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山成矿带金矿床(点)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争亮  吴锡丹 《新疆地质》2001,19(2):127-129,141
北山成矿带位于克拉麦里、天山和阿尔金山三个褶皱带的构造交汇部位。金矿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构造带内,受EW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产于华力西中、晚期酸性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上。金矿对地层的选择性十分明显,主要为前寒武纪的变质岩和晚古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次为早古生代的深变质岩。根据金矿床(点)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指出了北山地区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金矿床地质筒介脉金矿点产于华力西(?)花岗岩破碎带内的石英脉中,为一中低温含金石英脉金矿床。矿区内发育有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酸性火山岩、页岩、砂岩、玢岩、灰岩、中基性火山岩以及酸性凝灰岩。花岗岩的成分较复杂,为各种花岗岩和闪长岩。岩体呈岩株,岩墙和岩脉产出,侵入于上侏罗统至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张义斌 《甘肃地质》2015,24(1):37-41
肃北县二口井金矿位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的南带大奇山复式向斜带中,严格受NW向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均产于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体中,属岩浆热液型矿床。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深部工程验证圈定金矿体4条,矿体长60~251m,矿体真厚度0.3~2.8m,矿体倾向215°,倾角33°~80°;矿体呈透镜状、细脉状。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次为破碎蚀变岩型。金主要为银金矿,次为金银矿,呈浅黄—金黄色,主要以游离金形式产出,往往多赋存于"层"间或者石英脉内部裂隙中;少量为包裹金出现,包裹金分布于黄铁矿或褐铁矿颗粒和碳酸盐及石英当中。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矿床地质特征,为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O-S、C-P三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本文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Ⅴ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四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炭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6.
该矿床处于吉林华力西褶皱系吉林复向斜的东部。矿区分布的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图1)系义气岗子岩体的一部分。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不等粒、似斑状结构。由黑云母7—10%、钾长石30%、斜长石(An28—32)25%±、石英30%±组成。花岗细晶岩为黑云母花岗岩的附加侵入相,呈岩脉及岩侏状产出,区内较大的岩脉有四条,呈北东向延伸,为肉红色,花岗细晶结构。由黑云母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C、O—S、C—P3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笔者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4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碳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8.
甘肃公婆泉地区铁铜矿床类型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治乾 《西北地质》1991,12(2):34-38
公婆泉地区位于甘肃北山褶皱带、公婆泉环形构造西南部。区内矿床(点)受环形构造控制,大多呈环形或弧形分布。矿床类型众多,主要有斑岩型铜矿、石英脉型铜矿、火山热液—沉积型铁矿及火山—热液型铜矿等。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体)主要为华力西早期的陆相次火山岩,华力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以及早石炭世和二叠纪的产物。因此,围绕古火山口的环形构造是寻找铜铁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铁列库坦斑岩铜矿位于南天山主脊深断裂南侧,处在晚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与华力西弧后盆地褶皱带的交替部位。成矿岩体为英闪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同时代超基性岩带外侧的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杂岩带中,与深断裂有关,相当于M(地幔)型中的地壳—地幔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岩石。斑岩型蚀变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由地表向下依次为青盘岩化带、泥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铜矿化主要产于蚀变岩体边缘相第Ⅲ带中,呈星散状和细脉浸染状,与黄铁矿紧密伴生,多为低品位矿石;围岩中的铜矿化赋存于石英脉中,品位较富。矿床类型属于花岗闪长岩亚型。矿质来自岩体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残余热液。  相似文献   

10.
<正> 南金山金矿位于甘肃北山北部金矿成矿带的西部,在东西长 90km的范围内,已探明中型金矿3处,其中两处与海相火山岩有关。1 成矿地质背景 南金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阴山褶皱系北山褶皱带明水复背斜的南翼。区域出露地层以石炭系下统白山组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碳酸盐次之。岩浆岩颇为发育,有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晚期钾长花岗岩等。区域构造线总体走向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地层多呈紧闭的线状褶皱,断裂形成于褶皱的同期及后期,而且极为发育,断层走向以近东西向一组为主,继承性活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1 矿区及矿床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冬吐劲弧间盆地与博罗科努岛弧分界的近EW向区域性大断裂的韧性剪切带内[1],产于华力西中期二长花岗岩与中泥盆统拜辛德组中酸性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外接触带中,糜棱岩化凝灰质砂岩为主要赋矿围岩.矿床的产出明显受区域性大断裂及二长花岗岩体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 矿区内已发现矿(化)脉7条,长n~300 m不等,厚0.5~2.7 m,地表露头断续,金品位一般为1.00×10-6~11.90×10-6,呈脉状或透镜体状.矿石为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及金银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有绢云…  相似文献   

12.
<正>阔拉萨依铁矿位于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喀拉托海乡,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为天山西段的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巩乃斯复向斜中的伊什基里克南坡向斜,属伊犁金铜成矿带—伊什基里克成矿亚带。区域上,几乎所有矿床、矿点均位于伊什基里克山北缘、南缘断裂之间;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海相火山岩-沉积岩、中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陆相火山岩;侵入岩以华力西期中酸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地质背景库姆塔格菱铁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区域性阿奇克库都克大断裂把天山划分为中天山隆起带和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中天山隆起带:由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和长城系(星星峡群)组成.蓟县系主要为硅质条带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并夹有石英岩,沿走向可相变为各种片岩及少量变砂岩、砾岩.局部地段花岗岩化烈强,出露花岗质片麻岩.其上零星分布有古生代盖层.大理岩中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某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北山某黑钨矿区,位于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北山华力西褶皱带,白山—狼娃山复背斜西段南缘。单脉型石英脉黑钨矿床和云英岩型浸染状黑钨矿床(简称脉钨矿和云英岩型矿床)的生成,在构造上严格受矿区南北两侧近东西向区域性白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所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所制约。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容矿空间,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充填有少数矿脉(图1)。  相似文献   

15.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白音哈尔金矿共发现金矿化(脉)体10余条,分别赋存于近南北向、北北东、近东西向三组构造破碎带中.矿化体规模不等,以4、2号脉(群)规模较大,初步认为白音哈尔金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一蚀变岩金矿,金以自然金的形式赋存于多种矿物中.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产于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中,围岩有一定蚀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天山—内蒙海西晚期褶皱带镶黄旗复向斜内。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燕山期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岩接触带以及邻近的火山角砾岩脉群内,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石英-电气石脉组成,金矿石品位较高。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向外分别为硅化、电气石化、钾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金矿化同硅化和电气石化有关。硫、碳、氧和氢同位素数据以及黄铁矿痕量元素分析表明:同斑岩体有关的金矿化和在火山角砾岩脉群中产出的金矿化是同源不周演化阶段的产物,高f_(o2)和低pH值的物理化学环境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矿床成因类型属斑岩型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北山地区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放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7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成嵌布于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物较为发育。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扎依尔山金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的北西侧。近年来,经过普查勘探工作,获得不少资料,现整理成文介绍于后,供同志们参考。一、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图1)属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之扎依尔—达拉布特复向斜东段之北翼的一部分,正置欧亚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安芳  朱永峰  魏少妮  郑波 《矿床地质》2014,33(4):761-775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为黄铁矿_石英脉型、辉锑矿_石英脉型和自然砷_石英脉型或石英网脉型/蚀变岩型,受NE向断裂控制,与矿区密集分布的中酸性脉岩伴生,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砷_辉锑矿_自然金_银金矿,矿化元素组合为Au_As_Sb,是中酸性斑岩系统热液演化晚期的产物;另一类金矿化产于中酸性斑岩与下石炭统火山_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以包古图金矿Ⅺ号点为代表,矿体为石英_硫化物脉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_毒砂_自然铋_辉铋矿_自然金_黄铜矿,是斑岩系统热液演化较早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可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总结如下:斑岩岩浆系统演化晚期分异出含Au_Cu_Bi_As_Sb的岩浆热液,在岩体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高温石英_硫化物脉型Au_As_Bi矿化,部分含矿热液随中酸性岩脉向外围迁移,并逐渐与大气水混合,最终在NE向断裂中形成石英脉型Au_As_Sb矿化。基于此成矿模型,认为包古图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酸性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斑岩体外围NE向断裂(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区,尤其是As_Sb、As_Bi化探异常叠加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包古图金矿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