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玲  尹政 《甘肃地质》2011,(3):75-79
通过对嘉峪关市现状降水量、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的调查分析,计算评价了嘉峪关市的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与黑河流域及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嘉峪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聪  邓晓颖  石钦周 《地下水》2007,29(2):86-88
河南省热矿水资源丰富,类型较为齐全,是一种宝贵的纯天然的医疗热矿水资源,一直成功地应用于医疗保健和康复疗养,是我国研究和利用医疗热矿水最早的省份之一.对河南省医疗矿泉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医疗矿泉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2)
在充分分析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湖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规律,调查、分析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湖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开展全面系统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推进湖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和保护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龙  柏菊  刘猛 《地下水》2008,30(4):34-37
采用1956~2006年新资料系列,在对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地下水开采区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等级,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资源的剩余量、剩余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偃师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市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一,水资源量偏少。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其中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高,地表水资源开采利用程度低。本文对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依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占贵  ;谢炳勇 《地下水》2014,(3):115-115
评价和阐述了洋河南镇地下水资源状况,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找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水资源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境内赋存和分布有多种成因的地下热水资源,按地质构造和地貌可初步划分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山间盆地区、河北平原区等四大地下热水区,各地已将地热直接用于地热供暖、浴疗保健、温泉洗浴、旅游、地热种植、养殖及工业利用等,但地热利用中存在着勘查评价程度差、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了保护地下热水资源,做到有序、合理开发,还应加强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地区天然水资源缺乏,多数乡镇行政区域未开展过专门的水资源评价工作,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性差,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水资源供应主要依靠地下水,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开发利用理念和设施落后等问题,具备北方城镇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性。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形势下,本文以潭柘寺镇为例,开展了水资源调查、评价和需水预测工作,该镇可利用水资源量80×104m3,2015年的需水量310×104m3,水资源严重短缺。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和缺水问题,文章提出了外调水源、再生水利用、内部挖潜的策略,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为乡镇区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多角度评价地下水资源当前现状为目的,对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采集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使用GIS系统结合无人机搭载相机方式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像,经过大气辐射误差校正、图像去噪和图数据融合处理后,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以各评价指标为模型输入,输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等级。最后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绘制高精度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可从多个方面对水资源使用功能进行评价,效果较好,能够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伟  董慧 《地下水》2004,26(1):23-25,29
本文应用水文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新疆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规律及特点,运用水资源系统理论,从管理角度分析了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点,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应遵守的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评价、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重视前期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红红  高焕毅  李苹 《地质学报》2019,93(S1):184-191
按照三级、四级大地构造单元,凸起、凹陷的界线、构造断裂带、地热异常的范围等,将鲁西北地热区划分为若干地热田;在参考鲁北地区馆陶组、东营组热储埋深、厚度、水化学类型、水量、水温等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地热规划、开发利用情况及行政区界等,将东营凹陷地热田进一步划分为5个地热区块;通过对东营凹陷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的研究,结合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阐述了地热田边界条件以及地热地质特征,东营凹陷地热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热流体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矿化度较高,主要由周边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形成,并建立了地热田成因机理概念模型,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China Geology》2020,3(1):173-181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oasts rich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new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based on previous regional investigation. In detail, geothermal reservoirs of Gaoyuzhuang Formation of Jixian System and Changcheng System in Xiongan New Area have been recently discovered, opening up the second spac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geothermal fluid with reinjection being considered has been improve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uniform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hydrothermal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hot dry rocks (HDR)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whole Beijing-Tianjin-Shijiazhuang region has been complet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for cascad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applied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to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Gaoyuzhuang Formation. As a resul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doubled and two-stage cascade utilization composed of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and geothermal heating were realized, with the first-phase installed capacity of 280 kW and the geothermal hearing is 30000 m2. In this way, a model of 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formed. Large-scale utiliz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trend of geothermal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great efforts shall be made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reinjection technology, geothermal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rmoelectric technology and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凯  王珊珊  孙颖  崔文君  朱德莉 《中国地质》2017,44(6):1128-1139
北京市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有50年集中开发利用历史。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已突显出一系列问题。为合理确定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野外地热地质补充调查及水化学取样,分析了北京地区地温场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其中研究表明热储顶板温度高于8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凹陷中心和大兴迭隆起南部的凤河营附近;北京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水。并开展了地热资源温度区划、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及开发利用潜力区划。综合考虑地热田划分、地热资源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区划,结合开采程度、资源条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将其划分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其他地区,其面积分别为378.65 km2、562.88 km2、1612.07 km2、3722.31 km2。本文分析研究,对掌握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献县地热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庆宝  张金荣 《地球学报》2000,21(2):160-162
献县地热的发现与勘探证实 ,该区地热资源水质好 ,埋藏浅 ,地热增温率大 ,有利于开发利用 ,本项研究就河北献县地热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填补了该区的地热空白。  相似文献   

15.
文登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地热资源,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确立了"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区域温泉地质条件、资源勘查程度、温泉水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各地段产业结构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按照走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整顿和规范文登地热资源开发秩序。通过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建立勘查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加强温泉资源的勘查与保护工作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郭昂青 《地质与资源》2016,25(4):380-385
松辽盆地属中、新生代形成的大型断拗陷陆相湖成盆地,为典型的沉积盆地型板内地热带.松辽盆地北部不仅是特大型的砂岩型油气田,也是特大型的层状低中高温地热田.通过对前人多年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松辽盆地北部由上至下分布4套盆地或区域泥岩盖层和4套热储层,二者空间配置组合形成了4套热储体系,并对4套热储体系特征进行了阐述.目前,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没有进行系统的区域勘查评价研究,只进行了局部地段的勘查评价研究,没有编制相应的区域性开发利用方案,只进行了初步小规模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没有做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据此提出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地温调查及现场地面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对山东省蓬莱市村里集镇黄泥沟村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地热资源的开采前景,目的是基本查明工作区内的断裂构造、地层层序、热储分布、热储埋深、热储温度,预测地热井的成井条件,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分析内容包括地质构造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热储特征。认为工作区具备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景条件,地热井成井深度在1500m左右时可获得30℃~40℃的热水。建议投入施工一眼探采结合井,井深设计1500m,井位选择于1000~1200m钻遇NE向断裂下盘,可获得较完善的地热资源赋存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低碳能源势在必行。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力度亟须加大。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川东褶皱带,已有研究认为,该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地层是有利的热储层,也是地热勘查的主要目标体。然而,众多钻遇嘉陵江组未出地热水及未钻遇嘉陵江组出现地热水的事实,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在牟家镇地热勘查区,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发现勘查区深部存在相互连通的断裂系统,并以此为目标体进行钻孔验证,获得了日涌水量>12000m3、42℃的地热水,据此,推测相互连通的断裂系统可能是川东褶皱带地热系统的空间载体。通过探测华蓥山及铜锣山2处天然温泉及1处无水钻孔的深部构造特征,印证了川东褶皱带断裂控水的普适性;结合渗流分析,认为以相互连通的断裂系统为勘查目标体,有望实现川东褶皱带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本次研究将为带内普适的地热成因机制、勘查实践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京津鲁地区走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前列,在地热勘查、地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利用上树立了典范。分析江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热勘查中的技术难点,对京津鲁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地热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勘查开发规划等进行阐述,对江苏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