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入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新区域地质调查的代表剖面,在分析研究下二叠统开心岭群、上二叠统乌丽群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古生物面貌的基础上,将二叠系建立5个岩石地层单位和相应的5个生物地层单位,代表栖霞期—长兴期地层层序与生物序列;区内生物性质属特提斯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青南乌丽与藏北双湖及昌都妥坝属同一含煤建造,成煤期为龙潭中期—长兴期。  相似文献   

3.
小东沟组由王钰等(1954)命名。由于小东沟组内涵含混,自创建以来,已使许多地层工作者对小东沟组的涵义、时代的理解,特别是使用于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造成了一定困难。作者从小东沟组岩石组合、生物群特征,以及在地层系统中的位置等方面对小东沟组涵义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小东沟组是独立于小岭组之外的晚侏罗世岩石地层单位。鉴于小东沟组存在的缺欠,作者建议在本溪东营坊、新宾东昌台、桓仁暖河子寻找模式剖面。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汝阳地区的中上元古界汝阳群、洛峪群为一套河流相—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局限台地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在该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在该地层中识别出了2个Ⅰ型不整合界面,9个Ⅱ型不整合界面;划分出了1个Ⅰ类层序,9个Ⅱ类层序,并将中上元古界划归一个超层序,初步建立了该区中上元古界的岩石地层格架。中上元古界岩石地层格架的顶、底界面均为Ⅰ型不整合界面,与年代地层界面相一致。格架内部各个层序之间的界面均为Ⅱ型不整合界面。只有少数Ⅱ型界面位于岩石地层单位分“组”界线附近或与其一致,大多数Ⅱ型界面位于“组”内。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本文综述了研究区内中上元古界超层序、内部各类层序的顶底界面特征、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汝州阳坡一带的洛峪口组,归属于上元古界洛峪群。洛峪口组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四个岩性段,其中一、二段相当于汝阳洛峪口村附近建组剖面上的洛峪口组,三、四段则为汝州地区新发现的地层,它们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关系,时代归属晚元古代青白口纪。洛峪口组四个段,在岩性组合上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反映出潮下、潮间、潮上的沉积环境交替出现。海平面振荡频繁,发育三个Ⅱ类层序,除Ⅱ3顶部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他层序的顶底界面均为Ⅱ型层序界面。三个层序均具有共同的沉积特征,海侵体系域不发育,饥饿段出现的层位低  相似文献   

6.
一、区域地质背景1.区域地层侏罗系在该区分布较广,主要由山间陆相砾岩以及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成。依据地层层序、岩石特征、化石组合、同位素年龄等划分为额木尔河组、开库康组、塔木兰沟组。以额木尔河组、塔木兰沟组最发育。  相似文献   

7.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近年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于桂西寒武纪地层新采获了Chuangia等一批三叶虫、小壳类及遗迹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桂西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化石的内容,对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古生物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大地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区域地质、岩石地层特征、化石资料及地质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球接子化石的发现对广西寒武纪地层划分的意义,还从古生物、生物相等方面来反映大新及其西北、南东寒武纪地层的相互关系和沉积相、古生物群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研究的有关问题,认为甘肃山丹青羊泉下二叠统剖面是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代表剖面之一。以该剖面研究为依据,提出走廊东部地区下二叠统的进一步划分方案,分析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岩性特征差异的原因,并与走廊西部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大黄沟组的含意。  相似文献   

10.
广西环江下石炭统罗城组具穿时性在桂北地区罗城组有关资料报道中属首次。文章概述了环江地区相关剖面罗城组岩性特征及古生物组合分布概况 ,并对该区上、下石炭统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判别图解,得到沙松乌拉组的岩石类型为杂砂岩、岩屑砂岩,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及部分古老沉积组分;得到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分析前期通过碎屑锆石法得到的小庙群、万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及白沙河组物源区的形成环境及岩石性质,与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临沂方城盆地发育一套粗面质、粗安质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组合,是一套溢流相与爆发相交替的旋回性火山沉积组合,属碱性钾质岩石的钾玄岩,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值为0.82~0.93,接近于1,具弱负铕异常,反映该期火山作用是在可能存在山根的条件下,在地幔岩石圈减薄下形成的;该套岩层前人划分为青山群沉积期形成的粗面质潜火山岩。研究发现该套地层与下伏八亩地组安山质沉凝灰岩为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处存在有短暂的沉积间断,并发育有1~2cm的古风化壳。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产出层位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其厘定为青山群方戈庄组。  相似文献   

13.
阿吾拉勒山是天山地层区伊犁小区的主要铁铜矿成矿区,但由于许多基础地质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从沉积学特征、火山岩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该区中石炭世地层──东图津河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分析,证明其形成于岛弧及其周围海盆,主要是弧后盆地等滨、浅海环境。受这种特定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环境的制约,本区的沉积型铁矿床的规模不可能很大.但却可以很富。  相似文献   

14.
济南千佛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我国北方极具代表性,该文在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千佛山地区的岩石地层、沉积相、层序地层和区内存在的重要地质构造界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结合该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地质构造演化和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南徐公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基于形成的矿床地质数据、岩矿鉴定、测试结果等,通过对徐公砚石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研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徐公砚石矿赋存于新元古代土门群佟家庄组页岩段中,岩性为薄层状透镜状微晶灰岩,时代、层位、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影响显著,形成于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16.
巴音铜矿区位于中天山中段的南缘,伊犁地块东南缘,南临南天山缝合带,处在阿吾拉勒山与那拉提山交会处,属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其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复杂,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通过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化分为火山-火山热液型、脉岩型和热液脉型3种类型,就成矿机理而言,这3种矿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都与该区晚志留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区内各种矿化所占的比重和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其成因类型可概括为:巴音铜矿为以晚志留世海相火山-火山热液型矿化为主,伴有晚期脉岩矿化,局部受海西早期花岗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中—低温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不同,火山岩型矿化的控矿因素主要为火山活动形式、活动阶段及岩性,同时断裂构造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脉岩型矿化系受岩性和脉体本身(出露部位和规模)控制,较好矿化一般出现于脉岩规模较大者中,或脉岩的局部膨大部位;热液脉型矿化主要受角闪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局部还受到后期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沿断裂破碎带充填而成。  相似文献   

17.
蒙阴县汇泉峪地区石灰石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过去粗放式开采造成山体及周边土地破损、占压严重,矿山废弃多年未得到有效治理。为消除破损山体视觉污染、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山体周边水土流失,实施了废弃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矿区基础地质调查和现状测绘,综合分析了废弃矿山开采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建筑边坡、结构设计等建筑方面的相关要求,深入分析矿区地质条件、采石立面岩体特性和周边基础设施情况,详细介绍了桩板式挡土墙后覆土绿化的采石面治理方式,分析了综合治理模式的成效和适用条件,为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鲁西龙宝山杂岩体由石英正长斑岩、霓辉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及角闪闪长岩等岩性组成。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侵位时间主要集中在125.0~131.7Ma,属早白垩世,与沙沟序列相关岩性形成年龄相近,并且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鉴于龙宝山与郗山岩体相近的形成年龄、成岩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因此建议将龙宝山杂岩体相关岩性单元划归沙沟序列。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昆中断裂带乌妥一带分布20多个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残块(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属非典型的蛇绿岩残块(片),是东昆中断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残留在陆块边缘的洋壳物质,形成于洋中岛弧环境。分布于东昆中断裂带内及其附近,时代上属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20.
Miocene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emliki basin in Albertine Grab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the purpose o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oilfields discovered in Albertine Grabe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The Semliki outcrops display a complete stratigraphy of Miocene, and the sediments are likely to provide valuable analogues for the reservoirs at Albertine Graben oilfields. The outcrops were observed and described in detail, mainly including lithology, colour, thickness, grain size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 The sedimentolog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limate, reservoir geometries and dimensions were analyzed. The Miocene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Semliki basin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with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 sedimentary cycle, interpretation and climate information on it. It provides an analogy for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especially provides a basis for appropriate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geometrie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