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震》1994,(2)
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两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就不一样。因此,在作地震预测时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以后逐年减少,1992年约为94,1993年活动更弱,有时出现连续几天无黑子的状况。由此估计,1994年太阳活动将进一步降低,但不会是太阳活动的谷年。  相似文献   

2.
对1—20太阳活动周我国地震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 1.≥5级深源地震(不包括余震)震级与lgR月线性相关。 2.全国≥6级浅、中源地震一般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极大年后第2、3、4年活动明显增强,其中第3年尤为显著,≥7级浅、中源地震活动在极大年后第3年加剧;大陆地区≥6级浅、中源地震活动一般也在这三年明显增强,台湾地区≥6级、≥7级地震都在M+3年活动最剧烈。 本文还对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地震的物理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研究太阳活动与地震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问题仍很复杂。本文试图利用更长时间的资料,对太阳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再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太阳活动与四川及邻区强地震时空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及邻区分别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Ms≥6.0的强地震发生频率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是,四川Ms≥7级地震多发生于太阳活动下降段及谷底段;四川各地的中强震(Ms≥6.0)的发生皆与太阳活动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林美  魏柏林 《华南地震》1994,14(3):8-15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58.3%的M≥6.0级地震都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年后的1~4年;应用周期图分析方法外推得出,1997年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根据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在太阳活动周期的位相分布规律,指出1998~2001年该带有发生M≥6.0级地震的可能。研究表明,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较为密切,规律亦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影响地震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文版的《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及大气过程的关系》一书所叙述的各种结果互相验证和补充,并综合证实了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以及行星际介质中和大气圈中的一些现象有关。应当指出,奠定全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行星际介质状态和大气过程之关系的那些成果,皆据观测资料而得,也就是说确实找到了地震活动性与某些自然现象的实际上前所未有的经验关系。即使所获得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和大气过程依赖关系的物理解释,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现代概念来看不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所研究的全部资料毕竟为在  相似文献   

7.
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华北北部地区1970~2006年地震与太阳黑子、耀斑的相关性,得到的结论是,太阳活动与以中小地震为主的地震样本不存在统计关系。这个结论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对此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750年到1981年期间太阳活动与四川省强震(主要是七级以上地震)及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发现四川省七级以上地震与太阳活动及干旱现象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一、太阳活动与强震的关系从1750年到1981年,四川省共发生7.0—7.9级地震12次(表一)。对这12次地震与太阳  相似文献   

9.
《地震》1993,(1)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强弱与地震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二者的相关性往往随地区而有所不同,这在作地震的预测中必须给予注意。目前正处在太阳活动第22周(偶数周)的峰年之后。按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平均值来看,1989年(峰年)为157.6,1990年为142.1,1991年为145.3。1992年5月开始,月均值已下降在100以下。太阳活动强度逐渐在减小。预计1993年,太阳活动将继续减  相似文献   

10.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的关系》[1]这篇论文的前半部分中,作者统计分析了1877年至1976年我国大陆≥7级地震和太阳黑子资料,试图找出太阳黑子年平均相对数(即年平均伏尔夫数)、太阳活动11年周期极值期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统计中的假设检验部分出现了原则性错误,由此而得出的一些结论——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结论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下面就这一问题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可公度方法、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太阳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三方面来分析哥伦比亚1952年以来的M_S≥6.8强震数据,并对哥伦比亚强震活动规律及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2015、2016年M_S≥6.8强震的信号强,2016年信号更强;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年附近和下降段,M_S≥6.8地震活动频繁,2016年位于太阳活动第24周期下降段,地震信号强,与可公度结果一致;未来M_S≥6.8强震震中可能向西南方向迁移,很可能发生在4°N以南,76°W以西地区,即哥伦比亚的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桂清 《地震学报》1998,20(4):427-431
分析研究了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太阳10.7 cm射电流量、以及太阳质子事件与M6的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① 在太阳活动的极小年附近,地震活动频繁;而多数在太阳黑子极大的后一年,也就是说在太阳极区磁极性反转时期,地震活动相对少些;② 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地震发生频数与上个太阳黑子相对数极大年均值、10.7 cm射电流量极大年均值和整个活动周的太阳质子事件数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关系尤为密切;③ 按上述相关性,曾预测1995~1997年是地震活动非常频繁的时段.文中还对上述几点作了简要的物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震活动与火山动态观测研究课题的技术思路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珲春深源地震、天池火山活动对我国大陆东部地区浅震及海沟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信息,进一步提出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研究的设想.文中未涉及深源震区深部结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碧泉  马秀芳 《地震学报》1983,5(3):257-267
用模式识别方法研究了大地震的发生时间与中等地震活动性、太阳活动水平、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由模式识别所得的性质提出,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达到一定水平是大地震可能发生的重要性质.而太阳活动极值前后及自转加速度变化较大时段可能触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15.
过去很多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地球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然而并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信赖的结论,因为他们得到的结果相互矛盾。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有(1989),他的工作证明了地球总体地震活动与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相位相关。如果确切一些,应  相似文献   

16.
天文因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符合当代科学发展潮流。本文介绍了用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和天体运动与地震的各种关系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的17个实例。分析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天文因素影响地震活动的机制问题作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天山带强震迁移的11年周期,发现两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处低潮时,地震易在乌恰地区发生;而太阳黑子处高潮时,地震则迁移到乌什附近。1985年8月23日乌恰M=7.6级地震,正处于太阳活动第21周的谷值,其震中纬度与强震迁移曲线所预示的纬度值仅差0.14°。  相似文献   

18.
依据长春地震台记录的磁暴资料,系统总结了第19、20、21三个太阳活动周磁暴特征,并对全球M_s≥7.8级地震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磁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全球主要地震区中源和深源大地震的18.6年轮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全球中源和深源大地震与月球交点运动的关系,确定了15个地区的中源和深源大地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在这15个地区中,除兴都库什地区外,其余地区的边界与俯冲带的分段性有密切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岩浆潮致上涌可调制地震活动的岩浆潮假设,并表明岩浆潮致上涌的影响范围在深部和浅部明显不同,中源和深源地震的发生很可能和岩浆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杜品仁 《地震地质》1990,12(1):1-11
分析中国大陆大地震与月球运动和太阳活动周期的相关性,发现:青藏断块区的M≥7.5地震活动与18.6年月球交点运动周期相关;新疆断块区的M≥7.1地震活动与8.85年月球近地点运动周期相关,整个中国大陆的M≥7.0地震有在太阳黑子周谷期附近以及在太阳周双周内多发的趋势;M≥8的中国大地震还有集中发生在太阳活动世纪周峰、谷值年代附近的趋势。依据这些相关性作出了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这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延续至本世纪末,下一个活跃期估计是2006—20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