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丰凹陷是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内的富烃凹陷,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分析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明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划分油气成藏组合类型。陆丰凹陷南部发育3个半地堑结构的洼陷,分别受活动性较强的3条铲式边界断裂控制。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斜坡带部位发育密度大,平面优势走向由深层NEE向至浅层近S-N向偏转,断裂密集带自东向西迁移。断裂可分为三级,分别控制洼陷结构、局部构造带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依据活动期次可划分出文昌期活动断层、恩平期活动断层和文昌-恩平期活动断层。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控制着断鼻、断块及断背斜圈闭的形成,断裂与烃源岩的组合类型差异影响着油气运聚效率。综合油气富集层系、输导方式、断裂活动性及源-断组合类型等成藏要素,建立源内自生自储型、源内自生上储型、源外旁生侧储型和源外下生上储型等4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为南海北部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控制,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期断裂活动,发育了3种类型断裂,古新世-早渐新世发育NE向伸展断裂,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近EW向走滑伸展断裂,中中新世至今发育NW向走滑伸展断裂。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羽状、雁列式、帚状,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Y字形、阶梯状、负花状。断裂活动对珠三坳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的主干断裂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分布和烃源岩的热演化,断裂活动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是浅层油气藏形成的主要运移通道。主干断裂带是珠三坳陷油气复式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文昌凹陷北坡断阶带和琼海凸起、阳江低凸起披覆背斜带也是珠三坳陷油气有利成藏区带。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盆地是叠合含油气盆地,其中闽江凹陷中生代分布广,厚度大,垂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整个东海陆架盆地经历的全区性构造运动有基隆运动、雁荡运动、瓯江运动、渔山运动和龙井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闽江凹陷划分为伸展型构造样式、挤压型构造样式和复合型构造样式3类。断裂是盆地构造分析的基础,闽江凹陷主要发育雁荡主断裂、台北主断裂和虎岩北断裂等。各种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严格受盆地构造样式和断裂的控制,呈有规律的分布。可以推测,基隆—新竹凹陷带是主要的生油凹陷,闽江—厦澎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指向,而斜坡上发育的局部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制阳江西凹陷,中段控制东1洼,东段控制东2洼。断裂各段活动规律不同,其中断裂中段控制的东1洼的主要活动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控制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沉积,勘探潜力最好。继承、叠加发育的伸展构造样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断层型圈闭和披覆背斜型圈闭是该地区发育的主要圈闭类型。勘探实践表明,垂向运移和近源成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主要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5.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渤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
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以不同构造带和含油气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为依据,将文昌B凹陷及周缘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为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骨架砂岩近源垂向运移的古近系断层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南部陡坡带断裂+砂岩垂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北部缓坡带骨架砂岩近源侧向运移的古近系地层超覆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及北部凸起区骨架砂岩+断裂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的"源-汇-聚"等油气运聚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富集规律,对文昌B凹陷及周缘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预测并经钻探获得了证实,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7.
重力滑脱构造是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从重力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出发,分析并指出巴西东北部海域盆地重力滑脱构造主要分布区域有:福斯杜—亚马逊、帕拉—马拉尼郝和巴雷里尼亚斯盆地深水区;进而对这3个盆地的重力滑脱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重力滑脱伸展区、平移区、冲断区的构造样式及圈闭发育类型。其中,福斯杜—亚马逊盆地重力滑脱构造最为发育且圈闭类型多样,受漂移晚期重力滑脱作用影响形成的伸展和冲断构造是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最后,论述了福斯杜—亚马逊盆地重力滑脱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及其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西南部深水油气勘探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由于该区构造特征极为复杂,加之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该区开展裂陷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发育条件的分析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及其油气地质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基于开平凹陷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重点对该区洼陷结构和断裂体系进行了深入解剖,系统阐述了古近纪断裂展布特征,并对研究区主干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古近纪裂陷期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开平凹陷古近纪以来的裂陷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开平凹陷古近系表现出“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裂陷期发育NE-NEE向和NWW向两组主要断裂,控制了凹陷构造变形及沉积充填特征,其控洼断层具有拆离伸展的断裂特征。尚须强调指出,开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强度整体表现为早始新世文昌期逐渐增强,晚始新世恩平期减弱并停止的特征,在始新世文昌组-恩平组沉积期发生过多次沉积中心迁移。因此,根据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结果,综合判识确定开平凹陷是在南海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其裂陷演化过程经历...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即松南—宝岛—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东端。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38条主要断层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平面上表现为近EW向展布的平行四边形,剖面结构表现为自西向东由半地堑—不对称的地堑—半地堑有规律变化。(2)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断裂系统可划分控制凹陷边界断层、控制洼陷沉积中心断层和调节性断层3类。(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古近纪时期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海海盆扩张的双重影响,构造应力场发生NW—SE→SN转变。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32Ma,应力场以区域性NW—SE向伸展为主,断裂系统以NE—SW向为主,控制凹陷边界;32~26Ma,以南海海盆近SN向拉张应力场为主,断裂系统以NWW—SEE向为主,断层活动控制凹陷沉积中心;26~Ma,区域性伸展与南海海盆扩张应力均逐渐减弱,NE—SW向和NWW—SEE向断裂继承性发育。(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内部主要断层在渐新统崖城组和陵水组沉积时期活动速率快,地形高差大、沉积水体深、沉积厚度大,控制了崖城组和陵水组的大规模沉积,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圈闭以受断层控制的断鼻和断块为主,长昌主洼凹中隆起带发育2个最为理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渤东凹陷斜坡带新钻井以及新采集的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采用构造样式解剖、断裂分析以及油气成藏规律分析等方法研究构造变换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存在构造变换带,此变换带具有调节局部构造变形和分割构造带的作用,把斜坡带分割为西、中、东3个整体呈NE向的似花状构造带。变换带对于明下段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展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是砂体形成岩性尖灭的有利场所,同时,近SN向变换断层对NEE向断裂的封堵易形成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3个似花状构造带的南部3条断层的断面与地层呈顺向配置,形成断面汇聚脊到顺向地层的优势运移路径,同时受到南部呈雁行排列的密集断裂带的阻挡,形成了研究区一条似花状构造内部的优势运聚范围,最终在渤东凹陷东南斜坡带上形成密集断裂带横向遮挡的主控断层—地层产状耦合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宽扎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哥拉宽扎盆地是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完整经历了前裂谷阶段、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及漂移阶段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盐下、盐间和盐上3套沉积层序,并各自形成含油气系统。在对宽扎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后认为:宽扎盆地盐下、盐间和盐上3套沉积层序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别为拉伸断陷、盐隆起及盐构造运动;宽扎盆地盐下有利勘探区为盆地东部白垩系地堑构造区,盐间有利勘探区为盆地中东部盐隆发育部位,盐上有利勘探区为盆地东部古近系和新近系地堑发育部位;宽扎盆地今后勘探工作重点应放在盆地东部白垩系地堑构造区的盐下碳酸盐岩储层目标。  相似文献   

12.
PROPAGATION OF TIDE WAVE IN A BASIN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AL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propagation of tide wave in a basin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al area. With the W.K.B. method an analytic solution of amplitude is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otion of co-oscillating tide wave in a basin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is a progressive one, depending on the cross-section as well as the frictional force. The effects of friction on the motion of tide wave is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3.
于1986-1991年,应用地震地质方法,对台湾海峡的地震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采用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台西盆地的构造演估进行研究,认为该盆地由厦澎坳陷,乌丘屿坳陷,新竹坳陷和台湾坳陷等组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中始新世初始张裂,晚始新世一渐新世全面断裂,中新世构造调整,以及中新世末以来挤压-收缩-封闭等阶段,现今已成为残留陆缘裂谷盆地,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的构造特征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断裂和断块构造是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构造作用的基本特征。通过断裂,断块以及其他地持的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属过陆缘张裂盆地,并初步建立该盆地的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明代洛河流域洪涝灾害序列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明代1368—1644年的277年间洛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洛河流域在这一时段内共发生了56次洪涝灾害,平均约4.95年出现1次;其中特大涝灾3次,大涝灾12次,中度涝灾16次,轻度涝灾25次。洛河流域明代洪涝灾害可分为4个大的阶段,其中1368—1429年和1490—1539年两个阶段是洪涝灾害少发阶段,1430—1489年和1540—1644年两个阶段是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的自相似特征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质。研究发现,明代洛河流域的各级洪涝灾害的分堆值都低于0.2,且无标度区相同,这表明了此时段洪涝灾害的长周期分量较强,且存在灾害的集中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积物、海水等不同介质,应用7种方法在台西盆地某坳陷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共生与伴生组合等进行指标分类和统计分析,在地球化学场和场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圈定了3个Ⅰ级异常区、2个Ⅱ级异常区和2个Ⅲ级异常区,为该坳陷油气远景评价提供了可信的地球化学依据。同时,也证实了化探方法和指标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南雄盆地大凤一河南街剖面和古城一坪岭剖面上白垩统南雄组(K2n)25个采点、古新统上湖组(E1s)2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及倒转检验,分析出南雄组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32.7°,I=27.4°,K=16.1,α95=8.4°,N=20;显示晚白垩世时期华南大陆位于14.5°N的位置,同时晚白垩世以后华南大陆可能曾发生较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8.
莺歌海盆地深部地压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压气承受地压,以四种形式存在于地下,由于高温高压的特定环境,它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具有开采价值。它形成的地质背景是深、热、高压、海相、快速沉降的年青盆地。莺歌海盆地七条勘探成果说明盆地深部蕴藏地压气,乐东30—1砂岩体是其一例。  相似文献   

19.
北美某盆地晚白垩世为浅海环境,其中发育的A层是白垩与泥灰岩的厚层互层沉积,页理发育,是美国主要的页岩油气产层之一,在盆地南部现今发育有8个页岩油田.通过Z区块内的钻井产量差异性分析,以及地层的埋深、厚度、Ro、TOC和脆性度对比,认识到生产井产量与Ro呈正相关性,裂缝发育的地区利于生产井产量的提高,多数高产井分布在岩石脆性程度较大的地区.基于以上分析,将该盆地页岩油气核心区的评判地质参数确定为Ro、裂缝带、岩石脆性程度和构造复杂程度,以此在Z区块内划分为4个分区,Ⅰ类区最好,Ⅳ类区最差.  相似文献   

20.
在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烃源岩热成熟演化史,探讨了油气差异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各层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文昌组偏Ⅱ1型,恩平组偏Ⅲ型,二者现今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凹陷内烃源岩成熟时间早(文昌组约45.5Ma),现今成熟度高,以干气生成为主;凹陷边缘烃源岩成熟时间较晚(文昌组约30.0Ma),现今成熟度相对较低,以石油生成为主。凹陷现今油气差异分布的格局受制于有机质类型差异和热演化史不同,且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凹陷内以天然气为主,凹陷边缘以石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