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汶川"5·12"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彭州市香樟树沟泥石流是其中之一。通过深入分析该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基本上,计算评价了该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预测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性和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舟曲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分析了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未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独特的地形条件、极其丰富的固体物质储备和极端降雨条件,导致了"8.8"特大泥石流灾害。崩塌堆积体是三眼峪沟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受"8.8"泥石流的影响,沟内堆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一旦有强降雨发生,该沟很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并且泥石流的规模和活动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云南省永胜县期纳镇三道河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危害对象,并对该地区泥石流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物源区物源条件等局部滑坡崩塌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并分析了泥石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提出三道河泥石流以"拦固排护结合,以拦排为主"的治理方案,以保护三道河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5.
张建新  闫晋龙  杨家林 《地下水》2011,33(3):166-168
四里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江油市石元乡楠木园村,属"5.12"特大地震震区.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文章分析了该泥石流频率规模、堆积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等基本特征,并进行了危害性评价,结合工程实际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建议,提出一级拦砂坝+防护堤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位于青海省黄河右岸的某沟谷于2016年8月21日暴发一定规模泥石流,严重威胁流域内生产运营与沟口附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现场调查、试验与计算,详细分析了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激发雨量及形成机制,评价了相关的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参照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评价因子,增加了24 h最大降雨量作为本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对该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21"泥石流容重为1. 635 t/m3,为稀性泥石流,一次泥石流冲出总量为3. 89×104m3,属中型泥石流,泥石流危险性值为0. 57,属于中度危险。考虑最大降雨量这一影响因子能较合理揭示泥石流的危险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潮揭泥石流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东潮州—揭阳地区为例,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其来源提出了"隐形松散堆积物"的概念,并分析了物源的形成过程和机理,重点探讨了台风暴雨与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认为它们是潮揭泥石流物源形成的重要原因,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该地区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缺乏的认识,为该类地区泥石流研究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红色村干沟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5.12"地震之后多次发生泥石流。2013年"7.9"特大暴雨后引发泥石流,摧毁沟口居民房屋,淹埋农田;沟内仍存在大量松散物源,沟口的居民安置点和公路仍受泥石流的威胁。笔者结合灾害应急调查资料,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红色村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危险性中等,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和公路交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导致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发性大大增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部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需做应急勘查评价。都江堰市水机关沟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是其中之一。本文介绍了该条泥石流沟的地质环境,对泥石流的成因、易发程度、活动强度作了分析,并对该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做了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0.
新疆独山子-库车公路沿线被誉为新疆地质灾害"仓库",其中G217线独山子至乔尔玛段公路沿线泥石流灾害极其发育,泥石流的发生已严重制约了该段公路的正常运营及行车安全。通过对该段公路沿线泥石流的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该段公路沿线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以期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河沟为一老泥石流沟,曾于1996年8月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冲毁沟口红灯桥及木材厂。"5.12"地震后流域内新增大量松散物源,以崩滑体为主,主要集中于3~#沟,物源丰富,动储量约26×10~4m^3。该沟泥石流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较大,大于2万m^2,规模大型。结合该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拦挡坝、防护提、排导槽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以期为达到泥石流治理,类似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拦挡坝、防护提、排导槽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以期为达到泥石流治理,类似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吴雨夫  余斌  亓星  褚胜名  李丽 《现代地质》2012,26(1):107-113
大白杨沟流域位于岷江上游四川省茂县境内,处于叠溪镇较场山字型构造北端。该沟曾于1935年和1991年暴发过两次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中1935年暴发的泥石流受1933年叠溪7.5级地震影响,规模很大,其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557 m3/s。通过对大白杨沟流域两条支沟(小沟、大沟)的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及物源条件的特征分析,得出两条支沟具有形成泥石流的充分条件:(1)大沟沟道平均纵比降275‰,小沟为398‰,相对高差达2 023 m;(2)大沟拥有的物源总量为29.21万m3,小沟达到42.01万m3,物源丰富。这些条件很好地解释了小沟泥石流的强活动性。对后期泥石流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大沟以"消防水管效应"形成泥石流为主,小沟则以"消防水管效应"和堰塞体溃决两种方式形成泥石流。最后,通过泥痕法还原了历史泥石流流量,并对后期泥石流流量做了较合理的预测,为大白杨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2)
铁门关水电厂泥石流位于库尔勒市区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在暴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居民安全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分析并研究了铁门关水电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动力学特征,计算得出了N1、N2和N3等3条泥石流的流速、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和一次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总量等动力学参数,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该地区类似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沙沟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调(勘)查,详细分析了该沟谷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固体物源、激发条件,并对泥石流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主要的物源(滑坡)进行了稳定评价,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泥石流成灾可能性大,针对该泥石流的特征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市八一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八一沟泥石流位于汶川"5.12"大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本文在分析八一沟泥石流沟流域和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进行了深入论述,接着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然后分析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性和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央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地震使沟内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地震后黄央沟泥石流十分活跃,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和2013年7月9日均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黄央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了黄央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已有防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黄央沟泥石流的特点,建议在沟道下游和堆积区修建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排入龙溪河;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来稳定沟道内的崩滑堆积体和不稳定斜坡,减少泥石流物源;沟口公路采用高架桥跨越方式通过泥石流堆积扇。该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3)
修配厂北泥石流位于阿勒泰市区南部,该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在暴雨和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居民安全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分析研究了修配厂北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动力学特征,具体包括泥石流的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和泥石流总体冲击压力等参数。通过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廷友 《四川地质学报》2013,(3):332-335,339
概述了硬梁包水电站左岸磨子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泥石流危险性、泥石流发展趋势,泥石流对工程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解决该泥石流沟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