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国土资源》2008,(2):F0003-F0003
广西地热资源勘查研究院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文地质调查甲级资质、液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和广西水利厅授予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是经广西自治区编委批准的在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增挂的牌子。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普及海洋地质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海洋地质环境生态意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地矿摄影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探秘海洋地质地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5年“海洋地质杯”摄影比赛》。此次大赛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自2015年10月10日发布公告至2016年1月31日截稿止,共收到参赛作品1264幅(组)。2016年2月3日,经专家评审,共有  相似文献   

3.
2008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根据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从2010年起,把"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与"世界海洋日"整合起来,把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中国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为沿海省份,大陆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拥有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富而独特。如何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这片蓝色国土?广西海洋局局长张创智在201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来临之际发表了高见。围绕2010年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在读博士王永生从3个方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解读。本刊特将这两篇文章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南方国土资源》2007,(11):F0003-F0003
广西地热资源勘查研究院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文地质调查甲级资质、液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和广西水利厅授予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资质,是经广西自治区编委批准的在广西地质勘查总院增挂的牌子。现有在职职工136人,其中教授级高工6人、高工40人;拥有地质矿产勘查、物化探调查、遥感调查、大型扫描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火红的夏日里,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三分院的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现场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该院承担的广西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3个项目、1:5万2896平方公里6个图幅区域的地质调查等项目同时铺开。院里的20多名队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经过不懈努力,任务完成过半,共同创造了在短时间内投人人员少、完成同类项目最多的记...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用海,是实现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全面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临海工业、港口码头、滨海旅游、能源、石化项目及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建设用海的保障机制,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西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是广西地矿局下属的一支专业地质队伍,是广西区内从事公益性、战略性基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的科研机构,是广西公益性地质调查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以"揭示地球奥秘、开发地球资源、保障资源安全、改善地球环境、促进人地和谐"为己任,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大地质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紧密围绕新时期、新常态国家重大需求,及时调整地质工作战略部署,组织实施地质调查"九大计划",其中,第九计划为《海洋地质调查计划》。  相似文献   

9.
<正>"星火燎原"、"奋斗发现",这是地质部老部长李四光为第一代海洋地质调查船"星火号"题名时对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寓意和心愿。作为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基础平台——调查船,伴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装备从简陋到精良,力助调查工作从近海迈向远海、走向大洋、登上南极,在海洋地质、海底矿产、环境工程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起与新中国海洋地质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时过境迁,当时的第一艘海洋调查船是什么样,海洋地质调查船都有哪些?本刊选登主要海洋地质调查船和部分科考船图文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组织专家对我国海南岛幅、上海幅等3个1∶100万标准图幅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集中评审验收。这是我国在完成永暑礁和南通2个试点图幅的基础上,首批依据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以海洋实测资料为基础开展的调查项目,为海洋资源勘查、涉海工程建设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据介绍,海南岛幅、上海幅等3个图幅的调查工作以高新海洋探测技术为支撑,采用深水多波束、地震、重力、磁  相似文献   

11.
正6月8日是第11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2个全国海洋宣传日。6月6日,广西2019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北部湾大学开幕,来自广西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高校师生,以及来自东盟十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现场交流各国海洋文化、海洋保护经验。广西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广西海洋局局长蒋和生表示,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7~8日,应广西海洋研究院及广西师范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傅伯杰到广西调研指导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7月7日,傅伯杰院士在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海洋、国土研究工作者及广大师生做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以广西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从当前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水域景观生态学、海岸带的特征及  相似文献   

13.
<正>为弘扬海洋文化,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2010年6月8日,广西海洋局在南宁市开展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号召人们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关爱海洋,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是广西地矿局下属的一支专业地质队伍,是广西区内从事公益性、战略性基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5.
正每天上班,由于项目上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杂,他总匆匆办完一件接着又办一件,甚至在办公楼道总是小跑。这就是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专红的工作常态,正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努力、刻苦钻研成就了今天的他。2015年5月,他荣获桂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地勘行业"最美地质队员"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桂林市及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优秀共产党员、国土资源部第二届"金罗盘奖"、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主题。海洋科技在认识海洋、走向海洋、开发海洋的三步走战略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而海洋地质科技,尤其是海洋地球物理科技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如此重视海洋问题,把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近年来由于黄岛、钓鱼岛引发的国家海洋主权之争,使得海洋问题越来越敏感和尖锐。广西为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海洋局根据国家海洋局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的要求,于2007年4月组织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广西水文水资源局及广西地图院等多家技术单位,协同沿海3市海洋局,成立项目工作组,启动“广西海洋灾害区划编制”专项工作。至2008年底已编制完成了《广西海洋灾害区划(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8.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承担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事业单位,2000年11月经中编办和国土资源部批准更为现名。目前概况:该所现有在职职工203人。其中科技人员147人,具有高级职称(研究员、副研究员)71名,中初级职称人员75名。建有相关海洋地质学科研究室8个,部属开放研究实验室1个,海洋工程地质勘察院1个,以及宝玉石质检站等部门。该所发展方向是: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海洋油气及固体矿产地质调查研究和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为重点,以中国管辖海域为主要工作区,以高新技术为支持,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当历史的年轮碾过21世纪的时候,中国西部迎来了大开发的时期,一批又一批的勇士来到这片广袤而又沉寂的大地,挥洒满腔豪情和热血,熔炼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书写着青春无悔的誓言.地质工作一马当先,继2000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参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阿尔金山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之后,2002年5月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的17位勇士,又踏上青藏高原;一年后,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的23位勇士也开赴西藏.  相似文献   

20.
由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桂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广西遥感中心共同承提担的《广西环境地质调查》项目 ,于 2 0 0 0年 11月提交了报告送审稿。 2 0 0 0年 11月 2 8日由广西国土资源厅主持了初审会议。该项目始于 1996年 9月 ,1997年开展野外调查 ,2 0 0 0年 1~ 11月完成报告编写 ,历时 4年 5个月 ,调查面积 2 3.6万km2 ,调查点 2 739个。初审提交文字报告 1份 ,附图 5张 ,由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总工曾华烟教授级高工担任项目总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