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高淳台、溧阳台、高邮台、连云港台、宿迁台、海安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极值的变化,用Z极小值时间进行地磁低点位移分析,对这些台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强震前高淳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新沂台与射阳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场极值的变化,对这两台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强震前新沂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使用华南地区5个国家基准地磁台2008—2018年地磁观测数据,通过对磁偏角D、磁倾角I、总强度F、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水平分量H、垂直分量Z月均值及年变率的分析,研究该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地区5个地磁台近10年来七要素月均值及年变率均呈缓慢变化趋势,且变化量相当,反映了该区域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连地震台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其日变幅度、低点时间和日变形态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初步总结地磁Z分量日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河北及周边10个地磁台2008—2016年的各分量年均值数据和年变率曲线变化形态,发现3个分量均呈单调变化,Z分量和F总场年变率从2008年开始均呈现出上升变化态势;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所研究区域地磁场变化特征进行插值计算,分析结果认为:在该研究区域内随着时间的递增,3个分量等值线均逐渐由北向南缓慢的迁移。该研究对于了解近年来河北及附近区域地磁场变化规律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5-1997年中国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正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中国地区20个地磁台,日本地区3个地磁台的基本数据,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简称NOC方法)求得1985-199年中国地区地磁场三分量(X ,Y,Z)的自然正交分量的时间函数,即地磁场时间变化的正交模型. 对阶数从1-9的正交分量进行了试验计算,并计算出这23个地磁台分量的均方根偏差(RMS)值. 以1995年为例 ,取kNOC=1-3,将23个地磁台的正交模型值绘出了平面等值线图. 结果显示X , Y,Z长期变化速度的等值线非常平滑,分布均匀,且均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这反映了主磁场的长期变化规律,而其中长期变化速率比较大的地区,反映地磁场的局部特征和有关的地球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扰动变化-发震期-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国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冠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2000年完成的118个地磁测点 和39个地磁台的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以及IGRF2000,计算2000年中国地磁场冠谐模型(截断 阶数为8),以及2000~2005年中国地磁长期变化冠谐模型(截断阶数为6). 球冠极位于36 °N,104°E,球冠半角为30°. 中国地磁场冠谐模型能更好地表示我国地磁场的时空变化 ,地磁场模型的均方偏差为:104.4 nT(X分量),103.3 nT(Y分量),123.9 nT(Z分量). 依据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冠谐模型,分别绘制2000年中国地磁图(F,X,Y,Z)和异常磁场图(ΔF,ΔX,ΔY,ΔZ),以及2000~2005年地磁长期变化图(F,X,Y,Z). 指出改善地磁场模型边界效应 的途径,并对如何布设地磁复测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疆温泉地震台FGM01磁通门磁力仪资料和温度资料,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温泉地磁台地磁场各分量子夜均值与探头温度相关系数较高,存在准线性关系,回归分析能够有效的剔除温度影响;通过回归残差分析,可以看出温泉地磁场存在年周期、半年周期变化;垂直分量Z子夜均值的回归残差与同一观测点形变资料存在同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取与地下介质变化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琼中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祥础和尹灿1991年提出了测震学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宋治平等(1996)将其理论用在地震活动性预测地震中,取得了良好结果。同时,在中国的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和重力等参量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内验效果。曾小苹等1996年提出将磁扰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分析研究了地磁扰动场的扰日变化Ds(Z)的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P(Z)的高值与北京台550km范围内MS≥5.5主震有较好的对应。为探讨研究北部湾1994年12月31日MS6.0地震及1995年1月10日的MS6.1地震,分析了琼中台1994年6月至1999年7月期间地磁场垂直分量的资料,发现1994年…  相似文献   

11.
泾阳MS4. 8地震的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鲁秀玲  张创军  段锋  关昕 《地震》1999,19(4):419-422
以陕西关中地区地磁垂直分量(Z) 作为计算暴时扰日变化DS (Z) 的加卸载响应参量,从DS (Z) 的响应比值P (Z) 的变化表明, 在泾阳地震前, 靠近震中的泾阳、乾陵二台出现P (Z) ≥3. 5的异常变化,而周至、华阴台却没有这种异常变化。这表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可用来预测陕西关中地区的中强地震。同时,也表明在此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台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地磁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青藏高原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泰勒多项式方法和冠谐分析方法,计 算了青藏高原地磁场(X, Y,Z )的泰勒多项式模型和青藏高原地磁剩余场(△X,△Y,△Z)的冠谐 模型,并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地磁图.分析了磁异常点对地磁场模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地磁 场的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讨论了地磁场模型的边界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近年地磁Z分量长期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河北省昌黎、红山等8个地磁台Z分量资料,计算了年均值和各台相对红山台的差值。结果表明,近年内各地磁台Z分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属非线性变化,年变速率逐渐加大,1994—1993年的年变率已是1978—1977年的3倍左右。同时,又反映出各台的差异,有变化速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小的特征。指出这一特征可能对相当范围的地磁长期变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磁暴和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桂平  李鸿宇  张贵霞  潘颖 《地震》2018,38(1):139-146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 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 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 因此, 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应了地下活动的变化, 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 但磁暴可能会对逐日比异常判定产生影响。 我们取1984年至今江苏区域范围达到逐日比异常判定指标的29个事件结合磁暴以及该异常事件之后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 无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预测范围内地震对应关系达到0.77, 有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地震对应关系为0.25。 综合分析认为逐日比异常事件发生后, 若该日无磁暴或者Dst指数小于异常第二日, 那么该异常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大概为0.8, 反之则该异常有可能是磁暴的影响而不是来自于地下活动的影响, 需结合其他前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增强了逐日比异常判定地震地磁前兆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前的地磁场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来很多学者报道强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地磁观测台站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L=8地震前约37天的地磁场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前地下电磁感应磁场的相对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震之前,成都台(CDP)观测到地磁日变化的形态与其他台站相似,未见与地震相关变化;2)CDP的Z/H高于周边台站,在4月20日Z/H出现一个最大峰值(2.5);3)以4月20日为分界点,成都CDP台站的Z/H与恩施ENS台的Z/H的比值RCDP/ENS先增加后降低,周期越短变化趋势越明显.这些结果间接反映了震前CDP台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的方法,对山东地区近期地磁场中总强度F值及垂直分量Z值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及分析,得到了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近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磁背景场在地震活动平静状态下其变化特征与地理纬度的改变密切相关,而与地理经度的改变关系不大;F值或Z值等值线的分布与地磁台分布状况有关,F值和Z值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地磁资料的滤波幅相法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的周期特征, 应用FHD磁力仪分钟值观测资料, 通过富氏拟合滤出1~3 h的日变化,突出垂直分量日变化中的畸变变化, 直接获取了幅相法异常。 新方法只需单台的垂直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 克服了原有幅相法需要参考台资料的缺陷, 方便了异常提取, 拓展了数字地磁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1950~1990年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1950、1960、1970、1980年和1990年地磁三分量绝对测量资料,使用球冠谐和分析方法,分别计算1950~1990年各个年代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 球冠极点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 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对于X分量,1950年为93.1 nT,1960年为128.9 nT,1970年为107.2 nT,1980年为107.6 nT,1990年为95.2 nT;对于Y分量,1950~1990年依次为74.8 nT,98.1 nT,89.2 nT,89.9 nT和84.0 nT;对于Z分量,分别为122.2 nT(1950年),135.0 nT(1960年),137.7 nT(1970年),110.1 nT(1980年)和107.5 nT(1990年). 根据中国地磁剩余场冠谐模型和全球地磁场DGRF模型,得到中国地磁场的冠谐模型,并对冠谐模型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军辉  何康  王燚坤  汪小厉 《地震》2022,42(1):122-132
选用2013—2014年兰州台、 天水台、 寺滩台3个台站地磁垂直分量分钟值数据, 利用调和分析剔除1~4次地磁日变化谐波成分, 在此基础上对3个台站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 最小的第三主成分在2013年4月20日至6月10日出现明显的增强变化, 超出阈值, 异常持续50 d左右; 同时, 在信号的子空间中特征矢量的方向也出现同步的异常扰动, 震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其他时段第三主成分未出现类似变化。 据此认为, 这些异常信号与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 PCA方法对地震电磁异常的提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