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GIS技术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机结合,形成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技术方案。该系统使执法监察得以高效快速运转,并实行土地动态巡查,从而达到“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线巡查技术是指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连接服务器在线交互数据的一项技术,是近年来逐步发展应用于土地执法较为成熟的技术,对于需要外业调查以及室内审核的项目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更新,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也在提出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式,广东省首次利用已建成的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辅助开展县(市、区)土地变更调查,本文对省级在线巡查系统设计模式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12月29日,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国土资源所监察中队队员进行日常土地巡查,发现有农户在农田里打地基,队员上前询问,农户回答是造楼房,并称已经审批过了。执法队员当即运用手中的GPS设备,在建造现场走了一圈采集数据,并在随带的笔记本电脑中新建了一块巡查图斑。经过系统分析显示,该块图斑属于基本农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谎言不攻自破。这是秀洲区执法监察中队借助于GPS、GIS信息系统,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的一个例子,该系统在提高土地执法精准度上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除了土地执法巡查,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 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和M/S(Mobile/Server,移动设备/服务器)架构的特点,总结了GIS技术在排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以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为基础,介绍了基于B/S与M/S混合架构的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WebGIS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包含管网巡查、管网养护、管网应急管理等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营管理过程,可改善目前排水管网粗放不系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工作的效率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地价评估工作业务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地价更新周期慢的问题,依据各个地价评估模型,在GIS组件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采用C#开发语言实现了基于多参数模型的动态地价评估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功能实现等问题,并以北京市土地为例,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已趋入正规化,各项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普遍存在项目规划设计调查不充分,实施难以有效监管,设计目标完成情况难以落实,档案管理难以规范等不足之处。为转变传统的土地整治低效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基于"互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包含移动巡查填报、移动端采集监管、土地综合项目巡查监管展示和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四大功能模块的土地综合项目动态监管系统,突破了办公环境的限制,实时传输项目的信息,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减少人工作业条件下的人为干扰因素,科学考核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监管,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新县国土资源局从抓土地违法预防入手,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力抓好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明确巡查职责。该局制订了《新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和人,实行分队包片,定人到村、组,各村土地协管员为本村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9.
我市自去年以来,通过建立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将土地执法监察“关口”前移,积极探索建立以防为主,实行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土地动态巡查执法监察模式。特别是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我市对该模式不断完善,进行创新,形成了政府、土地部门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的体制,保障了土地执法动态巡查预警长效机制的建立,减少了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把许多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是完善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机制。落实乡镇、街道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细化巡查目标考核体系。健全执法巡查员及村级协管员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土地执法监察网络。二是完善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部门协作机制。健全公安、监察等部门参与的共同办案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通报案情,研究土地违法形势,协调解决工作配合上存的问题,制定预防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报讯 今年以来,望奎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执法关口前移,执法范同拓展、执法效率提升,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是动态巡查常态化。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扎实推行局领导包乡镇、基层所人员包片执法监察责任制。纵向分段、横向切块,合理划分巡查区域;三级联动、逐级分解,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制订出台土地巡查“零报告”和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快捷报告等制度,提高土地执法巡查的时效性,将违法用地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城乡结合部、国省道两侧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2009年以来,通过动态巡查发现各类土地违法案件24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宁波市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建设实践,对土地执法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系统总体框架和实现功能进行了阐述.系统以“简单、快速、高效、准确”为前提,采用全市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建设应用模式,实现了动态实时巡查、人员车辆监控、违法案件管理、卫片执法检查、综合统计分析、领导督查督办等六大核心功能,达到了全方位管人、全天候管车、全过程管案和全覆盖管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样本准确率极大地影响解译精度,为解决样本采集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以移动GIS、WEB GIS、空间数据库等技术为基础,研究并建立了从外业采集到内业审核的一整套遥感样本采集系统,为遥感解译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用地,荣成市国土资源局在土地巡查中采取了责任管理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明确划分巡查等级和范围。把全市土地划分为两级巡查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公路主干线两侧、大项目用地等被列为一级巡查区,其他地方为二级巡查区。要求责任单位对一级巡查区重点巡查,每周巡查一次,二级巡查区每月巡查一次,每次巡查都要有详细的巡查记录和责任人签字。(2)落实巡查责任。为了形成竞争机制,市局土地执法大队将全市又分成两个巡查片:北片和南区,分别由执法一中队和二中队牵头各分局和镇国土所负责,依法对辖区单位…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精度低、内外业比对脱节、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利用GML技术支持多源异构数据之间的交换特点,建立了一个采用手持机在室外现场核查采集疑似违法违规用地数据,并将核查信息实时回传给室内监控中心的土地执法监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地实时土地执法督察.  相似文献   

17.
在汝州市国土系统,只要提起大峪国土资源所,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虽然该所深处山区,交通不便,管辖区域广,但土地管理、信访纠纷、土地巡查、土地执法等工作年年名列前茅。连年来,该所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乡所”、“土地执法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面向土地、矿产、森林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信息化、高效化、规范化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手机终端、微信平台、CORS高精度位置服务等现代测绘手段,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国土资源立体监察新模式。通过探索省市县乡四级执法监察信息互联互通、执法监察与国土资源其他业务工作的互联互通,研发了四级联网管理系统、移动动态巡查App、微信公众举报平台、执法核查系统等,规范了执法监察工作的业务流程。旨在提供信息化条件下执法监察协同监管服务,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实现违法案件的常态化监测和高效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曹县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以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在抓好普法宣传,增强人们依法用地的同时,加强了土地执法的动态巡查工作。该局将全县划分为4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又划分为3个责任组,明确了巡查职责,规定了办案时限,层层落实分解责任。根据案发程度确定巡查等级,一级巡查区主要包括公路交通要道干线两侧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二级巡查区包括村庄周围土地和一般耕地;三级巡查区包括县城区内和乡(镇)政府驻地的国有土地。土地监察大队每半月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一次动态巡查,对违法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设…  相似文献   

20.
临颍县杜曲镇国土资源所,为了确保在土地执法巡查中不留死角,结合该辖区和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片包干、分级巡查责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