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通过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归纳前人相关资料,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乃至祁连山区的区域化探异常筛选和评价及其地质找矿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限制条件,采用MCR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模拟,提出区域人居环境空间优化方案,主要结论有:水文与气候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的整体限制作用较强;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与不适宜区占比最高,达到52.8%;高度适宜区占比最低为9%,主要分布在前套平原及西辽河平原,全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水平整体偏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占绝对优势,适宜比例超过73%,从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南部整体优于北部,东部整体优于西部,地带性特征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人居环境不适宜与临界适宜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不适宜及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合理占用。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模拟结果显示远期呼包地区一体化连片趋势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可逐步形成以呼包鄂都市区、赤通都市区为主体,以文化特色鲜明、公共设施完善的中心城镇及中心乡村为依托,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为间隔,城乡融合的人居环境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建设环境良好的城市是人居环境应用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则涉及到宏观和中、微观层次,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结合。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处理、管理、分析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贵阳市城区为例,探讨了"3S"技术在人居环境研究中城市生态环境分析,以期对贵阳市城市规划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之更符合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适宜的人居人文环境提出了切实要求。运用GIS技术,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交通矢量、兴趣点(POI)、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以500 m×500 m栅格为基础单元,选取经济水平、交通通达、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6、0.27、0.17、0.20),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2017年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结果表明:① 安徽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介于0.83~87.10之间,划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及临界适宜区5种类型区,以中度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68.72%,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总面积的1.24%,整体呈现“多核心”、“条带式”空间分异格局;② 交通通达和公共服务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其指数均值在中度适宜区皆达到了94.18,且贡献率均值在各类型区均在34.00%以上;历史文化对较高及临界适宜区影响明显,贡献率均值分别为10.51%和11.93%;经济水平对高度适宜区的作用最显著,其贡献率均值高达22.02%;③ 全省近90.8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居环境人文适宜性指数43.00~66.00之间,属于中度至较高适宜区的范围,人居环境人文质量与人口分布较为匹配。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人文本底。  相似文献   

5.
化探异常评价是矿产资源勘查的前期工作,近年来开展的矿产资源预查工作,其前期工作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采用了化探方法。因此,如何深入解释化探异常,如何对化探异常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地质找矿效果,关系到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成败。根据以往经验,在评价和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时,除了需要对地球化学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外,对地质构造环境的分析是区域化探异常评价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不同的构造环境,化探异常评价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丽江地区人居环境的GIS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地势变化、坡度、坡向以及居民点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丽江地区人居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分析的依据;同时,探讨了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人居环境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7.
区域化探中多数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服从或接近对数正态分布。在对数正态分布情况下,将标准离差与平均值的对数比值作为变异系数是不科学的。文章提出了类似参数新的计算方法和解释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西区域化探数据库系统是在微机上开发的地学数据库应用系统,入库数据:广西境内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的数据和资料。系统有较强的查询检索功能;有一套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成图—解释推断计算方法和程序;自动绘制和输出各类地球化学统计参数、图表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图件。该系统在大新、凭祥、贺县等20余幅区化扫面工作中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系统的推广使用,更能发挥区域化探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同时,在环境保护、农业等方面亦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山东黄河下游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黄河下游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在5.3万km^2范围内按一定的采样密度采集大气干湿沉降、化肥、大宗农作物(小麦、玉米的籽实、茎叶和根系土)样品,分析As,Cd等重金属元素和N,B等有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元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评价。采集济南、济宁2城市冶金尘、燃煤尘、建筑尘、汽车尾气尘等不同端元组分样品和大气干湿沉降、城市降尘、城市表层土壤样品,进行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降尘铅同位素组成、粒径和物相分析,研究2城市各类污染物对城市大气和土壤排放量、排放比例和污染程度,评价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采集黄河、徒骇河、小清河等人海河流的悬浮物、水体、底泥及河流入海口处2m深柱状样品,分析As,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典型柱状样进行^210Pb和^137Cs定年,研究重金属元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获取底积物年沉积速率,分析陆源物质对浅海沉积环境变迁的影响,对浅海生态环境安全性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0.
C·M·处理系统,即综合多变量处理系统,为一种新建立的区域化探异常成图及评价方法。该系统是将区域化探数据预处理后,将多个指示元素异常数据合成一种多信息数据组,经趋势面分析,由计算机输出综合多变量异常图。通过判别、聚类分析等,获得与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性较好的综合异常类。结合地质、物探、重砂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多变量统计得分计算评价,筛选出最优异常,确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查清该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区域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结合土壤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该区的区域农业、城市、主要名特优产区、主要地方病流行区等地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鲁西北覆盖区多层次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系统,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恶性肿瘤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浙江省恶性肿瘤的地球化学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受地球化学综合因素影响.应用微量元素对各类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的相关阵和逐步回归方程定量地研究各类恶性肿瘤与地质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关系。胃癌、肝癌、肺癌、肠癌、食管瘤、白血病与铁族元素及Ba、Zr、Mo的背景密切相关,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与Cu、Pb、Zn元素的背景相关,稀土元素对恶性肿瘤有压抑作用。浙江省恶性肿瘤的流行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和地球化学环境制约,具明显地域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区域化探数据中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提取出蕴含在这些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区域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化探数据通常包括数十个元素,属于高维数据,隐藏在这些高维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无法直接从数据中观察到。针对这个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简称t-SNE)算法的高维区域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模型。t-SNE算法是一种非线性降维方法,特别适用于高维数据集的降维和可视化。选择对岩性鉴定比较稳定的元素,通过t-SNE算法将高维化探数据降维到人眼可观察的一、二、三维,把降维之后的变量表达为栅格图,通过三原色混合等方法进行可视化,从而把隐藏在高维化探数据中的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可视化表达出来。以英格兰西南部某地区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数据为例进行研究来检验t-SNE算法在高维化探数据可视化上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①通过t-SNE算法对高维化探数据进行可视化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地质体空间分布情况;②可视化的效果与t-SNE算法的目标维度和复杂度两个参数密切相关。在t-SNE算法中设定要降维到的目标维度越高,所显示的地质体信息越详细。③基于t-SNE算法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效果比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效果更好。本文研究表明基于t-SNE算法的化探数据降维可视化方法能够很好地将地质体空间分布信息可视化表达出来,对于推断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皱纹蛤Periglypta puerpera(Linnaeus,1771)隶属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皱纹蛤属Periglypta。目前国内只有分布和外部形态上的一些描述[1~2],对其生态习性尚无详细的研究。笔者从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皱纹蛤的生态进行了实验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山东黄河下游地区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基础上,选特色农产品产地,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地方病分布区及小清河沿岸、东营油气开采污染区等局部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区。按一定的方法和采样密度采集土壤、浅层地下水、土壤溶液、植物根系土、籽实、土壤生物、微生物和种子库样品,分析As,Cd等重金属元素、N,B等有益营养元素、六六六、DDT等有机物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功能、结构多样性,研究有益营养元素、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它们在土壤、水体及生物体中的迁移、转化、累积规律与生态效应,探讨对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修复。提出特色农产品基地布局规划建议和地方病防治、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钻孔资料表明,平原地区及其海域沉积物中普遍有硬质粘土层的存在。硬质粘土层在工程地质、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高层建筑的持力层,而且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事件、古气候演变的良好载体。该文阐述了硬质粘土层的一般特征、成因以及在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年代学、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硬质粘土层在年代、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认为黄河三角洲硬质粘土层研究较少,需要开展大范围的、系统深入的、多学科的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挖掘硬质粘土层蕴含的古环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出露地表或近地表的矿体,在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时,稳定地向水系补充矿化物质,形成在矿体附近具有浓集中心,含量向下游逐渐衰减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对这种异常的形成作用称之为“稳定流”。应用这一概念,可以筛选化探异常。进一步根据“稳定流”的长度和强度,还能够近似定量地推断未知矿化区面金属量(Ps)以及建立典型矿床水系沉积物元素分带序列,为寻找隐伏矿体,评价区域化探异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带金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大明山-大瑶山构造-岩浆隆起带的系统观测,获得了各区域地质体金银成矿元素的初始丰度,文章利用最近完成的区域内各1:5万区调地层剖面数据并补充实测的若干区域地化剖面数据,给出了区域基岩地球化学场及其结构的基本面貌,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金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