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丁庄水源地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东南部,是城市主要水源地。通过对该水源地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及地下水资源质量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丁庄水源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区域内主要污染类型为无机污染,未发现有机污染现象,同时区域内存在总硬度、硫酸盐、三氮等污染呈缓慢上升和面状发展趋势。应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质监测,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合理划分地下水源地保护区,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为该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1)
西安市临潼区村镇水源地包括8个饮用水水源地,设计总供水量1.47万t/d,服务人口约14.1万人,地下水质量综合类别多为IV或V,主要超标项目是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和钠。通过对临潼区8个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水源水质和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总结水源地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源地保护措施建议,为临潼区及西安市其他区县后续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斜坡地带重要的饮用水源,其中黔中镇宁县北部存在大面积地下水中硫酸盐超标地区,导致了当地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岩相古地理分析、水化学分析、D、18O、34S同位素测试、岩样测试、岩心观察等技术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中硫酸盐(SO_4~(2-))浓度在30~1100 mg/L,平均值为221.78 mg/L,呈现高度富集SO_4~(2-)的特点;在区域相对隔水层以上,不同类型地下水中SO_4~(2-)浓度大体具有机井上升泉下降泉溶潭地下河出口基岩裂隙泉表层岩溶泉的规律;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中SO_4~(2-)的来源,表层岩溶泉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高硫酸盐样品中硫酸根的来源主要为石膏溶解。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掌握了研究区膏岩层分布及含水层结构特征,通过建立"越层找水"模式,采取下层低硫酸盐含水层,获取合格饮用水源,可有效解决当地水质性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查清罗城县地下水情况,根据罗城县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水质特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总硬度、氨氮、铁和锰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同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城县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和矿山开采区)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地下水质良好,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园区有1个点位地下水水质超标,超标因子为总硬度;矿山开采区地下水质情况较差,有2个点位监测因子铁、锰超标,为Ⅴ类水。最后,针对罗城县地下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水源热泵的应用,宏观上未充分考虑地下水水源地的分布,微观上未注重应用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回灌率低造成了水资源浪费。本文针对北京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浅层含水层导水系数、有效导水系数、地下水中的铁和总硬度为评价因子,以水源地保护区及补给区、地面沉降中心区为约束因子,利用叠加分析技术,将平原区分为适宜发展区、较适宜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为水源热泵的理性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亳州市城南水源地26组地下水质分析检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多项综合参数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水质评价结果,水样检测出超标组份主要有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Fe、Mn、硝酸盐、亚硝酸盐、F~-、Cr~(6+),其中,总硬度、溶解性总体、Mn、F~-四组分超标率较高,在30%以上。水样综合水质评价结果均为较差水,除去Fe、Mn、F~-三项原生高异常组分后有37.5%水质为良好级水;并对深层松散岩类孔隙水进行分区评价,简析地下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韩旭 《城市地质》2010,5(2):32-35
总硬度是地下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北京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存在总硬度超标现象。本文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影响总硬度的主要因素,分析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河南省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类型进行了分区,并浅析了其成因。河南省浅层地下水主要的水化学类型为矿化度≤0.5的重碳酸盐型为主的淡水和矿化度0.5~1.0重碳酸盐型为主的淡水两种,合计分布面积为147 202km~2,占全省面积的88.85%。总硬度小于200mg/L居多,全区地下水以腐蚀性弱为主。基岩山区及山前岗地、地下水强径流带等地区分布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型水,远离山区及地下水径流迟缓地带分布高矿化度重碳酸盐—硫酸盐型水,人类活动强烈的城市区氯化物、硫酸盐型水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江油市规划应急水源地及其上、下游采集地下水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共采集15个样品。结合主离子浓度、Piper图及沿程变化对该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上、下游地下水水化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属硬度水和极硬度水,TDS平均值为281.446 mg/L,其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Na++K+次之;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Cl-较少;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a2+。在沿程变化上,自上游至下游,地下水TDS及主离子均有整体增加的现象。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2+型变化为HCO3-·SO42--Ca2+·Mg2+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5年的监测资料,对新乡市全市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项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等多项指标均有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7.5%、74.5%和63.8%,最大超标倍数为3.02倍.综合污染程度评价表明,新乡市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璧山县、铜梁县等9个区县地下水为对象,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进行了单项组分评价和质量综合评价,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以HCO3-、SO42--Ca2+、Mg2+型和HCO3--Ca2+、Mg2+型为主,地下水质量不容乐观,超标率达到了78%,地下水中总硬度、硫酸盐、锰等因子的背景值较高,超标显著,亚硝酸氮和氨氮的超标率达到了18.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6.5倍和44.9倍。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地下水调查的水质分析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为全国较差的地区,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多分布于该区内陆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水污染主要呈点状、线状分布,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等。  相似文献   

13.
喀什平原区位于我国最西部,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硫酸盐含量、硬度和总溶解固体量普遍偏高。以此次采集的地下水化学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喀什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统计、对比以及饱和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区内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表明,区内SO_4~(2-)含量为81.62~1 757.13 mg/L,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规律;沿地下水流方向,SO_4~(2-)浓度由西至东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大于零,而石膏及硬石膏饱和指数小于零,说明硫酸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对石膏和芒硝的溶解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喀什平原区发展和规划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苗迎  孔祥胜  宋朝静 《中国岩溶》2015,34(3):228-233
为了深入研究南宁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情况及地下水质量演变的主要水化学过程,文章采集南宁市区22组孔隙水和7组岩溶水,检测pH值、阴阳离子、溶解性总固体(TDS)和总硬度等化学指标,探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pH平均值均小于7,两种水TDS和总硬度基本一致,主要的阴离子(HCO3-、Cl-、SO42-)中含量最高的是HCO3-,平均分别为68.08 mg/L和106.68 mg/L;对于阳离子(Ca2+、Mg2+、K+、Na+),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均表现为Ca2+≥Na+>Mg2+>K+,其中Ca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04 mg/L和31.34 mg/L;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通过风化-溶滤作用与混合作用形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水;地质环境背景是地下水pH值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越来越重要,pH值和水化学类型改变均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矿企业增加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资料,查明了乌鲁木齐北部平原内水文地质岩性结构、地下水分布状态,不同富水地段含水层特征参数等,并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评价区内赋存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由单一结构潜水向双层或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演变。评价区潜水和浅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Ⅳ类或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较深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Ⅱ类。评价区浅层的潜水或承压水水质较差,较深层的承压水可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6.
无棣县地处山东省最北部,地势低洼,多为滩涂及盐田,受海潮漫溢影响严重。选取了14个点位、22项检测因子共计308个数据,对无棣县浅层地下水常规组分背景值进行研究,分析常规组分的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并对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普遍超标,境内主要为微咸水和咸水;存在工业点源及农村面源污染,部分地下水能够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大部地区水质为"极差"。  相似文献   

17.
孙悦  冯启言  许公瞻 《地下水》2008,30(4):54-56
枣庄市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多年的超采造成了十里泉及丁庄主要岩溶水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并诱发了地下水污染、岩溶地面塌陷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枣庄市岩溶地下水21年的监测资料,揭示了枣庄市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岩溶地下水水位呈现季节性和多年变化特征,其中,岩溶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多年水位变化受降水和开采量的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场取样分析,对张集水源地重要补给水源孔隙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区分,分析了潜水动态特征及其对水源地开采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出主要结论:(1)孔隙水水化学类型虽然较复杂,但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其次是Na+ 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类型,局部地段点出现Cl-含量较高的地下水类型;(2)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以及高锰酸盐等组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超标;(3)水源地开采后,孔隙水为水源地重要的补给水源,在制定水源地环境保护方案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罗山自然保护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玺  程旭学  马岳昆  李戍 《地下水》2012,(1):23-26,79
罗山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林区。通过对罗山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统计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罗山浅层地下水中HCO3-和SO42-绝对含量较高,为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以罗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地下水化学类型特征及演变规律;地下水中的Mg2+、Na+、Cl-、SO42-、NO3-和TDS的相关程度很高,主要是来自沉积砂岩、板岩中的长石、石英和绢云母;区内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水的总硬度普遍超标,咸水区对人体有害的氟化物含量超标,部分微咸水区的氟化物含量超标,淡水区未出现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是黄河的重要补给水源,然而其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认识还十分有限。通过采集玛曲潜水、河水和黄河河道沉积物,系统研究了玛曲高原区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河水和潜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低,分别为72~195 mg/L和207~459 mg/L,水化学成分以Ca2+和HCO3-为主,水样中砷浓度为0.46~17.7μg/L。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和河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河水相对潜水富集δ18O和δD。河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而潜水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作用的影响。潜水水样SI白云石小于0的占68%,表明潜水中白云石处于不饱和状态。某些潜水砷含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沉积物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而砷的来源可能是玛曲河道和浅层松散沉积物中吸附态砷。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黄河上游玛曲段地下水的来源及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