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折射方法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被认为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勘探领域.潮汕坳陷已有丰富的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但是由于多次波干扰严重,获取的反射波速度精度低.潮汕坳陷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中包含丰富的折射波数据,但是很少人重视多道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信息并利用他.在此我们通过编写处理程序拾取了折射层的地震速度.试验测线所在海区的水深在600-800m,测线的最大偏移距为6 250m.测线所测的第三系地震折射波速度为2.0-2.5km·s-1,与潮汕坳陷其他地方的第三系地震波速度基本相等.但是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在3.5-4.2km·s-1,低于潮汕坳陷中东部中生界的地震波速度(4.0-5.0km·s-1),预示潮汕坳陷西南部油气储集物性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57-2004年间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亚速海、黑海和里海完成的地震测深-折射波法(гC3-мпB)海洋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关其深部构造的信息。在离震源不同距离记录到的震波场的分析使我们查明了来自地幔顶部、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内部主要岩层的折射波和广角反射波。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南海盆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横穿西南海盆的地震剖面,结合声纳浮标资料获得的海盆中沉积物及基底的速度结构,同时结合陆上的钻井分层,并与邻区的沉积盆地地层进行对比,在西南海盆中划分出T2、T3、T4、、T5、Tg5个反射界面。T5界面之下的沉积层对应的年龄约为27Ma,即西南海盆在早渐新世开始扩张;T4界面以上的沉积在海盆中基本呈披覆式沉积。因此,海盆信止扩张的年龄应该在16Ma左右,即西南海盆的扩张时段为早渐新世-中中新世,穿过中央海盆的地震剖面显示海盆中的沉积结构与西南海盆相似,由此推测这两个海盆的海底扩张时代相近,可能是同一次海底扩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深海资料浮标太阳电池供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海资料浮标(以下简称深标)电源技术是深标重点攻关技术之一。第20号深标全面采用太阳电池供电,在我国浮标太阳能电源应用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深标鉴定会上,专家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解决浮标供电的发展方向。本文扼要介绍深标太阳龟池供电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组成,设计依据和参数,特性测试及使用情况,供今后的浮标电源系统设计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科学家们证实,实时获得的重要的海流资料可以导致更准确的短期气候预报。 西雅图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声学仪器系统能感测从海表到820英尺(1英尺=0.3048米)深的海流。这种下视声学多普勒海流廓线仪已用于赤道太平洋上一个系泊深海浮标上收集和处理海流资料,每天8小时通过卫星把资料发送到西雅图的实验室。赤道海洋海流输送热量,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是评价短期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 自1979年以来,使用一系列悬挂在系泊浮标附近不同深度的机械海流表测量赤道太平洋海流。数据储存在仪表中,但几个月才能分析一次,因为调查船巡视浮标需要时日。  相似文献   

7.
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特征通常以地质资料进行描述,而很少以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描述。或仅利用某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利用多波束、侧扫声呐、单道地震、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和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针对胶州湾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近海湾口潮汐沉积典型的地球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Argo剖面浮标观测资料的接收、处理与共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不仅承担着中国Argo计划的浮标布放任务,而且还承担我国浮标资料的实时接收和处理,同时,还兼顾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布放的浮标观测资料的延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资料及时分发到用户手中。文章将就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对浮标资料接收、处理和分发过程等作一系统介绍,以帮助用户对Argo资料有一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国际浮标资料的应用前景,指出建设国际浮标资料处理系统的意义,阐述建设国际浮标资料处理系统的建设原则和实施过程,旨在为同类软件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折射波的虚拟射线理论,根据该理论,只要已知地表层的速度,即可直接由折射波信息提取地震参数,从而可实现折射界面的反演。文中通过实际介质模型的计算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南次海盆声呐浮标地震测深资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萍  阎贫 《海洋科学》2003,27(9):35-40
利用声纳浮标资料,得到了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壳的速度结构。确定海盆中沉积物的速度为1.6~3.9km/s,基底顶面速度为4.2~6.8km/s。确定海盆中存在洋壳。海盆中基底起伏较大,埋深为4400~5700m,很多地方的基底上只有一层300~500m厚的低速沉积层,而缺少其它上第三系的沉积物。海盆中沉积物的厚度为300~1500m,时代为晚渐新世~第四纪,由此推测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开始时间应该为早渐新世。  相似文献   

12.
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的现状及问题的提出海洋资料浮标由于它具有无人管理、长期、定点、连续观测、实时传输、资料可靠及费用低等一系列优点,毫无疑问,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正日益受到我国海洋界的重视。随着我们国家浮标研制工作的迅速开展,海洋资料浮标网的建成,如何定义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船和浮标观测数据的比对方法以及比对数据的处理;根据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船和浮标比对的结果评价海洋资料浮标的工作性能等问题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想就海洋资料浮标的资料有效接收率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3.
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向东通过西沙海槽与南海西北次海盆相通,其近东西向的展布形态明显异于深水区其他凹陷的NE-NEE向形态,为了弄清其地壳结构,从而更好地分析凹陷的结构和演化机制,这里根据深反射地震资料、VSP资料和最新重力资料对长昌凹陷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模拟.结果显示:长昌凹陷北侧地壳厚度为22~24 km,南侧地壳厚度约20~22 km,从两侧向长昌凹陷中央地壳厚度逐渐减薄,最薄处只有2.8 km;莫霍面深度与沉积基底呈镜像关系,沉积基底最深的地方莫霍面深度最浅,最浅深度距海平面13.8 km;凹陷中央东部存在一层厚约4 km的下地壳高速层,该层在地震剖面和层速度剖面上均可识别.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北部深部构造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OBS资料作约束条件对南海东北部的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重力资料和多道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获取比较理想的莫霍面深度,地壳厚度,中生代沉积基底面,新生代沉积底界面等地壳结构信息,研究发现该区中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模式与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模式不同,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仝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基底与莫霍面呈正相关,而新生代沉积基底则与莫霍面呈明显的镜像关系。中生代地层不受边界断层控制。中生代沉积坳陷边界实质上是残留的中生代地层的边界,中生代沉积盆地具有大型坳陷沉积特征,而新生代盆地为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5.
折射波时延法假设折射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和折射面起伏不大,且同时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延迟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折射波相对时延法。利用共炮点道集相邻接收点的折射波时差和共接收点道集相邻炮点的折射波时差,实现了炮点相对延时和接收点相对延时的独立求取,并利用已知控制点上的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值,结合基点网平差方法,把相对延时转成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量。同时,通过对相邻两道记录进行互相关确定相邻道的折射波时差,避免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连续追踪同一折射层来拾取初至时间的困难。对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表明,相对时延法克服了常用时延法的不足,对折射层速度变化和折射面起伏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潮间带低速层中高速埋伏岩体计算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某些沿海潮间带区域的低速层中常存在一定数量的巨大高速滚石埋伏岩体。这些埋伏岩体会给工程地质勘察带来很大的困难 ,甚至无法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浅层折射波方法原理利用浅层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与折射波射线路径关系建立了求取浅层高速埋伏岩体的埋深及其厚度的计算模式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较准确地确定高速埋伏岩体的位置、埋深及其厚度 ,对工程地质勘察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大型海洋资料浮标的运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能是浮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对直径10 m的圆盘型海洋资料浮标的运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建立了浮标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势流理论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浮标运动响应的传递函数。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区海况资料,应用谱分析法对其在极限海况下的运动响应进行了短期预报。该研究结果对浮标前期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海洋局海洋资料浮标工作会议于1992年7月14日至1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局内外的17单位和部门的3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海洋局陈炳鑫副局长到会并讲话,叶人秒副司长作“依靠科技进步、狠抓措施落实、提高整体效益、把浮标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报告。他说,从1985年决定建设国家海洋资料浮标网开始,在全局上下、局内局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配套基本齐全的海洋资料浮标业务运行系统。海洋资料浮标是一个海上“无人观测站”,七年来,先后在12个浮标站位上布放37个站次浮标,其中9个站已经有一年连续或基本连续的海洋资料,截至1991年,共获得有效数据资料161兆字节。这些资料对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警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都是十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锚碇测流浮标系统是当前海洋调查中,大面积、同步、长期连续获取海流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特殊天气过程中获取资料,靠单船观测是很难进行的,采用锚碇浮标就能胜任。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已有很多国家在研究和使用锚碇浮标监测海洋,日夜连续收集数据资料,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道克敏 《海洋与湖沼》1986,17(4):339-350
本文提出的“射线参数法”,可由多道地震记录谱直接估算层速度或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与现今广泛使用的基于DIX公式的叠加速度谱和近几年发展的τ-p图谱相比较,该法可用于广角反射和(或)折射资料,而且信噪比很高。射线参数法系依据Bullen的时距曲线参数方程,通过对射线参数p的微商式作迭代,实现了用计算机作自动反演,并用此法对大西洋中脊侧翼IPOD 396钻孔附近一沉积池的反射资料进行了估算,得出了沉积层速度线性梯度值为1.9s~(-1),相应基底反射的相似度值高达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