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对未来防洪减灾形势和对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乾清 《水科学进展》1999,10(3):235-241
简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形势。重点指出:河道萎缩,江河泄洪能力下降,行洪水位抬高,城市水灾突出,洪涝矛盾加重和水灾损失急剧增加的特点。探讨了防洪减灾的目标和标准,在进行防洪策略历史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防洪减灾对策和基本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洪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配合中国水利部组织编制全国主要江河防洪规划工作,对与编制防洪规划有关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用20世纪发生过的大洪水淹没范围作为界定防洪区的基础;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核心是约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降低洪水灾害造成的风险;当防洪区受到两种洪水风险威胁时,应当采用二维概率分布核查防洪区的标准;合理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的首要任务;要协调城市防洪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拦蓄雨洪的作用(如保留必要的水面率、雨水利用等),蓄排兼顾,而不宜过分强调城市排水;建议根据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和洪水频率组成的洪水风险度因子划分蓄滞洪区风险区,并结合蓄滞洪区自然地理条件比选安全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瑞安 《地下水》2008,30(3):98-100
在分析大汶河流域防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水和谐共处、提高防洪标准、建设防洪非工程体系、搞好防守抢护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上游已投入运行的、具有防洪功能的大型控制性水库总预留防洪库容超360亿m3,亟需研究科学实用的防洪调度方法。在定义防洪库容互用性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库群间防洪库容的互用性,提出了基于库容互用性的水库群防洪调度方法。以金沙江下游梯级和三峡水库为例,分析了二者之间防洪库容的互用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981年、1982年和1998年3个典型年的洪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相对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互用比例在0.80~0.97之间,并受拦蓄洪量比例和拦蓄时机的影响。在实时防洪预报调度中,可根据水库群所处状态及防洪形势,基于防洪库容互用性研究成果,结合水文气象预报,科学有效地调度洪水。  相似文献   

6.
张荣 《地下水》2007,29(6):25-28
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雨洪利用不仅可以用于干旱地区的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也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国内外现状表明,雨水利用已成为开发新水源的有效途径.同时,它还具有节水、防洪、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效益,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建立人水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防洪知识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鹰  金管生 《水科学进展》1996,7(4):326-330
防洪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决策性思维活动,它不仅需要大量数据型信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大量文档型信息的支持.在分析防洪决策全过程对各种文档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各种有关文档资料,经过整理分类,确立了防洪知识库的信息组织体系,然后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它的联机帮助系统,通过创建帮助文件的方式建立了长江防洪知识库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便,可为防洪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文档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57个县,区,市城区防洪规划工作已大部完成,本文结合笔者参加城区防洪规划,设计,审查工作,对福建省城区防洪标准,设计洪水计算,水面线推算,城区排涝与排水等技术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乾清 《水文》2003,23(2):1-7
阐述了防洪成灾的基本认识及防洪减灾对策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征和防洪减灾基本对策的要求,探讨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洪成灾体系,提出了当前防洪成灾研究规划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经济学条件风险价值(CVaR)理论引入防洪评价领域,提出基于CVaR的水库群防洪库容协同作用研究方法,辨识各水库防洪库容值对库群系统防洪损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库间协同防洪的互馈方式。以汉江流域五库群系统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库群系统防洪损失CVaR对各水库防洪库容变动的敏感度排序依次为三里坪、鸭河口、丹江口、安康、潘口水库;(2)当总防洪库容不变时,变动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方案所对应的防洪损失CVaR不一定相同,且各水库防洪库容组合存在可行区间;(3)若选取相同CVaR为约束条件,相比于两库系统(安康-丹江口水库),五库系统由于考虑了更多水库(潘口、三里坪、鸭河口水库)的防洪协调作用,丹江口水库自身防洪库容可调节的灵活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11.
王本德  于义彬 《水文》2005,25(1):24-28,45
从防洪系统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防洪风险的性质,在洪水风险管理、防洪堤、水库大坝以及其他建筑物工程风险、洪水预报调度风险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当前的研究情况,对防洪系统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区河道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承担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本文通过对石阡县城区河道治理的研究,提出了对于城区河流的治理需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增强河道的防洪治涝能力和改善水环境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整治的思路,以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小流域防洪规划决策支持系统──Ⅰ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中小河流的基本特征,首先说明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目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它在防洪规划中的应用必将加强我国中小流域防洪规划的研究,简化防洪规划的过程,使得我国中小流域的防洪规划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4.
朱元甡  刘九夫 《水文》2013,33(2):1-5
分析梳理了防洪减灾风险、风险及其分析、风险管理和治理等概念,指出防洪减灾理念从20世纪早期的"控制洪水"到20世纪后期的"减小洪灾损失"再到21世纪初的"降低洪灾风险"的演变,与防洪减灾形势、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防洪减灾风险源于洪水时空变化的不确定性、承灾体的不确定性和防灾减灾措施实际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防洪减灾风险管理指采取多方参与方式,在洪灾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针对多种不确定性,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力求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在防洪减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应重视有关人文因素及其不确定性、构建风险分析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光杰 《地下水》2014,(2):144-145
柴河水库工程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实现柴河流域防洪安全实时监控创造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计算分两部分,即实际年平均效益和期望年平均效益,从实际和预期2个角度,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和长系列调节法,计算了柴河水库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经过分析计算,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的实际发生值为2982万元,系统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的期望发生值为820万元。从“实际发生”和“预期”两个方面分别计算柴河水库防洪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的效益,可以更全面地衡量系统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6.
流域防洪效益计算宏观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子泉 《水科学进展》2002,13(4):445-449
针对现有防洪效益计算模型所需资料多、计算复杂等问题,本文在符合防洪效益特点的宏观假定基础上,提出了防洪效益计算的洪水频率面积系数和洪水频率严重系数,并用水文学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原理导出了流域防洪系统效益计算的宏观模型。算例研究的结果表明:模型理论上合理,实际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渭河下游干流堤防防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峥 《地下水》2005,27(5):408-408,410
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渭河下游防洪问题突出.本文根据实际资料,对渭河下游大堤各段防洪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余侃柱 《地下水》2000,22(4):187-190
本文论述了黄河甘肃省境内河道状况特征、洪水特征及来源、洪峰流量的危险分析,并分析了防洪保护区防洪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洪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和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洪水灾害频频发生,我省沿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相应的防洪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现就贵州城镇防洪规划设计工作中,对防洪河段水面线的推算等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进 《水科学进展》2014,25(5):745-751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显著改善,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防洪要求的提高和江湖关系的变化,长江防洪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1954年和1998年典型大洪水为例,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出现的新变化,讨论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空间格局调整及江湖关系变化对于防洪的影响。根据长江水沙变化、河道演变、水库群调控和分蓄洪区使用几率变化等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未来防洪战略及对策。结果表明:三峡建成后,百年一遇以下洪水防御形势明显好转,而百年一遇以上特大防洪的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洪水风险主要转移到水库群上;今后需要在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动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以减轻特大洪水带来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