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晶体的腐蚀像是指晶面(或切面)在酸、碱溶液中被腐蚀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蚀坑。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本文对同属三方晶系,但对称型不同的α-石英晶体(点群32)和刚玉晶体(点群3m)的(0001)切面和晶面进行了腐蚀像的微分干涉显微镜(DIC)观察与研究。经研究发现,α-石英晶体(0001)切面的腐蚀像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三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0110]、[1010]、[1100]方向,即垂直于X、垂直于Y、垂直于U轴方向。该等边三角形腐蚀像与该切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三次轴的方向上无对称面存在,与α-石英晶体的对称型是相符的。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腐蚀像亦为等边三角形,与该面上出露3次对称轴的对称关系一致,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平行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刚玉晶体(0001)面的腐蚀像与该晶面边棱的方位关系表明在包含3次轴的方向上有3个对称面存在,这3个对称面分别垂直于[2110]、[1210]、[1120]方向,即X、Y、U轴方向,与刚玉晶体的对称型相符。因此,同属于三方晶系同一单形平行双面{0001}的α-石英晶体与刚玉晶体(0001)晶面的蚀坑形态是一致的,均为等边三角形,但等边三角形腐蚀坑的方位不同,等边三角形腐蚀坑与边棱的方位关系反映该晶体的对称型特点。这一研究对认清三方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晶体(0001)面腐蚀像的对称关系,丰富同一晶系不同对称型矿物各面腐蚀像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继和 《地球化学》1974,(3):204-212
章氏硼镁石是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硼酸盐矿物,产于我国某现代内陆盐湖沉积层中。其化学式为MgO·2B_2O_3·9H_2O 纯白色,比重1.732。晶粒极小,显微镜下测定直径为0.02—0.04毫米。二轴晶负光性,2V=36。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章氏硼镁石晶体均很小,无法进行X射线单晶分析工作,因此该矿物发表时缺少一些有关晶体结构的基本资料,对X射线粉晶分析结果也未做指标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库水硼镁石难以形成,柱硼镁石在室温附近难以得到。通过从浓缩盐湖卤水中得到的复盐2MgO·2B2O3·MgCl2·14H2O在H3BO3或MgCl2水溶液中的溶解相转化实验,在室温附近获得了这两种镁硼酸盐。在此实验基础上,推测了青藏高原盐湖中库水硼镁石和柱硼镁石矿物可能的形成过程及反应机制,并指出复盐相转化成盐为青藏高原盐湖所有镁硼酸盐沉积矿物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实验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黄铁矿,化学成分FeS2,其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常见晶形是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相似文献   

5.
西藏聂尔错镁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方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10,84(11):1601-1612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层,下含矿层为次要含矿层;矿石类型包括粒状集合体库水硼镁石矿、含芒硝库水硼镁石矿、蜂窝状/块状柱硼镁石和混和类型矿石等4种,前两种为主要开采矿石,后两种为次要开采矿石。矿床对比研究表明,聂尔错镁硼矿床与其北部相邻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在有工业价值的硼矿物组合和形成矿床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相同,属同类型矿床,但不同于国内外其它硼矿床。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新近纪火山岩。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碰撞,在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聂尔错盐湖南部形成大面积富含B、Li、Mg、Na等成矿物质的新近纪火山岩,地热水及大气降水将大量成矿物质带入湖中,在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浓缩成富含钠盐的饱和成矿溶液,并沉淀了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形成聂尔错镁硼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模拟库水硼镁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并根据掺杂作用原理,控制试剂用量和pH值,运用溶解、变温、蒸发、静置、稀释、冷冻等方法进行合成,并对其产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根据库水硼镁石的热化学性质,在样品中掺入少量Eu_2O_3(纯度99.99%),在770℃条件下使其脱水重结晶,然后测定产物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7.
二价阳离子(包括周期表中第Ⅱ族的主、付族的多数元素和铁、锰等十多种元素)的碳酸盐,其晶体为三方晶系和斜方晶系。前者以方解石和自云石两种结构型为代表;后者以文石为代表。属于三方晶系的碳酸盐是由离子半径小于Ca~(2 )的一些离子构成的,它们是: Ca~(2 ),Cd~(2 ),Mn~(2 ),Fe~(2 ),Zn~(2 ),Co~(2 ),Ni~(2 ),Mg~(2 )  相似文献   

8.
碧玺的矿物名称是电气石(tourmaline),硼铝硅酸盐矿物。三方晶系,晶体为柱状,横截面呈弧面三角形,一轴晶负光性;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折射率1.624~1.644,双折射率0.018~  相似文献   

9.
江苏冶山硼矿是中国典型矽卡岩型硼矿床。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粉晶X-射线衍射测试手段,对冶山硼矿中硼酸盐及共生脉石矿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矿物种类等方面详细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硼酸岩矿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冶山硼矿中矿石矿物为硼镁铁矿和硼镁石。硼镁铁矿多为纤维状和针状集合体产出,属早期矽卡岩阶段形成产物;硼镁石主要为片状结构,少量为纤维状结构,且有四种赋存状态:(1)无定型分布硼镁石-Ⅰ,此种硼镁石与蛇纹石共生;(2)网脉状硼镁石-Ⅱ,穿且或环绕早期片状硼镁石;(3)与细粒磁铁矿共生的硼镁石-Ⅲ;(4)充填状硼镁石-Ⅳ,此种硼镁石为纤维状,充填于其他矿物的晶间。背散射电子图像表明,网脉状硼镁石-Ⅱ晚于片状硼镁石-Ⅰ,二者应该是形成于富硼热液与水镁石的相互作用;条带状硼镁石是由富硼热液与早期的硼镁铁矿之间的反应形成;充填在其他矿物之间的纤维状硼镁石可能直接从富硼热液中结晶而成,应该属于最晚期。  相似文献   

10.
A.F.Rogers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45,10(Z2):184-190
(1)共矿物性质部(“Part I”)之形态一章内着重於对稱方向,创设APn,CAn等符号,以直线投影法求定晶带符号,明释晶带式样与晶系之关系,偏重于直射投影及球体赤道平面投影并晶体之书法,皆可为此书之优点。惟球顶平面投影图,各种晶面之数学关系——即面角,轴角,轴率之计算法——皆付阙如。此诸事,固较难,然为诱导学者计,何妨少举数例,以示其梗概。  相似文献   

11.
玛瑙是一种隐晶质硅质岩石,主要由玉髓以及少量蛋白石、斜硅石和微晶石英等组成.其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质地坚硬细腻、色彩鲜艳多样、纹理交错、造型千姿百态,是一种平凡而美丽的宝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玛瑙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综合评述.玛瑙以纹带构造为特征,其内部纹带花纹和化学组成呈韵律性变化,并在不同观察尺度表征出来.因此,玛瑙也被定义为条带状玉髓.然而,多数玛瑙实际上是由纤维状玉髓、同心环带状玉髓、水平条带状玉髓、微晶石英和自形石英晶体等组成,它们的相对含量与玛瑙的产地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量数据揭示,玛瑙中的硅质矿物多发生定向生长,其中微晶石英a轴倾向于垂直韵律环带,c轴则近似平行韵律环带.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表明,玛瑙含有少量分子水和羟基水,并且总水含量随着硅质矿物结晶度提高而降低.至今实验室仍然无法合成玛瑙,还不清楚玛瑙纹带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过程.一种代表性假设认为,玛瑙中的纹带源于硅质热液沉淀作用或者硅胶原位结晶作用.但是,最近研究发现玛瑙纹带中共生矿物的结晶度、晶体取向和含水量具有系统差异,揭示其形成过程可能与成岩序列密切相关.将实验岩石学与定量显微结构观察以及多种矿物微区分析测试手段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玛瑙环带内部微量元素、水含量和晶体取向数据,获得其系统性变化特征及其内部联系,可以为玛瑙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关键性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澳洲Florence剪切带中角闪石晶体优选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澳洲Florence剪切带糜棱岩中的角闪石经晶内滑移变形而显示出良好的晶体优选定向,通过对角闪岩石组图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前人的实验资料,认识到在高温变形条件下角闪石的滑移系为(100)(001)。该剪切带中角闪石岩组图具不对称型是与角闪石的单一滑移系和该滑移系的初始定向状态有关,是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的结果,这些不对称的岩组图可用于判断剪切带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橄榄石宝石属橄榄石(Olivine)族矿物,化学组成:(Mg、Fe)2SiO4,镁、铁之间为完全类质同象,宝石级橄榄石的化学组成为富镁端元的镁橄榄石和贵橄榄石,含微量Mn、Ca、Al、Ti、Ni等元素。斜方晶系,晶体沿C轴呈柱状或短柱状,完好晶形者少见,一般多呈粒状。通常为中—深草绿色(亦称橄榄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几个矿区叶蜡石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瑛 《矿物学报》1989,9(4):378-382
对我国几个主要类型叶蜡石矿的叶蜡石做了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所研究叶蜡石存在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两种多型。单斜晶系(2M);空间群G_(2h)~6-C2/c,a=5.175A,b=8.902A,c=18.673A,β=100.1°,Z=4;三斜晶系(1Tc):空间群P_c,a=5.162A,b=8.965A,c=9.346A,a=91.2°,β=99.96°,γ=89.91°,Z=2。  相似文献   

15.
发现于四川农乐的钾锶矾,晶体发育完好,(000)解理完整,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m,一轴晶,负光性,Ne=1.549±0.001,No=1.572±0.001。钾锶矾在盐矿床中是后生矿物,其出现可以作为寻找可溶性钾盐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滑石在加热过程中,当由层状结构转变为单链状结构的辉石时,可有三个晶相:原顽辉石、顽辉石和斜顽辉石。而在正常的滑石瓷中本文认为是以原顽辉石为主晶相。滑石瓷的老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原顽辉石向斜顽辉石转变的结果,在转变的过程中因体积的收缩而产生内应力以改造成瓷坯的粉化和开裂。本文研究了原顽辉石和斜顽辉石的晶体结  相似文献   

17.
富锶文石的发现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富锶文石是文石的变种,其化学式为(Ca,Sr)CO3。二轴晶,负光性,2▽=9,折光率Ng=1.6620,Nm=1.6561,Np=1.5168,D=3.34,H=3.75,比磁化系数为0.32×10-6CGSMcm3/g。矿物为白色,透明,呈细小晶粒状或砂糖状集合体。易溶于稀盐酸。斜方晶系,晶胞参数a=4.61,b=7.89,c=5.78。矿物产于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脉状含铌、稀土白云石碳酸盐岩中,在自然界中产出含锶如此之高的变种是罕见的。该矿物的发现对研究碳酸盐矿物中钙、锶元素类质同象置换机理和晶体光学均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昭通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晶洞中发现有一种黑色板状晶体,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证实为三斜晶系硅铁灰石。这是一种自然界极为罕见的钙铁单链硅酸盐矿物,在峨眉山玄武岩中是首次发现,可能是一种新的成因类型硅铁灰石。晶体测量显示它由8个平行双面组成,其中{100}、{001}单形晶面较发育,FeO*≈20%、且Fe2O3>>FeO、CaO≈20%、SiO2>52%,少量的MnO(2%~3%)。第一世代硅铁灰石呈结晶粗大的板状晶体,与柱状水晶连生;第二世代硅铁灰石呈细粒亮黑色板柱状,与双锥状透明水晶连生。研究认为硅铁灰石是在低温弱氧化偏碱性的环境条件下形成,成矿溶液为富钙铁的高过饱和二氧化硅溶液,主要来自于玄武岩中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镜铁矿等矿物的后期构造应力退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含钙、铁二氧化硅溶液。  相似文献   

19.
水硅硼钠石于1987年在河南省泌阳凹陷发现,产于新生代第三纪含碱岩系油页岩中,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该矿物的空白。水硅硼钠石简约化学式为NaBSi2O5(OH)2。晶体特征是:球粒状及束状集合体,板状、柱状晶体;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Ng=1.534、Nm=1.532、Np=1.512。水硅硼钠石对于解释所在碱矿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某锰矿区的南部,笔者发现三种罕见的磷酸锌矿物——副磷锌矿、磷钙锌矿、三斜磷锌矿。这三种矿物在我国均属首次发现。笔者对这三种矿物作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晶体光学性质、晶体结构、红外吸收光谱、差热分析等方面的测试,所得数据与国外资料对比基本相同。但经多次测定,该副磷锌矿为二轴晶负光性而与丹纳氏矿物学描述不同。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这些矿物的光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