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溧阳地震台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南郊5km,属苏南地区(见图1)。溧阳1974年4月22日5.5级地震和1979年7月9日6.0级地震均发生在台站西偏北20km处的茅山断裂带中段西侧。  相似文献   

2.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这是继2014年康定地震后,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笔者等通过已有文献资料,结合鲜水河断裂带南段野外地质调查,统计了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资料,并总结了近代鲜水河断裂带强震迁移规律,对认识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鲜水河断裂带各段滑动速率差异较大,以乾宁为界,从NW至SE段整体上呈现出“先减速后加速”的滑动特点;②泸定地震发震构造磨西断裂,为一次左旋走滑事件;③川滇地区近代历史强震活跃期具有“跳跃性”迁移的特点。自1981年道孚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断进入相对平静期,持续了33 a。自2014年康定地震发生,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④鲜水河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并非单次地震的“贯通型”模式,而是多次地震的渐进式。断层间相互作用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对断裂带强震复发间隔具有重大影响,相同断裂带的强震也会对后续地震的发生概率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莆田地震台位于莆田市荔城区东山巷3号,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北部,台基为花岗岩,且在台站周围明显出露,见图1.  相似文献   

4.
安丘地震台位于安丘城东南9km处的丘陵地区。在沂沭断裂带中北部,东临安丘-莒县断裂。图1为安丘地震台位置。  相似文献   

5.
一、台站简介安丘地震台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区城东南9km处,台站海拔高度约94m。磁偏角约北偏西5°。台站处于沂沭断裂带的安丘—莒县断裂带西侧。年均降水量约600mm,地下水位深度小于9m。图1为安丘台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6.
义竹断裂带—台湾西南沿海一个孕震构造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光夏 《地质论评》1995,41(4):328-331
台湾西南部沿海地区,有一条走向ENE的活动断裂带。少部分在陆地,沿嘉义-台南-线展布;大部分在海域,向西南斜穿台湾海峡,可能延到珠江口外的南海,实为台西南首屈-指的活动性大断裂带,沿此断裂带的嘉义、台南,20世纪以来6级以上地震发生了多次,如以1964年甲仙地震起算,此带虽有30年的平静期,但今后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仍很大。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后2009 ~ 2011年GPS监测数据,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所在地区2009~2010年、2010~2011年以及2009~2011年GPS测站运动速度场,分析了区域地壳运动总体趋势及形变特征;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段、南段横切剖面的测站运动速度变化,探讨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运动特征.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总体趋势未变,作顺时旋转;断裂带西侧GPS测站运动速度变大,东侧运动速度变小;龙门山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地震前后都为右旋走滑挤压,断裂带运动速率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震后运动速率较震前有显著的增加.龙门山断裂带震后各段次级断裂活动不同,中南段以前山断裂运动为主,其它各段以后山断裂运动为主.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表现出的运动特征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区域动力学、运动学平衡被打破,龙门山断裂带东侧震后初期弹性回返,表现为低速反向运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震后松弛为拉张区,运动速度加大.地震对断裂带的影响不同,导致断裂带各段及次级断裂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发育在新疆富蕴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中的假玄武玻璃是古地震断裂快速滑移形成的构造岩。地质产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由发生重结晶的玻璃质熔融体形成。假玄武玻璃基质的全岩40Ar/39Ar阶段升温方法主阶段和KAr年龄分别为282.8±3.8 Ma和276.4±7.4 Ma。假玄武玻璃所在母岩(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90.4±1.0 Ma和396.3±0.1 Ma,表明二台断裂带中的假玄武玻璃是在二叠世早期形成的,也说明二台断裂带古地震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古生代(早二叠世早期)。尽管二台断裂带是现今仍然活动的地震构造带,但目前所见到的假玄武玻璃是早二叠世时期古地震活动的产物。1931年的富蕴80级地震仅仅是沿着二台断裂带发生的多次构造活动的一次活动,与假玄武玻璃之间没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975年初我从地质力学研究所调到地壳应力研究所的前身地震地质大队。1975年海城7.5级地震后我们到海城地震区的海城和营口进行了原地应力测量。海城处于郯庐断裂带上,1976年我们原计划沿郯庐断裂带往南进行应力测量,以了解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现今活动性。由于邢台地震已经10年,于是1976年5月我们首先在隆尧尧山进行了原地应力测量,以了解邢台地区十年来地应力场有什么变化,然后再沿郯庐断裂去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进行原地应力测量。1976年6月初我们完成了尧山的应力测量后,正准备南下到山东时,得知华  相似文献   

10.
一、台站简介海淀47中地震台(以下简称海淀台),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47中学校内,东南距颐和园佛香阁17km,与西南的鹫峰地震遗址相邻,海拔高程87m。地处西北部山峦的前缘,东北旺—小汤山断裂带附近。海淀台始建于1975年,隶属北京市地震局。台站目前有钻孔应  相似文献   

11.
野外调查表明,阿墨江断裂Ⅲ级夷平面和T4阶地上发育断层垭口,其下地貌面则无断层地貌显示;断层构造岩胶结紧密或呈半固结状,少有断层泥发育;SEM测年显示早更新世活动,断层泥ESR年龄为549±54ka,断层上覆中—上更新统残坡积土未被切穿或发生构造变形;说明该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2018年墨江M5.9地震等震线长轴呈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NW方向,指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墨江断裂带西支。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挤出的影响,震中所在的思茅块体作S向运动。虽然阿墨江断裂带晚第四纪无明显的地表活动迹象,但因该断裂带本身构成了宽阔的构造软弱带,在近SN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局部地区的应力集中仍可能导致新的破裂并触发类似墨江M5.9地震的中-强地震活动。从区域上看,云南还存在构造条件与之相似的断裂带,如滇东地区的弥勒-师宗断裂带,历史上沿该断裂带曾发生11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因此,在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中,还应该关注第四纪活动迹象不明显,但仍有潜在发震危险性的区域性大断裂。  相似文献   

12.
一、台站简介房山地震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西南2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经115°37′,高程70m。该台地处八宝山断裂带的南段,该断裂全长100余公里,总体走向北东45°,倾角50°~60°,倾向SE45°。属于怀柔—八宝山—大灰厂—房山—保定断裂带的北端,在孙河  相似文献   

13.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65,23(4):311-315
一、引言 1941年9月21日下午1时20分(重庆时间),赣、闽、粤、湘四省发生地震,颇为显著。事后调查获悉,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赣闽边境武夷山西麓的寻邬、会昌的一线上,自南南西向北北东延伸。从地质及地貌上的证据,得知该处适为一大断裂带所经。根据当地地震史料,这条大断裂带已有长久活动的历史;这次地震正是该大断裂带仍有活动的表证。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 9,震中位于37. 77°N,101. 26°E,震源深度为10 km(https://www.cenc.ac.cn/cenc/dzxx/396391/index.html)。利用欧洲航空局哨兵2号雷达卫星的震前、震后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同震形变场分布图。限定此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层走向NWW,断层面近直立;主体破裂深度在10 km以上并到达地表,形成长度>35 km的地表变形带,最大滑动量约2 m。2022年门源MS 6. 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 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图1)、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是继1986年和2016年两次门源MS 6. 4地震之后在冷龙岭断裂带上发生的震级最高、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1996年11月9日在南黄海发生6.1级地震,震中为N31.7°、E123.1°,距江苏省境内郯庐断裂带及茅山断裂带跨断层形变监测网370~460km,位于上海市北东220km。上海、杭州震感强烈达到Ⅳ~Ⅴ度,南京、合肥有感。该区历史上曾于1505年10月9日发生6(3/4)级地震;1984年5月21日发生勿南沙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断层形变测点有较好的中期及短临前兆显示。  相似文献   

16.
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额尔齐斯活动断裂带由5条活动断裂构成,自东向西撒开,延伸约650km,具右旋走滑逆冲性质。该断裂带自更新世晚期以来均有活动,现今垂直错动速率为6.25mm/a,右族走滑速率为5mm/a,总滑动速率为8mm/a;自更新世晚期以来右施及垂直错动量均达20~60m。1990年斋桑7.3级地震、1931年富蕴8级地震及更新世晚期的古地震使斋桑—乌伦古断裂、玛因鄂博断裂和额尔齐斯河断裂发生破裂。其中玛因鄂博断裂从全新世中期以来就发生过3次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2843±92a。通过玛因鄂博断裂和额尔齐斯断裂的详细研究后认为,断裂带未破裂地段是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地段。  相似文献   

17.
胡萌萌  吴中海  黄小龙  李浩民 《地质学报》2020,94(10):3090-3105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众多活动断裂,是典型的历史强震多发区。1588年通海- 曲江7. 0级地震发生在近南北向小江断裂带与北西向曲江断裂的交汇部位。前人基于该处曲江断裂行迹较明显,活动性较强,并且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潜能,多认为其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但本文在重新梳理地震史料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发现小江断裂带南段西支并未被曲江断裂截断,而是错断并穿过曲江断裂继续南延。结合对曲江断裂7级以上地震复发能力的计算,笔者认为1588年通海- 曲江7. 0地震的发震构造并非曲江断裂,而是小江断裂带西支的南延段落。同时,根据烈度- 震级关系式和地表破裂长度- 震级的关系式计算得到1588年通海- 曲江地震的震级只有6. 5级左右,其强度可能被高估。基于新的调查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小江断裂带南端的活动构造格局及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重新分析后认为,小江断裂带南段与北西向的曲江断裂和石屏断裂之间存在相互切割限制的关系。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常常是拉分盆地的发育部位,形成有高大谷地,曲江盆地和建水盆地等。重新梳理该区震中烈度≥Ⅸ度的历史地震发现,小江断裂带南段东支建水以北是该区显著的历史地震空区,在未来的防震减灾工作中需给与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油物探50年来的经验与教训--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翔实的资料,以准噶尔盆地为背景,综合叙述了50年来新疆石油物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包括克-乌逆掩断裂带的确定过程、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和地震勘控成果解释的教训,对今后新疆石油物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针对该科学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系统收集、梳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与2008年汶川地震中强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上地壳构造应力场进行厘定,通过与震前构造应力场对比,深入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的影响,进而对汶川震后应力调整过程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变形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近地表至上地壳15 km深度范围,映秀—青川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地应力状态为逆走滑型,青川东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至北东东向、应力状态转变为走滑型;15~25km深度范围,龙门山断裂带最大主应力方向仍为北西—北西西向、应力状态以逆冲型为主。汶川8.0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壳北西西向逆冲挤压的构造应力特征进一步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东西两侧刚性块体碰撞挤压、逆冲推覆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芦山2013年Ms7.0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龙门山断裂带的雅安芦山发生Ms7.0级地震,震中位于芦山县太平镇和双石镇之间,震源深度13~14km,震中最大烈度达IX级。震中区野外调查发现,尽管房屋建筑损坏较严重,但这次地震没有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构造,仅见少量的地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一次独立的破裂事件,属于逆冲型地震,沿双石-大川断裂中南段发生破裂,主破裂面西倾,倾角33°~43°,推断芦山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底部滑脱带(13~19km)断坡构造活动有关。历史上,沿双石-大川断裂发生至少2次Ms6~6.5级地震,由此认为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特征型地震,与汶川地震不同。原地地应力测量和监测数据表明这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应力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