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侏罗系在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及含油气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南黄海盆地东北凹所钻遇地层的岩性组合、孢粉组合特征,确定了该井钻遇地层反映的时代为侏罗纪,证实了南黄海盆地发育侏罗系地层,这对评价南黄海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预示着黄海海域中生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也证实南黄海盆地印支—燕山期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前陆盆地。侏罗纪地层时代的确认及构造演化分析是下扬子南黄海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发生、演化研究的桥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南黄海盆地东北凹典型地震剖面,开展精细的构造解释,系统梳理了东北凹构造样式特征。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和伸缩率计算方法,恢复了东北凹各时期的地质演化剖面,分析了东北凹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伸缩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主要发育伸展构造、走滑构造(负花状)和反转构造等多种构造组合样式,经历了晚侏罗世的仪征运动和渐新世末的三垛运动,相应地在中—上侏罗统和渐新统沉积时期,东北凹处于明显的收缩阶段,伴随发育TK40和T20不整合界面。同时,本文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探讨了南黄海盆地东北凹的构造演化历程:以两次构造运动为界,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初始断陷阶段、白垩纪—渐新世的裂陷-反转阶段、新近纪—第四纪的区域沉降阶段)。南黄海盆地东北凹伸缩率的时空变化及构造演化过程,是对“晚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俯冲汇聚速率和方向的改变”的局部响应。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状况,对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深部地球结构、前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盆地范围与含油气构造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工作,早日实现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思路和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盆地盆山耦合作用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黄海千里岩隆起区榴辉岩、仰口榴辉岩和海阳所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千里岩榴辉岩原岩可能为古秦岭洋洋壳,海阳所榴辉岩原岩可能为扬子板块北缘的基性下地壳;而仰口榴辉岩原岩可能为受俯冲流体作用而发生分异的岩石类型。依据现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对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进行了探究,进而阐述了南黄海盆山耦合作用的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6.
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2000年以来在黄海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我国及邻国在该海域的钻井成果,分析和讨论了黄海地区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南、北黄海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构造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古生代它们是台地相沉积,中生代和新生代是张裂盆地;通过对我们采集的地震剖面之分析和研究,认为盆地中的中生界和古近系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新近系发育了良好的区域盖层,储层在盆地中普遍发育。因此,在南、北黄海沉积盆地中可以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另外,对盆地中的古生界应加强研究,在保存较好并且中新生代沉积较薄的地方做探查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8.
低勘探程度盆地模拟研究——以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地模拟已成为当前沉积盆地研究的重要工具。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自裂陷期演化以来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碎屑沉积,近年来的地质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其盆地模拟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次研究在收集相关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盆地构造热演化史进行了模拟,重建了盆地热史,模拟结果显示其古热流在中-晚侏罗世平均值约为61mW/m2,在约145-74Ma间不断上升至约80 mW/m2,随后缓慢下降至65 mW/m2,并持续到渐新世末期,据此将盆地演化阶段划分为裂前期、裂陷期及裂后期。盆地模拟结果显示北部坳陷在白垩纪逐步进入强裂陷演化阶段并经历快速沉积过程,至晚白垩纪裂陷发育程度中等,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三维盆地模拟,结果显示北部坳陷生烃门限深度大致位于古近系阜宁组顶部,下伏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烃源岩基本完成生排烃过程,其中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主要发生在盆地发育的裂陷期及裂后期,而白垩系及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主要发生在裂后期。尽管研究区尚处在低勘探程度阶段,但盆地模拟结果已能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信息,此外,本次研究对模拟过程中的主要不确定性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优选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目标区,开展了上下扬子区陆域地质考察,对比分析了苏北—南黄海及上扬子四川叠合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特征和烃源岩条件等。认为受区域构造演化差异的影响,南黄海崂山隆起海相中—古生界保留更完整,尤其是下古生界构造更稳定、地层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发育多个大型构造圈闭,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盆地地质演化及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黄海盆地奠基于前南华纪变质基底之上,盆地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受不同时期地质营力及区域应力场变化的影响,南黄海盆地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可分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和底辟构造4类,前3类构造样式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后一类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盆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下扬子准地台的东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关于南黄海盆地的成因机制,现在还存在较大的争论,故对南黄海盆地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南黄海盆地处在特提斯构造域、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中心位置,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起到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1地质背景南黄海盆地北起千里岩断裂,南至江绍断裂,西接下扬子苏北盆地,东临京畿地块。震旦纪至早三叠世,下扬子主要经历了晋宁运动、蓟县运动、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东吴运动和印支运动,期间发生了多期海进、海退,沉积了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同处于下扬子地块,南黄海盆地与陆域苏北盆地在古生代具有相同的沉积充填史和构造演化史。根据下扬子陆区露头、钻井和南黄海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南黄海古生代地层较完  相似文献   

13.
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前印支期基底之上的陆相断陷盆地.简要概述黄海盆地特征,分析盆地沉积建造特征、构造演化阶段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机制.认为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形成与演化,使黄海地区的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的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幔枝构造形成—区域伸展断陷.黄海盆地是东部盆岭区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广泛发育海相中、古生界,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大,但一直未取得勘探突破。通过与上扬子四川盆地类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后期构造改造的强度不同。南黄海盆地遭受多期次强烈的后期改造,致使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和改造,不利于油气保存,在南黄海区内寻找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带,是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取得油气突破的关键;综合南黄海残留地层分布、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变形特征等的研究结果,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最具现实勘探意义的区域进行了优选,认为崂山隆起中南部弱变形区是南黄海中、古生界实现勘探突破最有利区带,下古生界是下一步重点的勘探层系。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盆地发育于前南华纪变质基底之上,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成盆和多期构造改造,形成了海相盆地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叠合改造型残留盆地。盆地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型盆地。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综合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探讨了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概念;提出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阐明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机理,即受滨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是在老构造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描述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南黄海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古潜山分类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是下扬子的主体,奠基于晋宁期变质基底之上,构造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古潜山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古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黄海新近采集的二维地震剖面,对该地区古潜山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典型古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初步描述。根据成因划分为剥蚀型潜山、拉张型潜山、挤压型潜山和复合型潜山四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形态划分出剥蚀残丘型潜山、拉张翘倾断块型潜山、拉张断阶型潜山、拉张断垒型潜山、挤压褶皱型潜山、拱张褶皱型潜山和褶皱—断块复合型潜山等类型。南黄海盆地古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盆地中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陡坡潜山带、洼陷潜山带和缓坡潜山带,每一构造带发育了不同类型潜山。研究表明南黄海古生界和中生界古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南黄海地区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8.
黄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概述了南,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分析研究了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条件;对黄海各盆地和隆起区可能具有找油气远景的新领域,新层位和新类型,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北黄海盆地位于华北地台东南部,北为辽东隆起,东为朝鲜北部地块,包括6个彼此分割的二级构造单元。北黄海西部坳陷位于盆地西部,构造较复杂,发育5条主要断层及一些次级断层,具有拉张、扭动、反转等3种构造样式,以拉张正断层为主。其形成演化与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密切相关,经历了从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多期演化,包括中生代断陷、古近纪叠加断陷、新近纪拗陷等3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南部盆地是下扬子地台沿北东方向向海域的自然延伸,盆地的区域构造及油气地质特征与陆上苏北盆地相似。苏北盆地朱家墩气田的成功开发为南黄海南部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在分析朱家墩气田成藏特征的基础上,将南黄海南部盆地的成藏条件与朱家墩气田成藏条件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得出南黄海南部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勘探方向为寻找"古生新储"的气藏,其发育部位为邻近大断裂一侧的深凹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