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自太空的有关图像可以提供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方面的资料。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日益关注,探索海洋对二氧化碳吸收的定量测量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确定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有助于解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问题。在进行光合作用期间,漂浮在海洋上层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7):5-5
海底有很多天然的二氧化碳喷口,从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会使海水变酸。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部分多余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导致全球海洋出现酸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极地海洋生物过程中碳和其它生源物质的转换、其流程和通量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海冰对海洋生态系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极地海洋生物产物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生源气体与极地气候的直接联系,从而阐明了极地海洋生物学过程在地极海洋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35-36
海水正变得越来越“酸”——要是你住在海里面,绝不是什么好事儿。 阳光背后总有乌云。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二氧化碳。无可否认,这个吸收量仅是人类燃烧石化燃料后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1/3。海洋的这种吸收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变暖效应。然而,大气的“福祉”变成了对海洋的“诅咒”——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  相似文献   

5.
极区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和反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与极区海洋的相互作用;集成极区快速变暖促使极区海洋出现快速变化的各种现象,如海冰快速变薄和退缩,格陵兰冰盖严重融化,北冰洋和南大洋碳池的固碳能力下降以及极地海洋酸化等.研究提出:北冰洋夏季海冰覆盖面积快速退缩,海冰覆盖面积在2012年8月26日呈现了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有模型预测到2035年北冰洋夏季将会见不到海冰.格陵兰冰盖的消融对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和大洋环流均会产生影响,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将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 m.通过近10 a的观测发现极地海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不升反降,海水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趋向饱和,南大洋和西北冰洋碳吸收能力变弱.有模式预测,到21世纪末,北冰洋表层海水pH值将会降低0.23~0.45,成为全球海洋酸化最严重的海区,而南大洋的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在21世纪下半叶或将超过600μatm的水平,极地海洋酸化对海洋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些极区海洋的快速变化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玉颖  孙军  魏玉秋 《海洋科学》2020,44(10):121-132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循环等过程,通过不同功能群对海洋生源要素循环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全球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生理生态的响应使得我们对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矿石燃料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研究全球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更好地理解增高的二氧化碳程度对未来气候和海平面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被认为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目标,这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治理理论介绍全球海洋治理的概念,梳理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历程,构建SWOT-PEST矩阵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海洋治理历经海洋控制与争夺、开发与规则构建、深度调整和演变3个发展阶段,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大致划分为被动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和深度参与4个阶段,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逐渐上升;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威胁大于机遇,战略选择应从现阶段的多元型战略向增长型战略过渡;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广海洋治理理念、提升海洋治理能力、完善海洋治理规制和搭建海洋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是评估海洋碳源汇强度的关键参数,但其实测数据较少、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导致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估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海洋源汇特征就不能确切获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收集的表层大洋二氧化碳地图(Surface Ocean CO2 Atlas,SOCAT)实测数据集基础上,运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二氧化碳分压与经纬度、时间、温度、盐度和叶绿素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1998?2018年间全球1°×1°经纬度的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格点数据,其标准误差为16.93 μatm,平均相对误差为2.97%,优于现有研究中的前反馈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根据构建的数据所绘制的全球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与现有研究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四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掌握<纲要>的实施情况,本研究设计了<纲要>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纲要>的社会认知情况、实施效果、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公众海洋意识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纲要>在海洋经济、社会经济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较高,<纲要>的实施促进了各项海洋工作的开展,但是离<纲要>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公众的海洋意识还较弱,今后需加强海洋宣传、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和强化海洋执法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们对开发海洋的认识突飞猛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新趋势.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局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并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提出海洋经济要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甲烷、二氧化碳的地质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其在深海环境中通常以气泡或流体的形式向四周扩散,甲烷还是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提出了各种背景下原位探测海洋溶解甲烷、二氧化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促进对海洋碳循环的研究.简述了基于电化学技术、光学技术、质谱技...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持续排放,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引发诸多极端气候事件,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水暖化等一系列环境负面效应。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活跃碳库,增汇潜力巨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其对大气二氧化碳额外吸收封存的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根据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涵盖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滨海湿地蓝碳、侧重于环境友好型养殖产业的海水养殖环境碳汇和借助生态工程技术手段的负排放工程增汇。海洋负排放技术在实现人为增汇的同时,有望通过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发挥其生态治理功能,从而应对海洋环流改变、海水酸化脱氧等全球海洋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污染的局部胁迫。  相似文献   

14.
"给我半罐铁,我将给地球带来下一个冰河期。"大气中逐渐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全球变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海洋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的"汇",其主要吸收途径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这种无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15.
<正>1温室气体水平影响大气和海洋2014年9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第10号温室气体公报。公报主要用于报导大气中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最新全球现状。这份公报与海洋学专家合作,首次确定了全球海洋酸化长期趋势信息。公报报导了三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年平均全球丰度  相似文献   

16.
映海 《海洋信息》1994,(4):20-21
J.A.克瑙斯博士是美国著名海洋学家,最近,他在美国海洋法和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题为“美国90年代的海洋收益”的海洋政策研讨会上,发表了对当今六大海洋科学问题的看法。 1 全球变暖问题 布什政府曾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大对地球温度产生影响的测量、探讨和精确预报的各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洋与地球科技研究社的稻垣文夫(Fumio Inagaki)发现,在台湾附近海域的海底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液体二氧化碳构成的湖泊。这一发现震惊了地球科学家,而且有希望提出新的对策来处理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全球变暖问题。根据经验,这样一个湖泊的存在有利于蓝天计划的实施:将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注入深海海底,强大的压力可以使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乔然 《海洋预报》1999,16(1):61-66
海洋是海气交换的敏感区,同时对调节全球气候的冷、暖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和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热带西太平洋海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海水总溶解二氧化碳(TCO2)的测试方法以及所得数据在碳循环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对海洋碳体系能够系统测试甚少,所得数据非常珍贵,地将来研究我国和世界的气候都有关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海气交换的敏感区,同时对调节全球气候的冷、暖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和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热带西太平洋海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海水总溶解二氧化碳(TCO2)的测试方法以及所得数据在碳循环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对海洋碳体系能够系统测试甚少,所得数据非常珍贵,对将来研究我国和世界的气候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0):18-25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速发展海洋产业,支撑、带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依据<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