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11月,《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长沙市“两型试验区”的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从农民财产权益角度看,其中的亮点之一是“以宅基地永久使用权置换城镇房产”,亮点之二是“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收益”,联系两者,长沙的“惠民为本”原则才有了更具体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宇  张小雷  雷军 《冰川冻土》2009,31(4):771-779
域次之,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协调性最低.将塔里木河流域42个城镇归为城市化超前型、同步协调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滞后型、低级磨合型等5种类型,其中大多数城镇仍处于城市化滞后型和低级磨合型.因此,需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关系,采取适当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俞义 《浙江地质》2010,(8):41-43
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具体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淄博市2008年一季度土地供应情况,分析全市建设用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现状,认为只有走“加大盘活存量土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路子,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才能实现国土资源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国家应该把稳定“农业”与维护农民利益区分开来。随着大批农民工转入城镇,大量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政府在为他们做好社会保障的同时,引导集中土地流转,培养一批专业粮农,种粮补贴政策不搞“普惠制”而是专门针对“大户“,这样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贾莉 《山西地质》2012,(1):57-59
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处理好土地资源管理与城镇规划建设两者的关系,成为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用地形势,笔者认为要统筹看待土地管理工作和城乡规划建设,并从规范土地管理模式、优化地地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做好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启动年。其中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要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变更调查及重点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示范工程,进行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试点工作,初步建立我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两难”境地,即便是像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皇帝女儿”也无法回避。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年多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巨化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机制,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企业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使老企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巨化的经验,对我们,尤其是老企、国企如何转型升级、内部挖潜、走出资源困境、缓解环境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水资源趋紧和水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水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资源,亟待“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将“以水四定”与农业、生活、工业、城镇发展相对应,本文将“地、人、产、城”分别定义为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水资源承载评价方法,引入了“综合定额”的概念,力求揭示耕地与主要农作物、工业与耗水行业的内在联系与计算规则。通过全国31个省区市的评价结果显示,浪费情景处于超载,节约情景有较大盈余,倒逼节水行动。在水资源承载最大规模下,全国仍有超载区,耕地超载呈中部“塌陷”,人口超载呈环状“倒塌”,工业超载呈区域性“沦陷”,城镇用地超载呈沿海少点“亏空”,该区域需要从水资源总量、结构、效率等方面提升承载规模。  相似文献   

10.
石凌 《湖南地质》2009,(2):24-25
资源节约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湘潭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强劲,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湘潭真正走上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成为湘潭市国土资源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年来,湘潭市在“两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述西藏主要城镇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保证程度出发,提出了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建立傍河型水源地的可行性。指出了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适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探讨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居环境容量为目的,通过对地质环境,资源环境和环境问题分析,按城镇所处地形地貌特征,将全区城镇划分为溶丘洼地盆地型,临沟傍河型和岩溶槽谷洼地型三种类型,最后对各类型典型城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需要地质环境安全作保障,城镇建设需要地质工作先行。城镇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及其变化,地质环境变化主要体现为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变化。城镇建设地质安全评价的方法论需要整体论指导以实现定性,需要分割论指导以实现定量分析。城镇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开发利用或工程规划建设误区初步划分为理念误导型、主观蛮干型、盲目扩张型和管理失控型等四种类型,描述了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列举了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形成悲剧性或灾难性后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池友法 《城市地质》2010,5(4):30-3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国有土地的可供应量日显不足,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提高开发区土地资源的持续保障能力,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和8月,国务院相继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将武汉市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如何发挥武汉市国土规划合一的体制优势,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增长,一直是武汉市国土规划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岩  陈宣华 《地质学报》2023,97(10):3475-3492
“十三五”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DREAM),在“三稀”关键矿产成矿理论与勘查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三稀”矿产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深部过程、矿产分布规律与矿体定位控制要素的整体研究,揭示了重要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机制与成矿末端效应,实现重点矿集区“透明化”的勘查示范,通过增储实践,成效显著。(2)创建了“五元一体”稀土成矿与勘查模型,在赣南等地区新发现陆内浅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了以浸出相和赣南钻为核心的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实现绿色、经济、安全、高效勘查评价和稀土找矿重大突破,赣州稀土资源储量增长显著。(3)在喜马拉雅东段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建立伟晶岩型铍矿、矽卡岩型铍钨矿、锡石硫化物型锡钨铍矿、独立萤石矿、脉状铅锌矿“五位一体”成矿新模型,新发现祥林、日纳等大型矿床,整体达超大型规模,开辟了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战略新区,取得铍-钨-锡等关键矿产找矿重大突破。(4)初步建立了“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锂能源矿产成矿理论,创新“五层楼+地下室”锂矿勘查模型,“以锂找锂”探测技术助力深部找矿。将黏土型锂资源分为火山...  相似文献   

17.
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至关重要,"招拍挂"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招拍挂"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促进作用,同样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现象,因此对于"招拍挂"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要一分为二地看,应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方能有效实现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并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作为单独一节,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仅首次提出了“节约优先”的发展战略,而且明确提出了要对资源实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菏泽市总面积161.6421km^2,其中,无容量、合理、低度利用土地面积95.14km^2,利用率为58.8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在明晰现状、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未利用土地3个方面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城镇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措施,以实现菏泽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质》2013,(6):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始终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为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为手段,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政策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国家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手段不断丰富,保护措施愈加严格,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出现稳步回升,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耕地保护工作的支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