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油田U组上段地层发育粉砂岩和钙质泥页岩的三角洲前缘一浅海过渡相,多变的沉积相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针对此特点,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井一震结合对比划分地层,利用地震资料和标准层控制,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然后运用地震反射轴的等时性结合沉积旋回在地层格架内对比小层,确定研究区80口井6个分界界面。建立了区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形成了可容纳空间控制下的高级次层序格架建立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研究程度较低,仍未开展过系统的地层格架研究,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进程。结合陆域下扬子的研究成果,利用研究区以及陆上苏北盆地的地质、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起下三叠统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级层序边界为岩性转换界面或者不整合面;下三叠统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每个三级层序又可以划分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均不发育。以上研究为后期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东部凹陷大平房—桃园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地震资料以及储层特征不清等原因影响了该区的勘探发现,为了进一步加快该区的勘探程度,通过对该区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沙三段岩石地层、地震地层和测井地层对比格架;详细划分和描述了沙三段内部层序、体系域和界面,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界面、3个体系域及2种准层...  相似文献   

4.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化验等资料,将西湖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平湖组和花港组划分出SⅢ1-SⅢ5五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三级层序的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Ⅲ1、SⅢ2可划分出断坡带型层序地层模式、水下低隆遮挡型层序地层模式和半地堑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3充填补齐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4、SⅢ5坳陷型层序地层模式,分析探讨了层序格架内沉积演化过程与机制及不同层序地层模式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碳、氧同位素特征,并基于下苇甸剖面中寒武统沉积特征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将该地区层序发育置于深时格架中,并与全球海平面升降相联系。研究表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对应于全球海平面变化事件。该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蒸发潮坪相、低能内台地相、高能外台地相和低能开阔海相。中寒武世华北地台构造背景稳定且处于温暖的气候背景下,绝对海平面变化为层序发育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普光气田主体碳酸岩沉积体系和各种微相特征深入研究,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对普光气田主体井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划分。研究表明:主要发育有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等五种三级层序界面,同时发育岩性的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GR值正向漂移和成岩作用变化等四种四级层序界面。普光102-1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可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两个三级层序和九个四级层序,并对其中可作为有利储层的层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受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的限制,应用常规手段无法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结合测井曲线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恩平凹陷恩平组进行了精细的地震解释。根据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将恩平组分为PSQ1、PSQ2、PSQ3 3个三级层序。基于建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表明恩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滩坝相3种类型的沉积相。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下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地层层序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浅水湖泊相,沉积构造环境属于闭塞浅水坳陷湖盆,其层序特征类似于稳定克拉通盆地层序,也类似于缓坡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层序,气候是控制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三级层序内总体应表现为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构成1个完整的层序,而低位体系域不发育。通过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分析,认为泉四段扶余油层是1个三级层序,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顶部薄层强制水退边缘体系域;泉四段与泉三段地层分界是其层序的底界;泉四段顶界地震反射层T2也是层序边界,是泉四段三级层序的顶界。精确识别和建立地层层序格架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沙埝油田沙7块阜三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识别出研究区短期和中期2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短期旋回层序以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为主;在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的基础上,将阜三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层序和17个短期旋回层序,并应用旋回等时对比技术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建立了沙7块阜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为进一步的储层物性预测及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总结出各层序地层单元及其界面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判识标志,识别出研究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在研究区内短期旋回层序可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浅”非对称型2种基本结构类型。通过柯坪地区露头剖面与全区钻井剖面进行对比,结合塔中地区层序地层划分,将全盆地划分出了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进一步的等时追踪对比、砂体几何形态、沉积相研究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域凹陷由于资料的限制,其沉积相研究多为宏观的区域性研究,制约了储层的精细解释。基于最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三维资料,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方法,开展渤中凹陷西斜坡BZ3-8区块东营组重点目的层,东二下层序高分辨率井震层序分析及其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北两侧具有不同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模式。低水位体系域(L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研究区北部物源均形成扇形、朵形的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扇三角洲沉积;南部物源均形成NE向展布的条带状地震多属性及振幅切片异常,对应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海进体系域(TST)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导致扇体不发育,仅在研究区北部局部发育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东二下层序LST(富砂)-TST(富泥)-HST(富砂)的岩相演化规律,充分反映了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格架中的地层岩相组合分布规律,对储层和烃源岩的预测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岩电性、古生物、地震层序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在馆陶组识别出低位、水进和高位三种体系域;利用基准面旋回技术识别出短期基准面旋回(SSC)、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长期基准面旋回(LSC);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4,建立了渤海中部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D5-1井2 782~2 917 m井段确定为东一段地层,其顶界即为馆陶组的底界。通过对馆陶组底部界限的确定和区域馆陶组及东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对该区馆陶组底部界限进行了重新厘定,以解决油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进行了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建立了陵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Els3、ElS2和Elsl三个三级层序,其层序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凹陷内沉降中心的分布位置,沉积主要受控于盆地边缘的断坡带。每个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发育局限,海侵与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体系构成以扇三角洲、三角洲、滨海平原和浅海为主。探讨了沉积体系的演化,总结了其时空配置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惠州地区珠江组下部层序划分及沉积相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州地区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产油区,随着构造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困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需要建立研究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在惠州地区珠江组下部共识别出了7个三级层序。其中,SQ1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SQ2三角洲向陆后退,滨岸、碳酸盐台地和陆架沉积开始发育;SQ3~SQ7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古珠江三角洲逐渐向陆后退,同时,潮汐和波浪对三角洲前缘砂和滨岸砂进行改造形成陆架砂。  相似文献   

16.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分析等,在红星地区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在已有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坝、分流间湾和滨浅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类型,并总结了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沙一段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四级湖平面变化、同沉积断裂、火山活动、沉积相分布等分析了沙一段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表明,在少井、无井及低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海域,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和技术,可有效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刻画沉积体系演化规律,这是陆相断陷湖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基于高分辨率处理地震资料,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以体系域旋回为单位,结合单井的岩性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及定量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始新统文昌组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地层岩性与地震极性关系,并对已钻井开展岩石物理分析,最终在SQ2筛选不同时期切片,雕刻了文二段沉积时期,东、西两侧向湖盆推进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展布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旋回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和各种分析资料,对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中生代上侏罗统—新生代渐新统识别出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与相应三级层序对应,从下到上依次命名为层序Ⅰ—层序Ⅺ,从而建立了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高分辨率钻井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黄海盆地构造发育过程的认识,以及钻井、地震等资料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对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了侏罗系、白垩系两套勘探层系,纵向上主要有三套有利的储盖组合的结论,这对研究区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研究,建立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的层序格架。研究区的中生界可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在此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体系研究,厘定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断陷早期,JSQ1的西部与东部分别发育了中型的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中期,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扩展并在其前端多发育小型浊积扇,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亦持续扩张且在JSQ4沉积期规模达到最大;断陷晚期,KSQ1内仅发育盆缘的小型扇体和滨浅湖相沉积,东部、南部隆起区未接受沉积或沉积较薄并剥蚀殆尽。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研究,建立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东南部的层序格架。研究区的中生界可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在此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及沉积体系研究,厘定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和湖泊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断陷早期,JSQ1的西部与东部分别发育了中型的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中期,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扩展并在其前端多发育小型浊积扇,东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亦持续扩张且在JSQ4沉积期规模达到最大;断陷晚期,KSQ1内仅发育盆缘的小型扇体和滨浅湖相沉积,东部、南部隆起区未接受沉积或沉积较薄并剥蚀殆尽。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