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发现了14个大中型气田,使得坦桑尼亚成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焦点。以收集到的盆地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含油气系统特征,预测其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页岩、下白垩统三角洲相页岩和上白垩统海相页岩。主要储层是下白垩统河流三角洲砂岩以及上白垩统、古新统和渐新统的深水水道砂岩。潜在储层包括卡鲁群河流三角洲砂岩、中侏罗统砂岩和灰岩。盆地内具有优良盖层质量的黏土岩层序出现在整个侏罗系—新近系地层,形成了区域和层间盖层。陆上及浅水区以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深水区以重力流砂体在陆坡形成的构造—地层成藏组合为主。勘探的目标应着重于白垩纪以来重力流砂砾沉积物及河道充填沉积物形成的斜坡扇和海底扇。  相似文献   

2.
塞尔西培-阿拉戈斯盆地是巴西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全面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了勘探方向:①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过渡期烃源岩最为重要,裂谷期次之,漂移期烃源岩生烃潜力最小。②盆地发育3套储层,分别为裂谷早期的三角洲-风成砂岩、裂谷晚期的河流-三角洲相砾质砂岩或砾岩和漂移期的浊积砂岩。目前3套储层均已证实。③最终优选出2套潜力层系的有利区带:盐下裂谷层系有利区带在北部和中央隆起带;盐上漂移层系有利区带在塞尔西培次盆地南部深水以及Sao Francisco河口外深水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库泰盆地充填演化历史与勘探方向,从库泰盆地构造演化分析出发,在明确构造演化对盆地沉积充填控制作用基础上,分析了盆地烃源岩分布和沉积演化特征,探讨了盆地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如下:(1)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始新世)、坳陷期(渐新世—早中新世)、反转期(中中新世之后),并以中新世末为界进一步划分为快速沉积期和剥蚀改造期;(2)陆上始新统烃源岩局部发育,不发育中新统烃源岩;海上发育中新统三角洲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两套烃源岩分布不同,导致海陆油气发现的差异性;(3)陆上生烃能力有限,超深水区风险较大,有利区位于中新统烃源灶60km范围内,有利区带内中中新统—上新统岩性圈闭是勘探的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4.
东格陵兰盆地陆上和近海地区是目前北极与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油气勘探程度和资源认识程度低。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2007年)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很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同时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通过收集整理东格陵兰盆地、北海盆地油气地质资料及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从区域上对两个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并采用地球化学方法与类比法,评价了东格陵兰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东格陵兰盆地属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裂谷盆地,呈现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与挪威陆架盆地在进入被动陆缘阶段之前具有相同的地质发育过程,沉积环境类似,共同经历古生代和中生代裂谷及裂后的热沉降。东格陵兰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湖相烃源岩、上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圈闭类型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在影响东格陵兰盆地油气资源认识的诸多地质因素中,有利圈闭类型、必要数量的烃源岩以及油气生成条件和适当埋藏史还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宽扎盆地为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3个阶段,过渡期发育阿普特阶盐岩.宽扎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盐下下白垩统阿普特阶湖相烃源岩、盐间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海相烃源岩和盐上古近纪始新世海相烃源岩.宽扎盆地油气田均围绕烃源灶分布,烃源岩是该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宽扎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盐下下白垩统、盐间下白垩统、盐上上白垩统和盐上古近系)以及2种成藏模式(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宽扎盆地深水21区块Cameia-1井、Cameia-2井以及21区块Azul-1井盐下地层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表明该盆地深水区存在盐下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并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提高了宽扎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盆地原形分析、区域地震资料解释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赤道几内亚里奥穆尼盆地构造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裂谷、过渡—漂移和裂后被动大陆边缘3个阶段,主要充填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为裂谷期的湖相泥页岩和过渡—早期漂移期的海相泥页岩,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储集在上白垩统浊积砂体。盐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在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带,该带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优越,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尤其盐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区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西纳土纳盆地是发育在东南亚巽他克拉通内的裂谷盆地,也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主力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成藏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系统总结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差异是造成盆地内烃源岩演化、储集层发育、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集中在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北部,主要油气田(藏)类型包括挤压背斜、披覆构造和地层—构造型;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盆地内远景地层圈闭以上始新统—下渐新统Belut组冲积扇相砂砾岩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Gabus—下Arang组河流下切谷砂岩为有利储层,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升温。在全球6大洲18个深水盆地中已发现约58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目前,巴西、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油气田已经投入生产,而且产量不断增加,西非地区也已进入开发阶段,西北欧、地中海以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深水油气勘探或开发。海上油气钻探不断向深水区和超深水区发展,探井数目也在继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储量每年也有很大的增长。深水油气勘探成功率平均达到30%,其中,西非的勘探成功率最高。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最好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中,储层以浊积岩储层为主,盖层通常比较发育,大多数圈闭都与地层因素有关。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属准被动边缘盆地,从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东非裂谷东支包含多个盆地,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构造演化复杂。以肯尼亚北部South Lokichar,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例,在区域构造、沉积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裂谷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为被动裂谷,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主动裂谷。South Lokichar盆地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快速裂陷期及裂陷后期3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旋回;Kerio和Turkana盆地形成演化主要是受火山事件的控制,呈幕式拉张,此地区主要发生2期火山事件,对应着2期沉积旋回。裂谷演化控制烃源岩发育,South Lokichar盆地快速裂陷期发育大面积中深湖沉积环境,形成生烃指标优越的厚层泥岩;裂陷后期沉积地层厚度适宜,烃源岩恰处于成熟阶段,这2个阶段较好的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Kerio和Turkana盆地2次火山事件形成中深湖沉积环境,但是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较小,同时强烈的火山喷发使得中深湖相沉积中凝灰岩含量很高,烃源岩厚度仅为20~50m。烃源岩厚度薄是Kerio和Turkana盆地暂无发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巴西桑托斯盆地与西非纳米贝盆地属于南大西洋中部被动大陆边缘共轭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过渡期发育阿普特阶盐。南大西洋不对称裂开控制了桑托斯盆地和纳米贝盆地在盐下早白垩世裂谷地堑、盐发育和盐上晚白垩世地层厚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控制了桑托斯盆地和纳米贝盆地盐下早白垩世湖相烃源岩发育及盐上晚白垩世海相烃源岩成熟度,进而控制了桑托斯盆地和纳米贝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下白垩统构造或岩性圈闭是寻找巨型油气田的有利勘探方向;浅水区盐上上白垩统地堑深凹陷盐活动相关构造或岩性圈闭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拟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海相地层烃源岩的排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了海相地层油气资源量,从而进行了海相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同时通过对海相上构造层和下构造层两套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的研究,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进而指出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下一步南黄海盆地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和海相上构造层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烃源岩推测为好的烃源岩,海相上构造层青龙组烃源岩推测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盆地海相地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资源总量为35.37×10^8t,且在纵向上,油气资源主要来自海相下构造层烃源岩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坳陷;盆地海相地层存在两类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区,其中,最有利区位于中部隆起区南部、南部坳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北部。  相似文献   

14.
西非纳米贝(Namibe)盆地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油气勘探的地区,以收集到的西非纳米贝盆地区域基础地质和相邻含油气盆地资料为依据,运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认为,纳米贝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前裂谷阶段(P-J2)、裂谷阶段(J3-K1巴雷姆期)、过渡阶段(K1阿普特期)和被动陆缘期(K1阿普特晚期-现今)4大阶段;盆地发育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早白垩世巴雷姆期湖相页岩最重要;发育裂谷晚期、漂移早期和漂移晚期3套储集层;过渡单元层序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厚层页岩为区域性盖层,晚白垩世-新生代漂移层序存在多套局部盖层;发育构造-地层圈闭与地层圈闭,断层与不整合面为主要油气运移疏导体系,存在下白垩统成藏组合和上白垩统-渐新统与中新统成藏组合2类潜在成藏组合,揭示出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非洲陆缘的油气资源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区和投资热点之一。但目前为止,油气产出主要集中于非洲西部陆缘,非洲东部陆缘至今还没有显著的石油发现。以非洲东、西陆缘构造演化为基础,通过对比鲁伍马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油气系统及构造圈闭等油气成藏条件,对两者油气资源差异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由于非洲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板块相邻,非洲东、西陆缘的形成时间和构造演化不尽相同,导致二者油气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非洲西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优质烃源岩发育,盖层条件较好,油气成藏富集。非洲东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较西非差,烃源岩品质不好,火山活动多发,其周围圈闭破坏严重。但可以从西非陆缘成功的勘探经验中得到启发:高品质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局部盖层和盐构造圈闭的盐层序可能成为未来重点考虑的勘探目标;赞比西三角洲的深水区域可能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东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层序和被动陆缘层序叠合的断坳型盆地,是在冈瓦纳大陆裂解及印度洋扩张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下形成的,均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漂移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三期构造演化。但是,南、北盆地在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及石油地质条件、油气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盆地早期受特提斯洋海侵影响,沉积发育了侏罗系潟湖相盐岩、浅海相泥页岩,而南部盆地处于强烈火山作用区,二者油气富集规律存在差异,烃源岩、储盖组合由北向南年代逐渐变新,目前北部油气发现明显更为丰富。初步分析认为,构造环境不同使得烃源岩发育北富南贫,断裂及塑性岩体作用形成的通源断层和有利圈闭存在差异,导致了东非大陆边缘南、北部盆地油气成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东格陵兰陆架深水盆地群是目前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勘探程度还很低。以收集到的东格陵兰陆架的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研究发现,研究区主力烃源岩为上侏罗统Hareelv组海相页岩和下侏罗统KapStewart组三角洲相泥页岩,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浅海相砂岩和白垩系深海浊积砂岩,发育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两大类生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伸展构造圈闭、地垒断块圈闭、盐构造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等。东格陵兰陆架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323.4亿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00个。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与坎坡斯盆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与珠江口盆地南侧.通过对该地区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及成藏模式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坎坡斯盆地位于巴西大西洋大陆边缘,是一个中生代到古新近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的Garoupa, Carapeba, Namorado, Roncador, Marlim等深水油田的地质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各个油田开发的深入,对该地区的深水含油气系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本文通过两个地区在构造演化,烃源条件,储层条件,圈闭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海盆地处在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新生代最活跃区域,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在此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下,中国近海盆地构造演化具有幕式演化特征,逐渐形成了"沟-弧-盆"系统,在边缘海浅水及深水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断坳双层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充填了古近纪断陷裂谷早期中深湖相地层及其烃源岩、断陷晚期煤系地层及烃源岩、新近纪坳陷期中新统海相地层及其烃源岩,进而为油气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近海盆地沉降沉积中心具有由陆逐渐向深海洋盆迁移的特点,形成了多套不同类型储盖组合,加之与晚期新构造运动和烃源供给系统时空上相互耦合配置,进而最终形成并控制影响了近海沉积盆地油气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莺歌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与古新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烃源岩研究及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深入研究了不同层位烃源岩尤其是古近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重点剖析了烃源条件及高温高压环境中有机质热演化成烃特点。研究表明,中新统海相陆源烃源岩分布较广泛,其有机质干酪根类型属Ⅱ2—Ⅲ型,处在成熟-高熟大量生气阶段,为盆地浅层及中深层天然气气藏主要烃源岩;始新统及渐新统湖相及煤系亦是盆地重要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及与琼东南盆地毗邻的东南部,其生源母质类型属偏腐殖型,且处于成熟-高熟/裂解气阶段,具有较大生烃潜力。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点与烃源条件分析,结合近年来天然气勘探成果与有利油气富集区带综合评价,预测盆地临高反转构造带及临高海口-昌化区是勘探古近系烃源供给之油气有利富集区;莺东斜坡以及靠近琼东南盆地1号断裂带附近区域亦是勘探古近系烃源供给之油气的重要勘探领域。同时中深层深部高温超压九大构造圈闭系列则是勘探发现大中型天然气田群建成特大气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