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84年2月18日耀斑后环系的太阳分光照相光谱资料进行Hα谱线轮廓不对称因子和Hα总辐射量的计算,定量地给出了该环珥系的轮廓不对称场和Hα辐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1.环珥系大部份轮廓不对称因子|P|<0.5,说明整个环珥系的Hα谱线轮廓基本上是对称的或近似对称的。2.整个环珥系Hα谱线轮廓主要表观为紫不对称。3.具有红移视向速度的地方谱线轮廓都是紫不对称。4.采用不对称因子P进行谱线轮廓不对称计算,比传统的二等分法更优。5.该环珥系的总辐射能量级为10~(31)尔格。  相似文献   

2.
Hα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色球耀斑光谱观测中的重要特征,也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观测事实之一.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光谱仪的观测资料为依据,给出Hα谱线不对称性的典型轮廓.在考虑氢原子非热激发、电离的作用下,经验性地计算了不同大气模型下谱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观测谱线进行半经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色球区的向下运动能够产生Hα谱线的红、蓝不对称性,并可以再生具体耀斑的谱线不对称性特征.此外,不仅非热粒子的能流、谱指数大小以及速度场所处的高度对谱线轮廓有影响,耀斑大气的背景模型对谱线的轮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的框架下,本文统一地讨论了类星体HI谱线的切合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之间的内在关系。忽略类星体宽线区气云外层光薄区中HI复合线的贡献,利用观测到的Lyα线相对于CIV线的相对红移,即切金柯夫红移,定出第二能级上粒子数布居R_2~0.02,利用观测的〈I(Hα)/I(Hβ)〉值定出参量x_β~14.0。在给定参量T~11000K时,HI的巴尔末线的切仑柯夫红移与线强比I(Lyα)/I(Hβ)同时与观测值相符甚佳,这对切仑柯夫线发射理论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日冕电流片是日冕磁重联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一过程将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热能和动能. 通过选取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LASCO)的白光与远紫外日冕成像光谱仪(Ultraviolet Coronagraph Spectrometer, UVCS)的紫外观测, 研究了2003年1月3日观测到的冕流电流片. LASCO C2白光数据显示电流片中的等离子体团在视场中可从60km·s-1加速至340km·s-1, 加速度为 60m·s-2; 假设视向深度为0.3--1.5R, 得到所研究电流片在UVCS狭缝高度处的平均电子数密度约为(1.52--7.60)×107cm-3. 对沿UVCS视场狭缝分布的[Fe xviii ] 974 ? A和Lyα谱线强度进行研究, 发现电流片处的[Fe xviii ]谱线强度比周围明显增大, 计算得到所研究时段内电流片的电子温度范围为(2.94–4.04)×106K; 而在电流片处的Lyα谱线强度相对周围变化不大, 在电流片内部两侧强度比中心略高, 可能的主要原因是电流片内部中心处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要比两侧快, 这使得中心比两侧有更强的多普勒暗化作用. 以UVCS观测的Lyα和[Fe xviii ]谱线的辐射强度比和计算的电子温度为约束条件, 发现当狭缝电流片处等离子体运动速度约为237–254 km·s ?1 时, 通过理论计算的Lyα和[Fe xviii ]谱线的辐射发射率比值和观测谱线强度比值相当. 在该速度范围内, 电流片内部Lyα辐射的碰撞项约为辐射项的42%–57%. 此事件中的冕流电流片比通常情形下的冕流电流片中等离子体温度更高、运动速度更大, 可能的原因在于其南侧爆发的两个日冕物质抛射促进了电流片中的磁重联过程, 更多的磁能释放用于等离子体的加热和加速. 所得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将要发射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未来的资料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间隔17yr (静止系12.5yr)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Keck LRIS (Low-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graph)和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 (BOSS)的光学光谱, 对宽线双峰射电类星体B3 1637+436A的吸积盘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类星体的SDSS (2001年5月21日)和Keck LRIS (2003年6月28\lk 日)的连续谱没有明显差异, 而BOSS (2018月6月17日)连续谱在V波段比SDSS暗了约1.2星等.这3条光谱的Hα宽发射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双峰轮廓. 和连续谱一样, 宽线双峰的发射线轮廓也被认为是来自于吸积盘.通过上述3条光谱的Hα宽线双峰的盘模型拟合发现: BOSS光谱的Hα宽线双峰可以用单个盘模型很好地拟合,谱线发射区距离中心黑洞约900--3000引力半径. 而SDSS和Keck LRIS的Hα双峰轮廓需要用两个盘模型拟合, 对应的吸积盘发射区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发射区(``外盘'')与BOSS类似, 另一个发射区(``内盘'')位于约400--900引力半径范围内, 到中心黑洞的距离显著小于外盘. 结合连续谱的光变特征,推测内盘消失是造成SDSS/Keck LRIS光谱和BOSS光谱在连续谱和发射线轮廓上同时发生光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依据观测获得的5颗晚型星:λAnd,κCet,61CygA,αCas和βCet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采用谱线塞曼致宽的谱线轮廓叠加法和利用大量FeI的多重线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地测定了这些星的磁场和磁场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做了简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耀斑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事实。本文在一定的耀斑半经验大气模型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速度模式和色球凝聚下的Ha和CaⅡK谱线轮廓,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大气各个层次的速度对Hα和CaⅡK谱线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耀斑早期短时间的Hα蓝不对称性可由位于过渡区的色球凝聚引起;随后的红不对称性是上部色球物质向下运动的结果;而后来出现的CaⅡK不对称性特征则可由色球中、下部具有10—20km/s的向下速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4年2月18日耀斑后环珥的二维SSHG扫描谱线资料中的几个线心微略自反变谱线轮廓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自反变Hα线源函数向日珥内增加,线心源函数是边缘的1.3~1.6倍,线心自反变谱线的线心光深比没有线心自反变谱线的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9.
依据预测获得的5颗晚型星,λAnd,κCdt,61CygA,αCas和βCet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采用谱线塞曼致宽的谱线轮廓叠架法和利用大量的FeI的多重一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地测定了这些星的磁场和磁场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做了简述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国内近十年来的光谱分析方法;给出了太阳边缘上双层辐射结构的谱线轮廓公式;提出了具有三层辐射结构的日面及边缘上活动体光谱分析的观点和简略的分析方法,并与本文所述的方法作了比较。作为实例,用三层模型分析了1989年8月17日的Hα环状耀斑谱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用解析方法讨论日珥视向速度随深度变化对谱线轮廓对称性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第二节的分析表明,日珥的谱线轮廓可表示为二项叠加,其中第一项与源函数无关,只依赖于速度场模型,源函数分布仅通过第二项对谱线轮廓产生影响。然后在源函数不随深度变化的假定下,讨论各种速度场模型的谱线轮廓是否对称。得到的结论为:(1)常源函数与常速度场结合的谱线轮廓为对称轮廓;(2)常源函数与线性对称速度场结合的谱线也是对称轮廓;(3)常源函数与线性非对称速度场结合的谱线轮廓为不对称轮廓。最后,用数值计算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年来太阳色球耀斑爆发时Hα谱线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光谱特征和与其对应的不对称性产生机制,以及利用大气半经验模型再生观测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等方面,并提出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光纤光谱的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之一是光纤的焦比退化,并且往往还在光谱成像时因焦比退化产生环形出射斑,从而使得光纤传输效率降低,并影响色散之后的谱线轮廓。实验获取郭守敬望远镜调试阶段的大芯径光纤因焦比退化产生的出射环型斑貌,结合CCD光谱图像特点实施轮廓拟合抽谱方法,把二维CCD光谱图像转换成一维光谱,选取望远镜红端数据进行模拟,采样点在500~600 nm波段范围,在该波段中有铁的发射线。通过与获得的环形斑轮廓卷积研究焦比变化对铁发射线峰的影响。最后,正确阐明在正式巡天观测时主镜前悬挂平场漫反射屏消除环形斑引发的偏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猎户座中SiO脉泽分布的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Orion-IRc2SiO脉泽饱和辐射谱线轮廓,找到了很好的拟和谱线轮廓的函数.在观测结果中发现,Orion-IRc2SiO脉泽饱和辐射谱线轮廓中存在着若干峰,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布模型,即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盘壳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新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脉泽的非饱和辐射谱,而且可以解释脉泽的饱和辐射谱.  相似文献   

15.
类星体SDSS J151653.22+190048.2 (简称J1516+1900)在紫外-光学-近红外波段展现出奇特的光谱性质:其光学Hα、Hβ和近红外的Paα、Paβ等发射线的半高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intensity, FWHM)均超过5000 km/s,等值宽度接近类星体平均值;而紫外波段光谱的常见发射线Lyβ、OVI、Lyα、NV、Si IV和CIV等,由FWHM1700 km/s的中等宽度成分主导.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紫外发射线的宽线成分经尘埃消光,强度严重削弱,从而使得中等宽度成分凸显出来;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尘埃消光减弱,发射线由宽线成分主导,潜在的中等宽度成分不容易被看到.根据中等宽度成分的线宽和J1516+1900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MBH5.75×108M⊙,在维里化假设下,估计中等宽度发射区到中央黑洞的距离约为1.6 pc.另一方面,利用J1516+1900丰富的观测谱线,结合光致电离模型计算,可以限定J1516+1900的中等宽度发射线区气体密度1012cm-3、电离参数10-0.65.据此估计该发射线区到中心黑洞距离0.016 pc,只有维里化距离的1%.这一矛盾结果预示着中等宽度发射区可能具有较为复杂的物理结构,未来需要观测更多类似J1516+1900的部分遮蔽类星体并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具有宏观运动的膨胀恒星大气中的辐射转移过程。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运动大气谱线形成。并采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了εOri星的Hα线PCygni轮廓。  相似文献   

17.
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膨胀恒星大气的谱线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具有宏观运动的膨胀恒星大气中的转射转移过程,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运动大气谱线形成,并采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了Ori星的Hα线 P Cygni轮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一个简便的、累積誤差很小的、由观测得到的谱线轮廓以及已知的仪器轮廓推求谱线真实轮廓的方法,可以簡化分析天體光谱的步骤,對於開展精密的谱线轮廓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黄授书先生將此文介绍给天文學報,天文学报编委会嘱將要点摘下,以供有关方面参考。原文甚长,只能將其主要结果摘出。  相似文献   

19.
甘为群  林春梅 《天文学报》1997,38(3):273-277
本文对一个耀斑主相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谱诊断,包括同时计算CaXIX,Hα和CaIIK谱线轮廓演化系列.与地面光学观测及最新的Yohkoh/BCS观测结果比较显示,计算轮廓及其特性在实测的范围以内,从而说明该耀斑主相动力学模型在一般性反映耀斑主相演化方面的合理性,同时也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耀斑,其在主相演化过程中没有额外的加热源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色球Hα单色光序列照相资料,Hα光谱扫描资料,黑子精细结构照相资料和日面纵向磁场观测资料,分析了1989年1月18日WLF所在活动区NOAA/USAF:5312的磁场结构,黑子结构及该WLF的演化特征,求出了视向速度场,并以理论计算的Hα谱线轮廓作为诊断工具,探讨了该WLF可能的能量传输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