邻区的比较,笔者提出中国东南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应划在球希瓦格(竹蜓)带的顶和缪勒史塔夫(竹蜓)带或细长始拟纺锤(竹蜓)一细小始拟纺锤(竹蜓)带的底。此外,还提出由于(竹蜓)类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差异,中国二叠纪最早期的(竹蜓)类动物群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东南型、西南型和北方型。第一种类型的生物组合同晚石炭世相比显示出较明显的突变性质,而后两种类型则表现为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焦作地区的晚石炭世太原组,前人曾做过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对灰岩中的古生物诸如(竹蜓)、珊瑚、腕足等生物化石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类,但是却从未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近一年多来,笔者带领几位毕业班的学生对作为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大会拟选定的地质路线参观点之一——焦作刘庄太原组剖面进行了沉积环境及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工作中发现太原组中部第四层灰岩(L_4)中赋存有Phillipsia sp.化石,其中保存较好的是其尾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