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对北美洲板块划分了3个板内地震区,对加勒比板块划分了6个板间与板内地震区,对斯科舍板块划分了7个板间地震区,对大洋海岭地震带划分了4个板间地震区,对大陆裂谷地震带划分了3个地震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这些地震区大(巨)震事件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关塔那摩-圣胡安与波哥大-阿里卡-瓦尔迪维亚地震区未来有巨震发生;普利茅斯-库马纳与贝加尔湖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发生;哈利法克斯-纽约-亚特兰大、阿拉斯加半岛、波兹曼-华雷斯城、韦韦特南戈-科万、加拉加斯-库库塔、巴拿马城、太子港-金斯顿-特古西加尔巴、蓬塔阿雷纳斯、南桑威奇群岛、蒙塔古岛、布里奇曼岛、朱巴-布琼布拉与夏威夷群岛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大洋海岭地震区B与阿塞拉-利隆圭地震区未来有强震或大震发生;西斯科舍海盆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斯科舍海盆、大洋海岭地震区A与大洋海岭地震区C当前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已发生,目前处于余震活动期;对于蒙塔古岛东部地震区,若2006年MW7.4级地震为主震事件,则该区未来有可能发生MW7.0级左右余震,若非主震事件则未来将发生MW7.6~7.8级地震.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国家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强震孕育周期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界定了中国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的强震孕育周期,分析了这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结果表明:得荣地震区与小江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还未结束,未来分别有大震与巨震事件发生.鲜水河地震区与中缅边境地震区1已经历一个完整的孕育周期,未来分别有大(巨)震与强震事件发生.昭通地震区已经历一个完整的孕育周期,若2014年鲁甸地震实际震级不小于MS6.1级,则其为第二孕育周期的主震事件.西昌地震区与云龙地震区已经历两个完整的孕育周期,未来分别有大震与强震事件发生.下关-楚雄地震区已经历三个完整的孕育周期,目前处于第四孕育周期主震临震阶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板间地震区划分原则,划分了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该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至少已经历三个完整的孕育周期,是一个Mw8.3~8.6地震危险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是该区当前孕育周期第三锁固段损伤累积至峰值强度点时发生的一次标志性大震事件;2015年5月12日尼泊尔Mw7.3地震发生后,该地震区再次处于临界状态,将发生Mw8.0~8.2地震.  相似文献   

4.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西北与西藏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巨)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 .分析表明:库木巴彦断裂地震区未来可能有MS6.2~7.0级地震发生,日土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玉树与仲巴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哈密-阿勒泰-斋桑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发生.鉴于近期作者对特定地震区强震孕育周期界定及主震事件判识有了新的认识,故重新对乌兰-大柴旦、改则、古浪、共和、海原、玛多-阿坝、聂荣以北、拉孜、班戈以北、墨脱、当雄、洛隆与阿图什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研判.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对欧亚地震带划分了26个板内地震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这些地震区大(巨)震事件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达卡与科什阿加赤地震区未来有巨震发生;托斯亚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发生;于田、布哈拉、比尔詹德、加兹温-塞姆南、巴尔坎纳巴德-内沙布尔、大不里士、埃里温-盖贝莱、布加勒斯特北部、伊士麦、科林斯、杜布罗夫尼克与罗马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凯瑟利地震区未来有强震或大震发生;洛扎-林芝、普杰、比什凯克、费尔干纳、希比尔甘-杜尚别、拉什卡尔加、艾布西雷尔、开罗与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伊斯坦布尔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已发生,目前余震活动尚未结束,很可能发生MW7.3级左右余震.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国家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提取锁固段本身破裂信息,本文提出了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以及板内与板间地震区分界原则,重新厘定了原台湾南投地震区边界,并重命名为台湾海峡地震区.从强震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该地震区大震事件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地震区已至少经历两轮孕育周期,是一个MS7.6~7.75级地震危险区;目前该区处于第3孕育周期,未来有大震发生.本文所得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提出了板间与板内地震区的分界原则,对欧亚地震带划分了10个板间地震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这些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研判了其未来震情.结果表明: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地震区处于临界状态,巨震可随时发生;阿巴斯港-扎黑丹和拉巴特-里斯本地震区未来有巨震发生;奎达-法扎巴德、贝斯尼-巴格达-设拉子和贝鲁特-耶路撒冷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发生;奥斯曼尼耶-尼科西亚、罗德岛-克里特岛与突尼斯市-阿尔及尔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日本海地震区当前孕育周期主震事件已发生,目前余震活动尚未结束.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国家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华东、华南与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分析表明:南通东部黄海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威海地震区是一个MS6.0级地震危险区,宜昌地震区未来有中强震发生.鉴于我们近期对特定地震区的强震孕育周期界定及主震事件判识有了新的认识,故重新研判了万州地震区、普洱地震区、宜宾-长宁地震区与丽江地震区的未来震情.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修订了3.5版《中国及其周边地震区划分图》大部分地震区不合理的划分方案,增加了琉球群岛-台湾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伊斯兰堡-加德满都、科什阿加赤和乌拉特后旗地震区,新编制的3.6版地震区划分图地震区总数为33个.此次地震区分区方案调整以深大断裂作为地震区主控边界,使得各地震区分区方案更为合理.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采用新发展的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界定存疑的地震区孕育周期、判识其主震事件并分析其未来震情,得到比之前分析更好的结果.此外,本文提出了利用锁固段时空破裂自相似性预测preshock事件的方法,对腾冲和小江地震区的回溯性预测表明该方法可行.给出了中国及其周边历史地震目录某些地震参数修订建议值,可供有关部门修订地震目录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缺失断层资料、无法准确厘定地震区边界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地震区划分的合理性判别原则与"最优地震区"确定方法.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7个国外地震区强(大、巨)震孕育过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操作步骤.震情分析表明:意大利中部地震区和泰缅边境地震区未来有强震发生;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地震区未来有大震发生;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地震区未来将发生MW7.9~8.1级地震;对涉及深源地震的堪察加地震区、南美洲西部地震区和日本地震区,分考虑和不考虑深源地震两种情况,分析了上述三个地震区大(巨)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给出了其未来巨震事件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考虑深源地震与否,对于孕育周期起点与终点、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标志性地震事件的选择、预测临界CBS值以及未来震情的判断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深源地震本身就是膨胀点或峰值强度点标志性事件的情况下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对深源地震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期给出其是否参与孕震过程的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巨)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分析表明;菏泽—濮阳地震区、晋东北地震区、晋西南地震区、台湾南授地震区与花莲—台东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事件发生;海城地震区、通辽地震区、阿荣旗—嫩江地震区、邢台地震区未来有中强震或强震发生;京津唐地震区未来10~20年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有发生强震的可能;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未来将发生M_S 5.5级震群事件.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此外,本文还给出了计算地震区CBS值时最小地震事件震级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利用事件量级匹配原则确定地震震级的方法,对海原、小江、得荣、伊斯兰堡-加德满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琉球群岛-台湾岛地震区的回溯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修订了1.0版《欧亚地震带板内地震区划分图》和《欧亚地震带板间地震区划分图》,剔除了原洛扎-林芝、于田、比什凯克、科什阿加赤和日本海地震区,新增加了伦敦与贝斯尼地震区,新编制的2.0版地震区划分图地震区总数为14个.此次地震区分区方案调整以区域性大断裂为地震区主控边界,使得各地震区分区方案更为合理.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采用新发展的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界定各地震区孕育周期、判识其主震事件并分析其未来震情,得到比之前分析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依据史料考证了1327年天全MS≥6.0级地震,认为将其修订为MS7.75级合理.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孕育过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区至少已经历两轮孕育周期,1327年天全大震和2008年5.12汶川大震分别是第1和第2孕育周期主震事件,该区是一个MS7.75级地震危险区,其主震事件复发间隔上限值约为681年;2013年4.20芦山MS7.0级地震是主震后的一次大余震事件,当前孕育周期不会再次发生MS≥7.0级余震;汶川大震发生的直接导火索是1976年松潘-平武双震事件,与修建紫平铺水库并无因果关系.本文所得结论可供相关部门参考,以制定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  相似文献   

14.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对川滇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重新研判和分析,并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或强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若1973年炉霍大震不是Ms7.9级,则鲜水河地震区未来有Ms 7.9~8.1级的地震发生;其它地震区,包括小江、西昌、云龙、宜宾-长宁以及自贡-遂宁地震区,未来都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震例探讨大地震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明大地震物理机制对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述了当前主流地震机制假说,指出用于描述浅源地震机制的弹性回跳说和粘滑说存在诸多缺陷;前人提出的脱水致裂、相变失稳、剪切熔融和反裂隙断层作用等中-深源地震机制假说,均存在与观测事实不符的情况.本文简要介绍了近些年我们发展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指出断层运动导致锁固段累进性破裂发生地震,称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发生的显著地震为标志性地震事件.震例分析表明,浅源、中源、深源及其混合型地震区标志性地震事件的孕育规律均遵循该理论.进一步的讨论指出,弹性回跳说和粘滑说均隐含着断层面上存在锁固段的假设;深源地震震源体具有发生脆性破裂的环境条件;该理论能合理解释地震应力降远小于室内岩石破裂应力降、热流佯谬和自组织临界性这些难点问题.这充分说明,大地震物理机制均可统一解释为锁固段脆性破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以板块边界和区域性大断裂作为主控条件,修订了1.0版环太平洋、大洋海岭与大陆裂谷地震带地震区划分图.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采用新发展的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和地震事件量级匹配原则,先修订不合理的地震震级参数,而后界定地震区孕育周期、判识其主震事件并分析其未来震情,得到比之前分析更好的结果.本文所得结论可供有关国家相关部门参考,以采取有效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修正了3.4版《中国及其周边地震区划分图》某些地震区划分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剔除了原曲麻莱以北地震区、南京地震区、福贡地震区和中缅边境地震区3,新增加了敦煌、磴口、许昌、连云港与贵定地震区,新编制的3.5版地震区划分图地震区总数为79个.因历史地震目录不完整或参数误差较大,我们过去的分析可能误判了特定地震区某一轮孕育周期的主震事件.鉴于此,本文从孕育周期界定与主震事件判识角度,采用新发展的最小有效性震级确定方法,重新界定这些存疑的地震区孕育周期、判识其主震事件并分析其未来震情,得到比之前分析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作者提出的孕震时空区域划分原则,确定了川滇地区地震区(带)划分的合理方案.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给出了各地震区(带)未来强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除西昌、丽江与鲜水河地震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外,其他地震区都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本文还分析了汶川大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导致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的最直接原因,是1976年发生在松潘-平武的MS7.2级双震震群事件.  相似文献   

19.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有关方法,对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海城与京津地区各地震区未来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未来有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区地震震级、地点、临界应变(对应发震时间)、震源深度四要素在内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导致海城Ms7.3级地震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生在1944年的丹东Ms6.75级地震事件,该6.75级地震是引发海城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地震区每轮孕育周期标志性地震事件前,会发生显著前震.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以及震例分析,提出了前震事件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前震事件的判识只与距CBS临界值的距离有关,而与距标志性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无关;前震事件并非前人所述的小地震序列,而是较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