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洪鼎  周五一 《水文》1995,(3):42-46
平原水网区无人值守水文站测流技术的研究姜洪鼎,周五一(浙江省水文总站)1前言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叉,河道水流受上、下游水位,下游潮汐顶托以及风暴潮等因素的影响,流向顺逆不定,变化无常,水量交换频繁,水文情势十分复杂。水文站测流断面...  相似文献   

2.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陡坡条件下,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而且在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十分明显。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在层序的低位域,沿盆地长轴方向,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沿短轴方向,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向湖区方向,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大量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3.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台地类型、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的研究,根据地理位置、坡度、封闭性和镶边性把碳酸盐岩台地分为以下类型:缓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无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无镶边台地、缓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缓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开放型有镶边台地、陡坡封闭型有镶边台地、礁滩型孤立台地、岩隆型孤立台地。总结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用以指导当前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最后,探讨了不同类型台地形成和发育的主控因素,认为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古地形(貌)和水体能量控制台地和沉积物的类型,海平面的升降控制台地类型及沉积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安鸿志  王新辉 《水文》1994,(1):33-37
荧光剂稀释法测稳定流的实验研究安鸿志,王新辉,陈晓,林亚(新疆水文总站)一、引言稀释法测稳定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的常用测验江河流量的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测验设施比较简单、安全,一般不需横跨河道测流。特别适用于水流湍急、河道断面不规整、紊流...  相似文献   

6.
冰盖下水流垂线流速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道中冰盖显著改变了水流流动结构.采用k-ε紊流模型建立了冰盖下水流流动垂向二维数值模型;根据量纲分析理论提出了流速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针对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其流动特性如最大流速点位置、冰区及床面区平均流速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冬季封冻河道的二点测流法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冰盖下水流的纵向流速在流动核心区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同时揭示了冰盖底部与河床的相对粗糙比、河床相对粗糙度及雷诺数对流速分布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海丽水凹陷浅层明月峰组下段和灵峰组上段已发现丽水36-1气田,但对中深层灵峰组勘探尚未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深层砂体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根据源-汇系统的研究思路,对物源类型、母岩特征、汇聚体系、聚砂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发育三大物源(闽浙隆起带、雁荡凸起和灵峰潜山)、3种汇聚通道(侵蚀沟谷、断面、断槽)以及5种控砂模式(陡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断槽控制轴向源-汇控砂模式;缓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缓坡带同生断层控砂模式和凸起陡坡带断面控砂模式)。缓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是浅层明月峰组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陡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断槽控制轴向源-汇控砂模式、缓坡带同生断层控砂模式是丽水凹陷西次凹中南部深层灵峰组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凸起陡坡带断面控砂模式是东次凹陡坡带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模拟东营凹陷的烃类流体热演化表明,该凹陷为高地温梯度沉积盆地,古地温梯度值随着地质年代的更新逐渐下降。研究区下第三系地层中内部洼陷地温梯度较凹陷的凸起区以及南缓坡带、北陡坡带低,同时南缓坡带的地温梯度比北陡坡带较高。因此,隆起区的生油门限要起比洼陷处略浅些,在时间上隆起区的生油门限要起比洼陷处也略旱。东营凹陷的烃源岩属于东营组、沙河街组和孔店组,但主力烃源岩主要来属于孔店组地层、沙河街组沙四段和沙三段.从区域上来看,烃源岩分布主要是在沉积厚度大的洼陷内,并已经进入生油高峰,而凹陷凸起区和缓坡带以及陡坡带的烃源岩主要属于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钻探、地震及露头资料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地震和测井剖面上识别出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两种构造坡折带。坡折带对于研究区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层序,"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本区三工河底部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坡折带加强河道侧向迁移,削弱河道下蚀,增加准层序数量,坡折带高部位低水位体系域会侵蚀下覆地层;对于沉积,在精细开发区的三工河组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组合,顺物源连井剖面上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沉积微相组合序列,陡坡区发育富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缓坡区发育富河道三角洲前缘。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段徐六泾水文站潮流量整编代表线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河口段河道宽阔,断面几何形状复杂,水流往复流动,水力条件变化复杂,潮流量测验及整编一直是难题。随着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在技术上日益完善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解决长江河口段徐六泾水文站潮流量测验及整编问题具备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条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根据代表线法测流原理,采用浮标ADCP结合平台ADCP的测流系统,徐六泾水文站成功地实现了断面流量、流速的实时监测,潮流量整编成果达到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喜山期构造运动影响下,云南地区形成众多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保山盆地和曲靖盆地是已经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两个断陷盆地。两个盆地形态相似,均为受控盆断裂拉张、坳陷形成的一侧陡坡、一侧缓坡的箕状盆地。盆地演化均经历了拉张期、断陷期、坳陷期和抬升消亡期4个阶段。曲靖盆地受喜山运动二幕影响,缺失中新统地层沉积。烃源岩主要由盆地断陷和坳陷期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沼泽平原相煤系地层组成,有机碳含量1%~2%,有机质成熟度低。储层主要由盆地陡坡带冲洪积砂砾岩、三角洲前缘砂岩和三角洲平原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组成,具有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鉴于断陷盆地烃源岩和储集层分布规律,在油气勘探过程中除了寻找有利的构造气藏外,应注重生烃坳陷内寻找有利的岩性气藏,有利相带为靠近陡坡带的冲洪积相和缓坡带的三角洲前缘相。  相似文献   

12.
王子臣 《水文》2000,20(5):45-47
动车积宽测流法是“流速-面积”法流量模型积分法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流速仪沿垂直水流方向匀速移动,测定表层(或水面以下等深)水流与流速仪移动的合速度,据以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断面流量。指出了这种测流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改水上作业为桥上作业,保下测验安全,大幅度缩短测流历时,从而提高水文信息时效性,一套测流设备可取代多处水文站常规设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开展站队结合和巡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邓宏文  钱凯 《沉积学报》1987,5(2):91-102
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介绍了形成间歇性涨缩湖盆的构造、地形和气候条件。论述了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沉积体系,着重指出陡坡以交互进积作用和洪积-潮积体系为特征,次陡坡以过速加积作用和非常规三角洲为特征,也简述了缓坡正常侧向加积作用及常规三角洲体系。笔者认为,陡坡洪积-湖积体系中的砂砾岩和次陡坡非常规三角洲相砂岩体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盆地涠洲11区流一段发育缓坡型和陡坡型两种类型的扇三角洲。结合岩电震资料,分析了这两类扇三角洲的异同,并探讨了造成这两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异同的主控因素。其中陡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陡坡带的流一段中亚段,粒度较粗,以重力流成因的厚层砂砾岩体为主,沉积厚度大,平面展布小;而缓坡型扇三角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的涠西南低凸起缓坡带附近的流一段下亚段,粒度相对偏细,牵引流与重力流沉积构造均较发育,沉积厚度相对较小,平面延伸范围广。两类扇三角洲形成与分布特征的不同主要受控于构造格局、古地形的差异以及基准面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白音查干凹陷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福顺 《地球学报》2005,26(6):553-556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为白垩系陆相断陷盆地。受构造沉降的控制,凹陷北部为陡坡,南部为缓坡,整体表现为北断南超格局;在巴彦花群沉积时期,共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滨浅湖、深湖一半深湖等沉积相;本文重点讨论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在凹陷演化的主体阶段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期,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 识别了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层序界面, 建立了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研究凹陷内部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 并建立了单断箕状断陷盆地沉积相模式。根据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 预测腾格尔组(层序Ⅲ)和都红木组一段(层序Ⅳ)为油气有利成藏层位, 南部缓坡河道砂体储集层和北部陡坡冲积扇储集层为油气有利储集相带, 达尔其断块和桑合地区为油气有利成藏区块。   相似文献   

18.
湖相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东地区沙一段的湖相碳酸盐岩为例,详细探讨湖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级次以及控制因素等问题,重点对湖相碳酸盐岩准层序的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理以及对比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可总结为陡坡和缓坡2种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可划分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微层序5级;准层序类型可划分为陡坡型、缓坡型和深洼型3大类和L-M型、滩坝型、滑塌型、深水蒸发型4小类,不同类型的准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准层序的对比模式可总结为陡坡突变和缓坡第变2种模式,在不同模式中准层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流二段大型储集体发育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钻井、古生物、地震、薄片等资料,分析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条件、类型、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提出湖平面、物源、断裂及古地貌等耦合控制了断陷湖盆陡坡带大型储集体的发育,其中强烈的湖退事件是发育大型储集体的古湖盆演化基础;充足的物源供给是形成大型储集体的物质保证;显著的断裂聚砂效应和适宜的地貌条件是构建大型储集体的重要汇水机制。大型储集体的主要类型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受断面缓坡带及沟谷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粗,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为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受转换断阶带、帚状断阶带及相对宽缓地貌的控制,沉积上岩性较细,微相除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以外,河口坝及远砂坝也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型储集体的发育特征,明确了乌石凹陷南部陡坡带东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下层序高位域,西段的有利勘探层系为流二段上层序低位及湖侵域;而各大型储集体的前端,由于岩性圈闭、岩性-构造圈闭及构造圈闭等发育,且埋藏浅、靠近生烃中心,还位于油气运聚的优势方向,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20.
动船测流是用测船横渡断面施测流量的方法,具有测验设备简单,测验历时短,能连续施测和流动勘测等特点。IHZ-1型动船测流仪首创以惯性陀螺为测角指示方向,能在测流过程中自动测出合成速度V_v(水流速度V与测船沿横断面速度V_b的向量和)与横断面的夹角α,并将机械角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解决了动船测流中联动自动的技术关键,实现了测速、测角、测深数字显示和联动打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