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地震综合预报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国民  罗兰格 《地震》1990,(5):25-32
本文概述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地震综合预报的实践经验,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对地震前兆复杂性及其物理力学成因的认识,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应用等。文章最后讨论了地震综合预报的几个主要努力方向,即加强综合预报物理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在地震预报试验场全面开展地震综合预报的科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2.
引潮力与显著地震关系及其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荣华  彭克银  薛艳  丁香 《地震》2004,24(1):60-64
对引潮力与显著地震的关系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进一步完善了笔者提出的基于显著地震特点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简称CH方法。 1997年至2003年5月应用CH方法所作的全部21次地震短临预报中, 与地震实况比较, 较好和做了一定程度预报的共有12次, 占57%, 这表明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CH方法具有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准备地迎接可能出现的我国地震活动的新高潮,国家地震局在组织对各地震前兆手段和综合预报方法进行全面清理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地震科研成果在震情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于1986年底决定组织地震前兆预报方法的攻关研究。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攻关研究就是这个总的攻关研究计划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朱令人  王海涛 《内陆地震》1989,3(3):203-213
本文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及有关震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孕育的阶段性,分四个时段提取了新疆地震预报实践中常用方法、手段的单项异常预报判据和指标,定性和定量地研讨了综合预报方法。提出地震综合预报的集成预测概率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绍燮 《地震学报》1993,15(2):239-252
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方法是利用前期(包括大、中、小)地震的信息,以预报后期的大地震.本文报告了我国近年在这方面所用的多种方法中,经筛选认为是较好的一些方法,并将它们归纳为6类:(1)空间图象方法;(2)时间进程方法;(3)地震序列方法;(4)地震相关方法;(5)震源及介质参数方法;(6)合成方法.各项方法预报地震的效能用统一的评分方法进行评价.各单项评分 R 值多在0.3-0.6间,但这是指内符情况.实际预报能力系属外推效能,一般均会低于上述内符合评分.但若以R=0.3估计未来实际预报中的能力,则地震活动性预报地震的能力可大体表述为:多数地震都要报出来,将需要有70%时间都处在预报期;报出半数地震,预报占用期为20%.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研究1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提出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是一个难题,关于时间的预报更难。近几年来推出的实用化攻关及多种研究成果,使预报规范化了,但预报的准确率仍然很低,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进行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关于地...  相似文献   

7.
陆远忠 《地震》1992,(4):77-78
刘文龙与笔者已在“地震学预报方法深入攻关的建议”(国际地震动态,1990,9)一文中,较全面地提出了今后几年值得深入研究的预报地震的地震学方法的某些课题。本文仅就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定量化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1.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基础是来自地震事件的记录,包括地震目录、地震波记录和地震波的传播。它  相似文献   

8.
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资助、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进行的地下水动态预报地震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项目,已于1989年3月胜利完成。科技人员提交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报告。本文概述了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位异常的识别与单井预报地震、震例剖析与群井预报地震、新的预报方法的探索、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作为世界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性探索的开先河者,在40多年的地震预测预报探索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长中短临时间阶段性和跨多学科综合性为基础的经验预测、统计预测以及物理预测,并初步建立了科学的地震预测预报思路及工作方法。近年来,对于可能的地震前兆与地震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地震学家们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开展了多种地震预测模型的研究,试图深入理解地震的成因机制,寻找有效实用的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并且已在地震的中长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为了便于在我省各级地震监测预报部门推广本省的地震预报经验,并能更集中地反映我省广大科技人员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经研究决定,以《四川地震》专辑的形式,汇总出版我省承担的地震前兆预报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各项(地震学、大地测量、定点形变、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电、重力、地磁、地应力和综合预报)三级课题成果。由于篇幅所限,分两期发表。本期集中反映综合预报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下一期将汇总各单项预报方法及有关预报评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孙晓丹 《内陆地震》1998,12(4):320-326
以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多项前兆监测手段的系统性震例总结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特点,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钦忠 《地震学报》2014,36(3):500-513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 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 日本地震、 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 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地震预测与预报,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省级的地震分析预报单位的角度,总结了大同地震前如何判定水化前兆异常、进行异常的组合分析、确定地震三要素以及提出预报意见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由于采用了水化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的成果,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地震前仍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表明实用化攻关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煜东  甘俊人 《地震学报》1993,15(2):257-260
多级判别、聚类分析等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石绍先、沈斌,1986;1990;王学仁,1982).多年预报实践表明,模式识别方法对于地震预报是有效的.随着国际上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起,该方法也被用于模式识别领域,但尚未见其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方面.本研究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滇西南地震区17个震例进行了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地震综合预报的专家系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决定地震强度的物理因素,准确地预报将来的未知地震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对地震预报方法的实际效能给以客观的数值评定称为地震预报评分。实际的地震预报方法可分为以下类型:1.单向预报—只能预报某个时空范围内将有地震或是只能预报没有地震,具体分为:(1)有震预报(2)无震预报2.双向预报—该方法有时预报有震,有时又可预报无震,可进一步分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张国民 《地震》2002,22(1):2-8
回顾和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并将其归纳为建立了4个方面的基础,即: 地震预测预报的多学科观测基础;获取了一批中强以上乃至大地震资料的震例基础;建立了经验性预测方法和判据的经验预报基础;初步探索了地震孕育发生的地震预报理论基础。文中还阐述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临预报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接收震前电磁辐射方法毛浦森李玲芝(中国北京100080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卫星预报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减少地震损失,关键要有地震短临预报,地震短临预报的失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想实现可靠的短临预报,必须有可靠的地震短临信息。自本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8.
根据 198 8年以来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NMSC)所提出的各类地震学异常资料 ,研究每一年异常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 .9a内 46种地震学方法所提出的93 2项异常资料表明 :在 1989~ 1993年间 ,用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的数量有一个增大过程 ;各种方法所提出的异常对应地震的比率在 0~ 48%之间 ,平均为 2 8%左右 ,这也与我国地震预报中预报区数的成功率相当 ;统计预报、区域应力场增强、地震条带、小震调制比和b值等方法有较高的地震对应率 ,而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分数维、异常震群、c值和地震窗等方法要差一些 ;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最成功的年份为1989年 ,最差年份为 1990年 ;与预报区数的成功比率一样 ,其地震的对应比率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 .各种地震学方法的物理内涵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内在联系及各种地震学方法间相互关联问题是今后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课题 .  相似文献   

19.
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树  王炜 《地震》1989,(2):65-71
本文论述了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一个实用自动处理系统(SAPS)。该系统由地震数据库、程序库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由地震数据管理系统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目录”两个数据文件组成;程序库中包括由FORTRAN语言编写的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有关的子程序100多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地震预报和科研的需要编制而成。它具有四方面的用途,分别利用地震的长期、中期和短临阶段的一些预报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同时可选取任一区域数据,利用现有程序库中的任一预报方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级模糊评判综合预报地震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把多级模糊评判数学模型应用到地震综合预报工作中,选取地震活动性和定点前兆共14个因子作为因素集合,把地震强度分为四个范围作为评语集合,以华北8次5级以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各个因素和地震强度的统计经验和前兆异常的形成过程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和综合预报地震强度的评判模型,用20个样本检验的结果为:内符合检验报准的概率为87.5%,外推检验报准的概率为81.9%。通过可靠性分析得到用该方法预报地震强度的信度。本文的方法在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的预报过程中见到了实效。结果证明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在综合预报中具有定量化和实用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