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最典型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而且是该地区最大的富铁矿产区。从野外产出关系来看,弓长岭矿区的富铁矿与蚀变岩密切相关,蚀变岩与富铁矿基本上是形影相随。蚀变岩具有分带性,由富铁矿向外依次为镁铁闪石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弱蚀变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弱蚀变岩保留了蚀变原岩的岩貌特征,矿物的蚀变并不完全,可见残余的原生矿物。强蚀变岩的蚀变较彻底,基本无原生矿物残留。将蚀变岩与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弱蚀变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与斜长角闪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镁铁闪石岩的痕量元素特征更接近磁铁石英岩。再结合镜下特征、野外接触关系、主量元素特征等证据,认为除了镁铁闪石岩是由磁铁石英岩蚀变形成,其余蚀变岩都是由斜长角闪岩蚀变形成。根据各类蚀变岩中主要矿物的(Fe+Mg)/Si值以及蚀变岩的SiO2和Fe2OT3含量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在蚀变岩和富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g、Fe以及Si的迁移。对本次取样的样品进行原岩恢复和构造环境判别投图,投图结果表明,绿泥石岩和弱蚀变岩的最初原岩都是形成于弧后盆地的玄武岩。  相似文献   

2.
在岩石工程中,蚀变作用通常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新疆北部某深埋长隧洞中蚀变岩为对象,研究了蚀变岩的微观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对蚀变岩隧洞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蚀变类型为黑云母的绿泥石化和钾长石的黏土化,利用蚀变岩中绿泥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提出了蚀变指数概念,并结合蚀变岩的宏观表观特征,对其进行蚀变程度分级。随着蚀变程度的增加,岩石的吸水性、孔隙率随之变大,块体密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大幅度降低。工程实例模拟发现,随着岩石蚀变程度的增强,隧洞围岩位移明显增大,揭示了蚀变作用对围岩变形破坏有很大影响。研究成果对蚀变岩地区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高光谱遥感找矿应用中,从影像上提取的蚀变信息经常包含了很多对找矿无用的信息。为了避免这些无用信息,本研究选取植被覆盖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作为研究区,使用该区高光谱遥感数据分别提取蚀变岩和蚀变矿物的信息,分析它们对找矿的有用性。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的是从影像上提取的矿物端元参考光谱,光谱匹配采用的是光谱角方法;提取蚀变岩信息使用的是野外蚀变岩参考光谱,光谱匹配不仅考虑光谱的整体形态,而且考虑吸收谷位置形态。在蚀变岩识别图上,4个典型蚀变岩点的野外验证表明:识别结果与实地地物基本一致。但是,在蚀变矿物信息图中,这4个圈定点无任何信息。这表明:这些点的蚀变岩信息较其表面蚀变矿物信息更丰富,因而能被有效提取出。通过比较蚀变岩、蚀变矿物的信息分布图,发现:一些粘土矿物(比如硬石膏和高岭石)的大量信息分布在沉积岩区,因而可能是假的蚀变信息。这表明:通过蚀变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比通过蚀变矿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更可靠。在蚀变岩信息提取中,比较吸收谷位置识别前后的结果表明:考虑光谱整体和局部形态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Sillitoe(1995)蚀变岩帽(Lithocap)的定义为大范围富黄铁矿的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在地质环境上位于古地表和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之间。蚀变岩帽往往显示为突出的正地形,有助于寻找隐伏的斑岩矿化体。但蚀变岩帽在地表的范围往往多达几十个平方千米,又常常掩盖下覆斑岩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印记,因此大型的蚀变岩帽又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蚀变岩帽相关矿床的勘探需以地质填图为基础,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SWIR)进行蚀变填图,以及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地球化学表现的元素或元素组合异常,来帮助定位热源或深部斑岩体。遥感和地球物理中的激电响应,也可以辅助定位岩体。华南地区的蚀变岩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前人对安徽庐枞盆地中的矾山蚀变岩帽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矾山蚀变岩帽形成于白垩纪,与围岩砖桥组火山岩年龄一致。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工作证明了形成矾山蚀变岩帽的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热液中的酸性气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浅部高渗透率的火山岩及其岩性界面反应,广泛发育了一套硅化和高级泥化蚀变,指示与矾山相关可能存在斑岩和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福建紫金山地区有中国最大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存于紫金山蚀变岩帽中。紫金山蚀变岩帽的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已经研究的较为详细,但目前深部的侵入体还没有发现。浙江的蚀变岩帽是中国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包括明矾石矿、地开石矿和红柱石矿等,这些蚀变岩帽与金属矿化的关系尚未有相关研究。根据目前的资料总结,有较多的蚀变岩帽分布在中国华南,这些蚀变岩帽特征典型,但目前的研究程度尚浅。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的蚀变岩帽的成矿潜力巨大,可能存在一条巨型的斑岩-浅成低温矿床成矿带,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查前景,建议加强蚀变岩帽及相关矿床的找矿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金青顶金矿床地质、蚀变岩石类型、蚀变矿物、蚀变岩岩石化学、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蚀变岩石英包体的物理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了主要金矿体、主要成矿阶段的围岩蚀变岩的分带特征.研究了围岩蚀变岩带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壳源深熔花岗岩-热液流体-碱酸交代作用的蚀变岩带形成模式.指出了围岩蚀变岩带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蚀变岩作为重要填图图例,首次完成了焦家金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1∶5万)。通过区域填图结合大量的巷道剖面实测,厘定了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的分带特征。对两类金矿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绢英岩化蚀变阶段是矿化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通过岩石矿物计算方法建立了蚀变带主要成岩矿物的交代剖面,结果显示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发生硅化和钾长石化,而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伴随硅化和去钙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梅华  朱燕  牛传星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6):1039-1044
为了研究水岩作用对蚀变岩劣化破坏的损伤机理,选取某边坡蚀变岩样为试验对象,对不同饱和-失水次数的蚀变岩进行了岩石力学试验。建立了数学关系式来表达水岩作用对蚀变岩力学性质的劣化规律,借助损伤率的概念分析了循环次数对蚀变岩力学性质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岩作用下蚀变岩的力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劣化现象,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劣化效果越明显;当岩石的蚀变风化程度相同时,抗拉强度劣化程度最大,弹性模量次之,单轴抗压强度最小;在不同饱和-失水循环次数下,蚀变岩抗拉强度、弹性模量随次数的增加迅速减小,单轴抗压强度出现持续减小的现象;蚀变、风化程度越高的岩石对水岩作用表现出越强的敏感性,随着饱和-失水循环次数的增加,蚀变岩的劣化现象趋于稳定,抗拉强度的损伤率最大达到63%,弹性模量60%,单轴抗压强度48%。  相似文献   

8.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可分为四期八个阶段,其中矽卡岩化、绢英岩化与成矿时空关系密切。通过对绢英岩化蚀变岩的质量平衡计算发现,导致绢英岩化围岩蚀变的热液为晚期岩浆分异的富挥发份的含矿硅质富钾酸性流体;并随着蚀变的发生发展,蚀变岩的主元素及成矿元素显示不同的迁移规律但表现出相似的蚀变流体运移趋势,即:以则古郎地区为中心,分别向铜山、铅山及莫古郎地区运移,由于铜山滑覆体阻挡,使得铜山地区蚀变较强,莫古郎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9.
招掖地区金矿化类型的确定在找矿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各自的成矿特征,提出是否可以从破碎带蚀变岩型中分列出碎裂岩型或分属蚀变岩型的碎粒岩和碎裂岩两个亚型。  相似文献   

10.
黏土化蚀变岩是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或后期水热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不良工程地质性质的特殊地质体.在野外调查、黏土矿物测试和物理力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川藏交通廊道黏土化蚀变岩的形成条件、区域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及蚀变程度的判据,以白格滑坡为例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对大型滑坡的促滑作用.结果表明,黏土化蚀变岩的区域分布受活动断裂、热液作用和地层岩性控制,常沿侵入岩脉、断裂带、岩浆岩节理密集带、侵入岩体与其他岩层的接触带等部位发育,其蚀变程度按蚀变系数可划分为微蚀变、弱蚀变、中等蚀变和强蚀变4个等级,在干湿交替和松弛条件下极易发生崩解、软化,中等-强蚀变的岩体抗剪强度低.黏土化蚀变岩对滑坡的促滑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度弱化效应、岩体结构劣化效应及失稳滞后效应3个方面,是促进构造混杂岩带深切河谷斜坡失稳、形成大型滑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尖山金矿位于康古尔金矿中东段,矿体主要有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花岗细晶岩两类,以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发育于变质岩区,具有低温绿片岩相的面貌,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小尖山金矿位于康古尔金矿中东段,矿体主要有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花岗细晶岩两类,以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发育于变质岩区,具有低温绿片岩相的面貌,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煎茶岭超基性岩与金矿床成因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煎茶岭金矿床属于与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超基性岩沿超壳断裂侵位(927Ma),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含矿超在性岩在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彻底的退化蚀变(388.7Ma)。经滑石-蛇纹石化,进而碳酸盐化,导致微量金解离。在后期活动性断裂控制下,形成含金硫化物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岩体的就位。.含金蚀变岩与金矿体微量元素组合、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超基岩有明显的继  相似文献   

14.
赵玉社  张红英 《西北地质》2010,43(4):267-274
新疆鄯善县康古尔金矿带小尖山金矿位于星星峡谷带—旱山微板块中的雅满苏-红石山-黑鹰山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康古尔金矿带的东部,产于苦水大断裂南侧的巨型韧性剪切带内,具有明显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矿体分为2类: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矿区初步圈定了3条较具规模的蚀变岩型金矿体和2条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中,蚀变岩型金矿是主要矿床类型,赋存于安山质凝灰岩与英安质凝灰岩的接触带上安山质凝灰岩一侧,整个矿带受苦水断裂之次级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并总结了控矿构造、容矿岩石、岩浆岩、地球化学、热液蚀变等5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胶东焦家金矿蚀变岩中元素的质量迁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焦家金矿蚀变构造发育,且有良好的分带性。根据各蚀变带组分的变化计算表明:早期的红化蚀变金仅有少量的富集,增加约0.7倍,相当于金的预富集阶段,而红化基础上的绢英岩化蚀变,金大量富集,为原来的50倍左右。焦家金矿主成矿阶段表现为体积增加型,体系外有大量成矿流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前山金矿床产于华力西期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受断裂构造及燕山期浅成岩体控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乱泥沟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泥沟矿区第四系砂金矿产丰富,是寻找岩金的有利靶区。区内出露的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地层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其Au含量高,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NE,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和复脉状产于构造蚀变带及其次一级的层间破碎带中,成矿物质简单,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系数较小,为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利用物化探测量手段,圈出具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通过工程查证发现金矿体。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一步有利的找矿区段。  相似文献   

18.
肖板及其外围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板及外围地区是闽中"金三角",矿点(床)众多。该区有利的成矿、控矿构造条件、麻源群变质岩以及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找矿的主要标志。金矿床以与燕山早期岩浆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为主,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肖板、龙门场、杨梅、徐州、岭头坪、葛坑是有利的找矿远景区,特别是火山拗陷区内的金矿点或小型金矿床集中区,应注意寻找盖层之下基底变质岩系中与肖坂类似的大、中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嵩县小南沟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嵩县小南沟金矿床位于前河—庙岭—蛮峪成矿带中部, 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小南沟金矿床中微量元素组合关系、水平分带、垂直分带、元素对比值、矿体侧伏、矿体产状和规模等特征为例, 探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以期建立地质找矿标志, 指导本地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武际春  吕古贤  任宏 《地质通报》2011,30(4):579-587
利用采空区的生产资料,开展矿化蚀变带剖面实测,建立石英脉和蚀变岩2种类型金矿的构造蚀变分带关系,形成野外可观察的矿化蚀变图例。通过地表结合井下构造蚀变岩填图,把找矿标志从矿脉和近矿蚀变岩扩大为全部蚀变岩石乃至弱钾化花岗岩,使找矿预测目标从1~2m扩大到几十米至几百米,扩大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用构造蚀变岩相地质测量与深部找矿方法,在山东九曲地区采空区之下预测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