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AdviceontheEcologicalConstrutionand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inSpeedinguptheDevelopmentofWestChina EarthSciencesDivisionofCAS(1 1)………………………………………………………StudyonMarineEcosystemDynamicsandLivingResourcesSustainableUtilization TANGQi sheng ,SUJi lan(1 5 )………………  相似文献   

2.
CONCEPTIONSOFHEAVYFLOODSCAUSINGLAND┐SLIDE/SLIDETherearemanydisasters/hazardsoccuringontheearth’ssurface.Theseeventspresenteda...  相似文献   

3.
SOMENEWOPINIONSABOUTTRIASSICGASTROPODASSEMBLAGESINCHINAPanYuntang(GraduateSchol,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39)(Rece...  相似文献   

4.
RockAsemblagesandFormingAgeofDabie┐TongbaiComplexes*SangLongkangFacultyof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  相似文献   

5.
OnAdvancedStudiesConcerningGraniteProblemandSomeCommentsonHutonⅢConference1995“TheOriginofGranitesandAsociatedRocks”*Augustit...  相似文献   

6.
Preface     
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heGSSPofthePermian TriassicBoundaryandthePaleozoic MesozoicEventswasheldinChangxingCounty ,ZhejiangProvince,ChinaonAugust 1 0 - 1 3,2 0 0 1 .Thesymposiumreceivedand printed 47abstracts.About 60geologistsfrom 1 3countriesattendedthescientifi…  相似文献   

7.
用SCAT方法研究香二段的构造地质冯敬英,徐荣,何永富,牛善政,杨跃明(成都理工学院)(四川石油管理局)一、SCAT方法SCAT方法是statistieatcurvatureAnatysisTechniguesfostructuratInterpre...  相似文献   

8.
ResearchReportsandShortPapersRemagnetizationStudyinPaleomagnetismbyEPMACHENKe qiao ,XUHe ling ,MAXing hua ,SUNZhi ming ( 1)…………………………………………………………………………………………………DeterminationofPlatinumGroupElementsandGoldinGeochemicalExplorationSamplesbyNickelSulfideFireAssa…  相似文献   

9.
1.IntroductionFig.1. RegionalgeologyoftheeasternLiaoningSouthernJilinarea(AfterZhang,1984)  ThePaleoproterozoicvolcanicsedimentarysequence,i.e.,theSouthLiaoheGroupandNorthLiaoheGroup,extendsbetweentwoArchaeancratons(Fig.1).Abundantmineralresources…  相似文献   

10.
HYALOPHANEBEARINGGNEISSINNORTHCHINACRATONANDITSGEOLOGICALIMPLICATIONYanYuehua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结构及其圈闭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准噶尔盆地是复合叠加前陆盆地 ,其原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带后期复活、拗拉槽回返和板内皱陷作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其古生代盆地的形成与相邻的阿尔泰山和东、西准噶尔山、天山及博格达山的造山作用相关。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改造与其南部特提斯域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引起的盆地相邻造山带的复活有关。相邻造山带时空上不均一的造山作用对盆地的影响不同 ,形成了盆地独特的结构。各坳陷均由与其形成有关的造山带前缘冲断带、陡坡带、山前凹陷、缓坡带和前隆及前缘皱陷等构成 ,前隆之间的叠加构成了盆地的大型隆起 ,皱陷叠加构成了盆地的中央坳陷。不同类型的圈闭在坳陷中有规律地分布着  相似文献   

12.
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板块构造研究的难点与前沿,对于理解造山带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型盆地恢复的方法出发,评述了前人根据碎屑组成、元素地球化学和碎屑单矿物年代学来进行原型盆地恢复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基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盆地的实践,提出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的五个要素:盆地顶底界面、古地理环境、物源分析、构造分析和盆地外围研究。详细介绍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及后碰撞阶段的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包括印度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海沟盆地、林周弧后-弧背叠合盆地、桑单林同碰撞盆地,以及后碰撞阶段的冈仁波齐盆地、柳区盆地和札达-吉隆裂谷盆地。基于沉积盆地研究反演了喜马拉雅大洋俯冲-大陆碰撞的演化过程,探讨了沉积盆地与大陆动力学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依据塔里木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可划分出压缩、伸展、走滑和反转四种构造样式。它们的发育特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展布。据成因可将塔里木盆地构造圈闭划分为2类,5型,15亚类。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多种构造样式的复杂组合,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位于天山北麓,在晚新生代强烈的挤压作用下,地表发育数排背斜带。由于构造变形复杂、地震反射成像质量较差,对深层地质结构争议较大,另外前新生代盆地原型对晚新生代以来的褶皱冲断带构造格局的影响也尚未探讨。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简称霍-玛-吐)褶皱冲断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地表第二排背斜带,利用最新采集和处理的地震反射资料,并结合地表地质露头建立深层构造模型;利用平衡地质剖面复原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索早侏罗世盆地原型结构对现今褶皱冲断带构造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霍-玛-吐褶皱冲断带深层天然气富集规律。霍-玛-吐褶皱冲断带垂向上发育古近系—第四系逆冲推覆构造、中上侏罗统—白垩系构造楔和下侏罗统半地堑断陷结构。控制早侏罗世半地堑系统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晚期挤压构造变形体系中充当逆断坡,并控制上覆构造楔和浅层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早侏罗世半地堑系统具有分段性,并通过侧向断坡进行连接,侧向断坡上覆地层发育南北向走滑调节断层。油气勘探现状表明,霍-玛-吐褶皱冲断带内部南北向走滑调节断层具有高效沟通下侏罗统烃源岩的特点,是控制天然气的富集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中西部陆内前陆冲断带前新生代古构造对于晚新生代挤压冲断构造格局和深层天然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6.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最重要的源储层系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地震解释、显微构造分析等大量系列资料的综合应用与分析,认为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右行逆冲-走滑构造运动、早—中侏罗世伸展运动、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挤压及新生代南北向挤压运动,它们与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早期(小煤沟组至大煤沟组)在N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陷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彩石岭组—洪水沟组)热力沉降坳陷盆地、早白垩世南北向挤压坳陷盆地密切相关。侏罗纪原型盆地发育三类沉积边界,即盆缘不整合边界(缓坡型和陡坡型边界)、盆内正断层边界、后期逆断层改造边界。不同的现存盆地边界类型对原型盆地恢复的作用不同。侏罗纪盆地以东昆仑构造带为界具有"北陆南洋"的古地理格局,柴达木地区的侏罗纪盆地主要发育在沿岸造山带和岛弧带的山前坳陷以及薄弱的柴北缘加里东俯冲碰撞带之上,形成相对分隔的独立盆地群。柴达木早、中、晚侏罗世原型盆地的分布因受到古特提斯洋向北偏东方向的俯冲作用和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作用的影响,其沉积中心和沉积范围呈现出从早到晚向东北方向逐渐迁移的规律。早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西部的冷湖—马海一带,中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柴北缘中段的大柴旦—怀头他拉一带,而晚侏罗世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主要位于德令哈—乌兰一带。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对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球化学急变带反映了克拉通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它可比地质观察更有效地揭示克拉通边界的位置。地球化学急变带分为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多出现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上,这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渤海周边油气田、南襄盆地、江汉盆地油气田均位于急变带上,中国南方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苏南块体,金衢盆地,黔南-桂中盆地,楚雄盆地等也与急变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吉苏中新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之上发育起来的背驮式前陆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严格受基底参与的逆冲断层的控制。中新生代构造由北向南可划分七个带:北部斜坡带;群克─新开屏背斜带;英北向斜带;阿拉干背斜带;英南向斜带;古城墟斜坡带和罗布庄断凸带。叠瓦式逆冲断层、冲起构造、构造三角带、断展褶皱和披覆构造是英吉苏凹陷的主要变形样式。自三叠纪以来,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自造山带向前陆方向迁移。 中新生界变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是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拼贴事件和壳内拆离缩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我国陆内造山带岩石圈结构、造山过程岩石圈浅层变形构造样式、盆山变形构造时空耦合关系、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动力学模式等。提出中国西部造山带造山过程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中国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对比研究,首次建立起造山过程与沉积盆地形成时空耦合关系的三类四型动力学模式:单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双向楔入造山推覆成盆、剪切造山反转成盆和伸展造山断陷成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刘幼平 《贵州地质》2002,19(3):169-174
简要叙述了黔西北地区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从断陷盆地、构造、地层岩性、矿化富集、热液活动、物化探异常几个方面论述了它的成矿规律。认为水城断陷盆地控制了区内铅锌矿床(点)的分布区域;NW向构造带控制铅锌矿床(点)的集中产出,其内之断层和层间构造带直接赋存铅锌矿床;石炭-二叠系地层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是含矿的有利岩性;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与铅锌矿成矿有关;物化探异常均沿NW向构造展布,异常浓集中心往往与矿床(体)吻合。初步建立了该区铅锌矿找矿模式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