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变形监测逐渐走向常态化,由于多种原因,重大市政工程变形监测由多家单位实施,存在监测基准、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建立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变形监测技术体系十分迫切。文中对重大市政工程变形监测中沉降监测进行重点研究,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沉降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全市沉降监测"一张网",编制出《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设施及周边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规定》,建立了变形监测信息系统,实现了统一的沉降监测基准、统一的技术要求、统一的数据平台,为《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是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资源与环境由对立走向统一的焦点之一。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系统的监测、研究与防治工作起步较早,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需要认真的总结与深刻反思。本文仅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提出了个人意见。 上海市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动态监测已四十年,对地面沉降规律、机理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成果。现在,上海市地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13,(2):6-6
近日,在上海市召开的全国重点地区地面沉降联防联控工作会议上。省厅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江苏省厅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防治区域合作协议》。这是继2004年两省一市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信息通报与发布协议》后,再次联合开展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区域合作。省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潘圣明出席会议并签约。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是上海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对上海市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解放后.上海市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1965年,通过大规模压缩地下水开采、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地面沉降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加大,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地面沉降又呈现出微量增长的态势,为此,“十五”期间,上海市进一步采取措施,开展地下水专门回灌工作,并针对工程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开展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地面沉降研究领域并加强了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要使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难以实现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标志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将有法可依,将进一步规范地面沉降防治与管理工作。本文将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回顾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措施开展所取得的效果,并对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管理与法制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孙文盛副部长一行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蔡育天局长、张阿根副局长、罗定一副局级巡视员等的陪同下,来我院考察了地面沉降防治及监测工作。 考察过程中,张阿根副局长汇报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及监测工作情况,内容包括上海地面沉降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11~12 April 2017,Shanghai China)"国际城市地质学术研讨会"是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发起,依托国土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上海地面沉降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主办的学术会议,旨在提供城市地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深入探讨、研究城市地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地面沉降及地下水位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强  王威  易长荣 《地下水》2007,29(5):101-104
地面沉降是天津市当前最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影响着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维护,不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天津地面沉降研究结果业已表明地下水超采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大范围、长时间监测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及地下水开采状况是进一步开展地面沉降机理分析、预测地面沉降趋势并采取合理防治措施地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天津市一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情况,为我国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摸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蔡田露  卢毅  刘明遥 《江苏地质》2021,45(3):290-298
地面沉降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多手段融合立体监测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探讨在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的当下,各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可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质》2014,(2):46-46
本刊讯(段金平王晓铀)日前,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申通地铁集团联合召开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和信息共享工作会议,对近两年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和信息共享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围绕落实《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相关工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强轨道交通沉降监测与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土资源》2005,(3):F0002-F0002
200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副市长概括杨雄,在上海市房地资源局局长蔡育天、副局长陈华文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外淮的“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展示馆”,听取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充分分析了上海海岸带陆域和水域大量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以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为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结构,共划分出了10个工程地质层和19个亚层及次亚层,分析得出了主要特殊土体有冲填土、软土、液化砂土等。文章评价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条件,受古河道切割影响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为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为沿江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上海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地质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取得的基本经验,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并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新形势下城市地质工作的宗旨,原则、重点方向与基本做法等,从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简要论述上海三维地质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升级的目标、升级的主要功能。重点对系统升级过程中涉及的海量数据管理、三维建模技术、地上与地下一体化集成、4D模拟、三维模型的发布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也为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为摸清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地质现状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在系统整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区内存在的重点地质问题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发展,结合国内相关地区的调查经验,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内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地质取样和测试分析进行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的建议,并对具体采用的调查技术和调查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浅谈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在湖北黄石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但是,地质资料的分散保管、各自利用的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纳入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主流程,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的正常汇交;(2)建立了城市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方法;(3)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4)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以地质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集群和深度开发服务。同上海市相比,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具有独自特点:将地质数据分为11类,计100多个数据类型;建立了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城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业城市矿政管理与服务模型;对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步集群化,即地质资料目录收集齐全→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齐全→建全试点数据库→建好地质三维模型→地质资料、数据、图形、模型的管理和分析评价;建立了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方法,对全国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物地质资料与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并列为三大地质资料.长期以来,地质资料馆以各种账本来记录某种实物地质资料数量有多少、从何处采集、由谁送采、是谁施工等信息.这些账本交流范围十分有限,从而影响了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网络技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来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上海及其邻区活动断裂构造及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特点的研究,论证了上海及其邻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构造背景与成因机理;指出: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存在与活动是诱发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文中明确指出了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研究在相关地区进行潜在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的地面沉降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沉降洼地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防汛、城区地面积水、重大线型工程差异沉降影响等方面对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面沉降也通过洪涝、潮汛等显性灾害的成灾风险与致灾频率的增加,而体现出缓变型灾害的本质。上海目前已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有序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市整个陆域与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并融入了自动化测控与GPS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同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深化城市地质工作,并注重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经济发展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朱良峰  崔悦  潘信 《岩土力学》2006,27(Z2):633-636
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是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通过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和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分析,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抽象、概括为“两个层次、四大类别”。“两个层次”是指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解释成果数据这两个层次;“四大类别”则是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分为地理空间数据、原始勘察数据、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等四个大类,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和原始勘察数据属于“原始数据”这一层次,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属于“解释成果数据”这一层次。论文还按照地质数据所涉及的专业标准,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划分为多个专业库,这可满足不同专业的工程人员的应用需求。根据三维地质建模的要求,特别提取出经特殊解释后的三维建模数据,以实现对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与分析。这种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案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三维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海域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1973年以来,在东海及长江口海域进行的大量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解其他单位所做成果,对长江口海域的地质灾害开展专项研究,结合海域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和查明海域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为海域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减灾提出对策,为长江口海域、上海浦东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