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翟文杰  吴戈  韩绍欣 《地震学报》2004,26(3):334-339
历史地震资料是进行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地震事件的认识水平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们对地震的描述,只是在人类发明了地震记录仪后,才能有比较完善的地震目录产生.在此之前,对地震参数的确定,只能依据地震发生时,在地面上所造成的地震遗迹和文字史料来综合确定,用地震烈度表来衡量该地震事件的地震强度,给出历史地震的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2.
湖北浠水核电初可研阶段地震地质专题中涉及1634年3月30日罗田51/2级地震,我国3个主要的地震目录<中国历史强震目录>(1995年),<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和<中国地震目录>(1960年,李善邦)对这个地震记载的震中参数有差异(表1 ,为了工程的需要,我们对这个地震参数重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研究余震对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根据主震目录和原始地震目录用最大似然方法估计了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NAFZ)的地震危险性参数(λm、b和Mmax)。主震目录是使用窗口方法朋原始地震目录中去除余震编制的,原始地震目录是由1900 ̄、992年仪器检测地震和1000 ̄1900年发生的历史地质组成的。对于主震目录的事件而言,泊松过程是适用的,而对于原始地震目录则不适用。本文论证了使用主震目录和原始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震观测台网的加密,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越来越完整。本文以地震资料丰富且研究程度较高的唐山地震为例,尝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直接确定断层面参数。将小震确定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唐山地震序列,对其断层面参数进行分段拟合,其中唐山断裂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13.4°和81.9°,唐山断裂北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31.4°和89.1°,滦县段走向和倾角分别为125.1°和76.2°,卢龙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46.1°和89.3°,宁河断裂走向和倾角分别为246.6°和81.8°。将所得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今震源机制解参数研究的误差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活跃且地震定位精度较高的地区,中国地震台网统一地震目录可以广泛应用于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历史强震目录的复核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对1988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简目》所收录的福建历史强震目录作了全面的修订。增、删、改地震16次,占原目录同一时段地震数的61.5%。本文通过核查,分析地震史料,利用中国东部烈度衰减规律,参考现今闽台地震的实际烈度资料,并考虑台湾强震波及影响,对历史强震参数变动较大的11次地震进行了复核与评述,认为其大部分地震参数的变动是需要商榷的。为此,对所增、删、改的地震分别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是经过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衰减关系的确定,以及基岩地震动参数的计算而作为基础资料的历史强震目录,同时也是通过历史地震记载的分析得到的。然而,在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而现有的不确定校正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本文设想仅仅利用历史地震的史料记载,依据最大似然法,计算场地的各不同年份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危险性。以怀来、河间、唐山、承德、宁晋、石家庄为例,并仅仅以这些场地的历史记载为依据,不考虑推测的影响烈度,计算这些场地的危险性分析结果,并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结果进行比较,由此来说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瑞生  王彬 《中国地震》2005,21(2):280-284
上世纪50、80年代,我国曾两次广泛搜集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及各省区《地震资料汇编》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960年、1995年等4版强震目录,它们反映出我国历史强震活动及其灾害的基本状况,是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研究的基础资料。但因资料分析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致使一些地震参数判定有误,并丢失了大量的中强地震:①历史记述之真伪判定与取舍;②无破坏性文字记述的所谓“有感地震”的分析处理;③地震震中、强度及其精度判定。本文以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为据,对照1995年版《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以下简称《95目录》),就以上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官幼雄 《华南地震》2019,39(1):71-75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防震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论文利用安全性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省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以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中强地震目录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地质构造特点和断裂特点,划分潜在地震源、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地震发生概率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地震带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具有发生7.5、 6.5、 6.0、 5.5级级段地震的发震条件,其中沿海地区是广东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区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宁夏6级以上地震的历史记载和各版地震目录,对历史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对固原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进行实地考证。最后通过研究分析对部分历史地震参数作出复核和校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中国地震在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十四种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参数。这使我们能在纵(1903——1985年同一仪器的连续记录中),横(戈丁根台目录、中国目录以及世界主要的十四种目录)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在查阅历史地震记载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历史记载的辨别;(2)地震历史记载资料评价的应用;(3)无震历史记载的查证;(4)历史行政分区和地名考证的应用。在历史地震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确定之后,确定的地震参数才可信、可用。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some opinions related to amending and compiling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 are proposed. They include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catalog should be based on historically recorded facts; (2) we should consider the accuracy that could actually be attained through the us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3)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field survey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4) use engineering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to develop research in historical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3.
依据历史地震文献,对滦县历史上发生的2次6.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依据文献记载,提出这2次地震的序列特征。结合本地历史有感记载和唐山地震前滦县地区仪器记录地震的本地地震资料,分析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河北省境内几次7.0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对发生7.0级以上地震震中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柳存喜  黎莎  刘冠男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2):306-315,330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讨论龙泉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2)利用高质量的波形数据对主震位置进行重定位;(3)根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的三维vP、vS以及泊松比(σ)模型分析了孕震构造和流体影响,以及(4)利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分析了固体潮与地震触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次MS5.1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震中坐标为(30.732°N,104.529°E),震源深度为15.12 km;震源位于高-低泊松比过渡带附近,并伴随着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初步推断与深部流体有关;同时,固体潮在断层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变化,也可能与本次地震的触发密切相关,暗示着在地震发生前龙泉山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深部流体侵入作用、强震同震效应以及特定孕震构造环境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导致本次地震触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In the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only 14 M4.7 earthquakes (ex-cluding aftershocks and other main shocks in the swarm) occurred from 1970 when microseismic observation net was buil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obj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law of earthquake series distribution in a region based on these data. However, from the antiquity in China, Jiangsu is an area with flourish economy and a galaxy of talent and culture. In Jiangsu, historical data are so c…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7年内蒙古包头地区8级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宗笙 《地震学报》2013,35(4):584-603
公元前7年11月11日(汉成帝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 长期存在分歧, 也没有学者开展过调查研究, 中国地震目录均未收入. 考古发现包头市麻池周边汉代部分木椁墓中木椁四周填塞的碎砖瓦陶片及文字瓦当, 是房屋毁坏以后的建筑垃圾和日用陶器残片的混合物, 这些房屋是在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到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以后在麻池古城(汉五原郡)建成的. 上述房屋的毁坏发生在西汉晚期的墓葬稍前. 房屋毁坏的原因, 可排除自然因素、 战争及人为破坏, 更可能是由于突发性的地震灾害所致. 公元前7年地震正好发生在这一时期, 并使北边郡国30余处坏城郭, 凡压杀400余人. 根据木椁四周填塞碎砖瓦陶片的汉墓分析, 麻池古城房屋、 殿堂遭受严重破坏, 死亡人数达200人以上, 地震及其它天灾人祸, 使麻池古城逐渐衰退, 最后荒废. 结合大青山山前断裂所形成的距今2 000年前的地震形变带遗迹综合分析,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地震宏观震中在麻池一带, 震中烈度为Ⅹ度, 震级达8级, 命名为内蒙古包头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震资料在核动力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三个核工程安全性评价为例,论述了运用历史地震及其资料对在核工程厂址近区域发生地震的确认及其对厂址的影响;区域范围内大震震中区的确认;对SL-2估计以及历史地震在SL-2确定的原则,历史地震资料在SL-2确定的不确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枣庄市地震志》编写中存真求实、广征博采,在系统追溯历史地震对枣庄市影响的同时,全面记述枣庄市地震地质环境和全市地震事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就地震志篇目和人物章节的设置、资料收集、历史地震资料的完善以及矿震研究等方面,认为市级地震志的编修应突出地方地震工作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灼华 《华南地震》1991,11(1):70-75
本文对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71/4级地震的史料作了大量的增补,从而为分析研究这次地震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