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运城市位于山西境内,生活及工业水全部为地下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各地区用水量大幅度增长。历年来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出现地下水漏斗现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本文对运城市地下水下降规律、地下水漏斗区范围、漏斗区中心水位及面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地表水源替代、增加地下水补给量、节水灌溉和加强漏斗区日常管理等措施,减小地面沉降,保护地面建筑,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山东省2002-2008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人口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定量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重点进行了人口、经济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的驱动分析。  相似文献   

3.
菏泽市总面积161.6421km^2,其中,无容量、合理、低度利用土地面积95.14km^2,利用率为58.8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在明晰现状、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未利用土地3个方面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城镇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措施,以实现菏泽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是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量化人居环境适宜性有助于引导区域人口规划,促进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大数据,运用GIS技术,从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对上海市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空间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9~45.57之间,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域递减的态势,整体分布趋势与人口密度相关性较高。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一带,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度大,承载压力较大;发展潜力较高的中等适宜区主要涉及外环及新城区域,土地面积大,是未来人口导向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5.
朱友银  王志明 《水文》2006,26(6):93-94
江苏省南通市农村由于地下水超采、河道污染淤积、设施老化等原因,约37%的农村人口饮水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中饮用苦咸水人口达114万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区域供水体系、清水通道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可以解决南通市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在保障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今后,北京市由政府建设的公租房、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等住宅项目将全部实施产业化,实现预制构件施工现场组装,房屋装修一次到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矿产资源问题已成为国际上注意的中心问题之一。未来学者曾预测人类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五大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矿产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国策的出发点和依据。石油生产和输出国组织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历史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减少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已普遍达成共识的应对气候变暖的根本性途径。研究各国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历史,可以为预测各国未来的碳排放强度趋势、制定未来的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CO2排放数据、《世界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格局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西北地区333个县市为评价单元,2013年为时间断面,从交通设施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2个分项指标和交通优势度集成指标2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及分异规律,同时探讨其交通优势度与自然、人口、经济等社会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1西北地区交通优势度呈"偏正态"分布特征,3.30%的县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18.62%的县交通条件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2交通优势度具有"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异特点,关中—天水经济区、银川平原地区、兰西经济区三大城镇密集区以及各省会城市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空间组合关系可分为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和落后型4种,以极化型和落后型为主。极化型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落后型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南疆、青海等地区,滞后型在银川平原、陕北地区、陕南地区、兰西经济区、河西走廊、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地区分散分布,交通不发达而区域社会经济优先发展的区域较少。  相似文献   

10.
废物——一种新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严峻形势;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素。在当今大生产、高消费、多废弃,废物大量排出的年代,必须妥善解决人口增长、废物污染和资源浪费,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的关系,方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资源长期需求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现状人口、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与用水量、用水定额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未来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用水效率、节水水平等影响因素变动条件下,建立综合影响因素与需水量指标的关系,确定未来需水量增长率的变化及人均用水量、单位产值用水量等指标的变动幅度。根据预测的各水平年的人口、经济发展等指标,估算相应的水资源需水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评估(MSIASM)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与可持续性具多因素性,需要综合分析评估。“社会代谢多尺度综合评估(MSIASM)”分析方法,根据“人类活动”资源、“体外能”资源和“增加值”三者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叠合关系,将各个尺度(如国家、经济部门、次级部门、省/州、社区、直至个别家庭)上,社会经济系统的能量代谢过程(生物物理过程),与该系统的经济(如GDP、劳动生产率)、人口(如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构成)、生态(如能源密度)和社会(如义务教育和退休年龄的规定)特征结合起来,利用多个关系式,计算出社会经济系统的人类活动(时间)量、体外能投入量、劳动生产率、生物—经济压力和体外能超循环强度等参数、指标,进而综合地分析评估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与可持续性。对此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作一综述。 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地质学是由本文作者提出的一门新的地学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地球科学、社会学和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地质学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所普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汉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个人口、土地、经济大省,如何以有限和不断减少的土地资源来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四川省广汉市的人口、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三要素作为研究切入点,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环境,开展了广汉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与广义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等)试图寻求解决的对策,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资源的有限;环境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对资源的滥用;经济问题的中心议题是对稀有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此,我们(昝廷全等1986,1987,1988)曾提出了广义资源的概念,它是自然资源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和泛化。本文在全球问题的背景下详细论述广义资源的概念、内  相似文献   

16.
刘秀红  薛龙义 《地下水》2011,33(2):196-198
采用人口密度、人口广狭度、人口集中、分散度对临汾市1990、2000、2008年间人口分布现状、人口分布变化极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临汾市的人口分布变化极大地受临汾市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断向中部平川地区集中,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地质科学现代意识的落差沈永和(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存在决定意识”。地质科学现代意识之所以愈来愈显得迫切而重要,是与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18.
资源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尤其是农、林等可更新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条件。然而,随着人口的膨胀、资源消耗的剧增和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社会受到了一系列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社会生产的需要对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而作为生态学分支学科的资源生态学脱颖而出,并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浙江地质》2010,(2):45-47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物质财富。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严重退化的现实面前,我国土地资源正经受着养活众多人口、满足建设占用、保障农业发展和支撑生态修复的历史性考验,土地资源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探讨新时期土地资源安全战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