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以3种典型谱型分别讨论了双峰谱型下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胶州湾实测双峰海浪谱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谱分析,探讨了双峰谱型海浪的波要素概率分布及其群性特征,并与单峰谱型海浪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双峰谱的合成波高,周期与实测值的比较,对采用能量迭加式的式(9)和式(8)进行一些讨论,主要结果列于本文最后一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胶州湾实测双峰海浪谱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谱分析,探讨了双峰谱型海浪的波要素概率分布及其群性特征,并与单峰谱型海浪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双峰谱的合成波高、周期与实测值的比较,对采用能量迭加方式的式(9)和式(8)进行一些讨论,主要结果列于本文最后一节.  相似文献   

4.
双峰谱型海浪的波高和周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把这些资料以波高和周期的相关系数为参数分布5组,讨论每组双峰谱型下波高、周期的统计分布,并探讨了相关系数对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海深水区波浪实测资料,对双峰型海浪谱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双峰型海浪的波高、波向、谱峰周期、出现时间和常用双峰谱模型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峰型海浪出现时波高普遍小于2m,其涌浪部分谱峰周期约11.37s;Ochi-Hubble谱在南海的适用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把这些资料以波高和周期的相关系数为参数分成5组,讨论每组双峰谱型下被高、周期的统计分布.并探讨了相关系数对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对南海北部三次台风过境期间基于浮标观测的海浪谱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部分成熟的台风海浪谱为单峰结构,但实际上在台风海浪的成长和衰减阶段,双峰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双峰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浪和涌浪的叠加以及不同波分量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能量密度的成长率对谱型变化进行高效的预报。此外,台风海浪的主要波向依赖于台风中心相对观测点的位置,而波向的分散情况在相距台风中心较远的区域无明显规律。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六参数波浪谱型拟合双峰谱,其拟合效果相较于前人的谱型更好。通过验证,形状参数和谱宽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然适用于单个谱峰。通过分析谱参量的变化特征,证明了谱参量不仅与台风强度和台风路径相关,还存在很强的交互相关。最后通过拟合海浪谱数据,本文得到了台风影响下海浪有效波高和有效周期之间的成长关系,这对海洋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峰谱型海浪的统计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分析讨论了双峰谱形下波高、周期的统计分布,以及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及混合浪的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的计算问题,得到若干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响水测站2017年的实测波面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法进行海浪谱估计。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双峰谱型的样本谱322个,计算海浪谱参数,并与通过实测波面统计得到的波要素进行对比,验证谱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将海浪谱标准化,得到响水海域平均无因次谱曲线并求出对应的谱参数。基于低频分谱与高频分谱叠加的思想,采用4种经典的理论海浪谱模式对实测双峰标准谱进行拟合并确定相应参数,比较不同理论谱的拟合效果。通过计算发现采用Neumann谱与Jonswap谱组合的方式可以得到较好的拟合效果,对我国其他类似海域双峰型海浪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峰海浪频谱的一种表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低频分谱和高频分谱叠加的思想,提出了双峰海浪频谱的一种表示。所用的分谱形式为以便于确定的物理量为参数的Neumann型谱形。给出了由实测双峰谱的特征量确定分谱参数的合理途径,解释了以往双峰谱表示中高频部分过高估计的原因并予以解决,最后应用于胶州湾和南海西沙海域的实测谱。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双峰海浪频谱的表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培基  胡泽建 《海洋学报》1988,10(5):531-537
本文分析了胶州湾实测双峰海浪谱的谱形特征,提出了一个含6个参量的双峰海浪谱公式,谱中的参量由已知实测双峰海浪谱的特征量来确定,经用胶州湾实测双峰谱的拟合检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双峰海浪谱公式能适应表示不同情况下于胶州湾内发生的双峰海浪谱,其中最大偏差指数绝对值不超过30.0。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胶州湾实测具有双峰谱型波要素的一些统计特性作了初步分析,并指出在所讨论的内容范围内双、单峰谱型波浪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对于各种涉海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还是对于它们的防护而言,最大波高的预测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常用的海浪预报模式多以相位平均模型为主,其能直接给出的计算结果是海浪谱,因此基于海浪谱给出合理的最大波高估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波陡、谱宽等参数对最大波高公式的影响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知,然而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单峰谱开展,尚没有考虑包括双峰谱在内的海浪谱型最大波高公式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浪谱对最大波高的影响特性,进而提出了海浪谱谱型的参数化定义,最后给出了考虑谱型因子的最大波高公式。  相似文献   

14.
对ENVISAT ASAR level2算法固有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空间局的ENVISAT ASAR level 2算法是从合成孔径雷达(SAR)单视复图像反演涌浪方向谱的算法.该算法假设双峰海浪谱的SAR图像交叉谱是涌浪的图像交叉谱和风浪的图像交叉谱之和.实际上双峰海浪谱的SAR图像交叉谱中还有一个混合项,正是该混合项导致ENVI-SAT ASAR level 2算法有固有误差.利用遥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海况条件下该算法的这一固有误差,结果表明,只有在有效波高较小、或风浪的成分较少、或双峰海浪的传播方向较靠近SAR距离向、或波长较长时固有误差才较小,ENVISAT ASAR level 2算法对海浪谱的反演才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浙江苍南近岸海域一年实测波浪资料,统计分析了波参数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了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波浪平均持续时间和波高的关系,对波浪能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台风“利奇马”期间典型台风浪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以谱峰周期5~9 s的轻浪为主,年平均有效波高为1.25 m,年最大波高为10.80 m,常浪向为E,强浪向为ENE。特征波高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符合典型的瑞利分布。有效波高2.7 m以下的非台风、非寒潮期和4.1 m以上的台风期,波浪平均持续时间随波高的增大呈指数衰减,且有效波高在4.1 m以上的台风期的波浪衰减速率高于有效波高在2.7 m以下的非台风、非寒潮期。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最大波高、谱峰周期、谱峰密度呈现基本同步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最大谱峰密度为55.10 m2/Hz;台风影响前、后的波浪谱型均呈双峰谱,台风影响最显著期间的波浪谱型呈单峰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提供了沿岸带陆地地质条件,沿岸沉积物的重矿物成分及粒度成分的基础上,对沿岸沉积物的纵向和横向变化进行了讨论。入海冲积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榍石型和透闪石型,前者的频率曲线呈双峰,后者为单峰。  相似文献   

17.
由模拟波面分析双峰谱型海浪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随机波分析方法,由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对美国国家浮标44008站2002年6月一典型的双峰海浪谱资料进行谱分析.以实测平均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波面估计谱与实测谱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实测海浪谱密度,统计波特征量的周期概率分布,得到理论周期概率密度与估计周期概率密度分布相符较好,且与模拟波面的波周期分布也较好的一致.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56-1977年华北与胶东半岛夏季风和东太平洋赤道海温做出交叉谱分析。7月份,华北与胶东半岛夏季风为双峰型分布,而8月份为单峰型分布。华北和胶东半岛夏季风与同期东太平洋赤道海温存在明显的总体负相关,尤以7月份最为显著。同调谱的计算结果表明,从2月(4月)开始,赤道海温就已经持续作用于7月(8月)的华北和胶东半岛夏季风,其中以4年左右周期的中频反相耦合振荡对总体相关系数的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约2年周期的高频反相耦合振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956 pitch-roll wave track buoy 测得的资料,研究由风暴引起的向岸风作用下的海浪方向谱的某些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海浪方向谱相对频率和方向的分布多为双峰谱;中频段组成波平均波向对局地变风速和变风向产生响应,使其平均波向与风向趋于一致,高频段和低频段组成波平均波向对变风速和变风向基本不产生影响;谱峰频率对应的特征波平均波向频率分布与风向频率分布符合良好;在风浪消衰过程中,由于远离测点外海波场的影响,使海浪有效波高衰减缓慢。  相似文献   

20.
pH对两种光谱类型的R-藻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藻中的R-藻红蛋白(R-PE)在可见区的吸收光谱有三峰型和双峰型两种光谱类型。三峰型R-PE只存在于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的高等红藻中,双峰型R-PE主要出现于红毛菜纲(Bangiophyceae)的低等红藻。用pH为2.0—11.0的磷酸缓冲液对上述两种类型的R-PE进行处理,其结果是在生理pH范围内,它们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是稳定的;在pH>9.0的情况下,三峰型R-PE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仍表现稳定,而双峰型R-PE的吸收光谱则表现出明显的改变。在大约540nm波长处,原来为吸收肩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类似吸收峰的弯曲。这表明两类R-PE在结构上确有着一定的差异,是两类天然存在的产物,这在红藻中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