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保山测候所开始观测民国三十年一月至三月份云南保山测候所于二十九年冬季开始筹备,旋于省立师范学校洽商借用场坪一方作为该所之观测场地,观测人员由大理测候所代为训练,业于三十年元旦开始观测。雅安测候所增加夜班观测气象研究所以雅安邻接康藏高原,地位重要,爰于三十年元旦起于该所增夜班观测,藉以探究该处天气之日变化。昌都测候所元旦成立气象研究所为推展西康气象事业,复着手筹设昌都测候所一处,以康俗币制与内地迥异,筹备伊始,颇费时日,幸赖蒙藏委员会等机关之多方协助,拨借房屋  相似文献   

2.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2):107-108
兰州气象测候所恢复测候民国二十五年一月份国内兰州气象测候所,于去年十月间因火药库爆炸,房屋仪器被毁,多年纪录,乃告中断。现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捐助仪器装置完竣,业已于本年元旦起恢复测候矣。  相似文献   

3.
1930年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任建设厅长,时值民国十八年大灾之后,疮痍满目,元气重伤,百废待兴,李仪祉先生痛往思来,认为气象事业非常重要,遂于各县设立雨量及水文测站,并于1931年8月命李毅艇等人筹建测候所。1931年10月由李毅艇任所长的西安测候所在革命公园正式成立(今水利厅内)。并在9月1日就开始进行了每天两次(上午6时下午3时)的观测发报(由十七路军电台发南京气象台,)。1937年西  相似文献   

4.
徐近之 《气象学报》1935,11(6):269-274
绪言来藏忽忽经年,以政治关系,测候所之成立,迟至本年五月中旬,始告实现。然逐时观察记录,积满期年,西行收获,硕果乃尔!举国多故,科学建设殊夥,自迪化测候停顿,拉萨新所,殆全国纬度最西之所也。此以西藏高原为秘国,拉萨当为秘都;欧风美雨,觊觎侵入,由来以久,不观乎扼雅鲁藏布江中游之江孜,已有英人测候所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拉萨设所:职是故耳。  相似文献   

5.
浙江系鱼米之乡,气象事业源远流长。从有较全面的记录看,早在清·康熙62年(1723年)印出的《晴雨录》中,就有杭州的晴阴、雨雪、风向等纪录。从正式建立测候所(站)看,以外国天主教神父到浙江建立的海关测候站为最早。以后,各部门各系统又先后在浙江建立了一些测候所(站),以省水利局建立的为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象学报》1935,11(3):143-148
我国气象电报,向由各处测候所,直接互送,此项办法於短距内,少数测候所间,尚属可行。年来我国气象事业,进步甚速,测候所之增加,测候区域之推广,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原用电报直接互送之办法,殊失便利,盖因路途之遥远,每电发出,须经辗转传递,同时又需分送各地,故於电政方面手续繁冗,徒为浪费;於气象机关方面,因电报迟到,常失时效。本年全国气象机关举行讨论会於首都,爰有采用分区广播办法之决议。大会闭幕以後,遵照决议原则,由交通部电政司与气象研究所会商订定施行办法十二则,自七月一日开始试行。当试行之初,只以泥  相似文献   

7.
云南近代气象观测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蒙自海关,1899年云南府法国交涉委员署创建云南府(昆明)测候所。在此后的50年间,外国传教士、海关、滇越铁路公司、民间人士、民国"中央政府"、民国"云南地方政府"、民国空军、"中国航空公司"等先后在滇设置过多个测候站所,初步建立了云南近代气象测候站网。  相似文献   

8.
气象台站建设是发展气象事业和科学的基础。基于我国气象台站分散落后的事实,竺可桢通过回收外人气象台站、直接建设台站所和派人指导地方测候所建设等方式实施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络建设的规划。尽管因多种原因最终未能完成计划书的布局,但到1937年,中国至少已有139个气象台站,初步形成了我国早期的测候网。这为我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晓 《河南气象》2003,(3):31-31
日本于 1 872年在北海道的函馆 ,开设了第一个气象观测所———函馆气候测量所 ,即现在的函馆海洋气象台。而东京的气象观测则始于 1 875年 6月 1日。之后 ,北海道开拓使、日本内务省的地理局和各府、县 (相当于中国的省、市自治区 )都逐渐创设了测候所进行天气观测 ,但观测和统计的方法因地而异 ,各不相同。到 1 886年 ,日本全国的 2 0个测候所才统一在同一时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测。现在 ,日本的观测站达到了 1 50多个。早期 ,日本全国的气象测候所观测到的数据 ,都保存在叫做“原簿”的记录簿上。为了长期有效地保存观测数据 ,并且出…  相似文献   

10.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4):184-194
天气分析,为近年来气象学上最大之收获,气团之分布,与极面之移动既明,则短期预告,自较昔日仅凭经验之法则为准确。惟地面观测常以种种影响而不得明其真相。是故高空测候,因以日见发达。天气之预测,乃由地面之观察,进而为三度之分析。我国测候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测候所可用者数不满百,高空纪录,尤感缺乏。南京  相似文献   

11.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5,11(2):81-87
苏俄列宁堡中央大地物理室与研究所之发达史暨其组织与研究计划——俄国气象事业之肇始盖溯自一八六九年,时乃有风暴警告部成立在中央物理台,其始二十五年由费尔德(Heinrich Wild)主其事,因在德人势力之下,测候规程之颁布,亦用德文以代俄文。在昔俄国之  相似文献   

12.
严振飞 《气象学报》1935,11(5):242-245
此次国际第二次极年探险工作之期与会各国除在南北二极设立测候站外,又於信风带季风区内作高山及高空探测,冀以阐发气象学上亟欲解决之问题,贡献於世。因我国亦在被邀之列,宜合作进行,於是南京气象研究所特设峨嵋及泰山二测候所,本台亦选择崂山之明道观内,设一测候所’以利工作。所址位於北纬36°10′,东经120°37′,  相似文献   

13.
《气象学报》1936,12(4):217-220
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首次成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大气球,携带自记仪器,测候高空气象,已有数年,均以降落俊,无人送回,或竟向东飘落海中,亦未可知,故皆未有结果。本年三月十六日及十九日,该所循国际气象学会高空测候组之请,又曾两度施放,悬赏徵收,业经先後于南通如皋乡间寻获,升空高度,第一次达一万七千七百余公尺,第二次达一万四千九百余公尺。由自记弧线获得高空各层之气压温度湿度等详细纪录。实为东亚  相似文献   

14.
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热潮中,迎来了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光辉节日。回顾过去,总结现在,思考未来,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发展新疆气象事业。新疆的气象事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解放前,新疆有记录可查的测候站,累计15处;工作时断时续,资料残缺不全。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派军代表接管了国民党空军总司令部259供应中队设在原迪化的36气象区台。经整顿,于1950年4月改编为人民解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于1872年在北海道的函馆,开设了第一个气象观测所--函馆气候测量所,即现在的函馆海洋气象台.而东京的气象观测则始于1875年6月1日.之后,北海道开拓使、日本内务省的地理局和各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市自治区)都逐渐创设了测候所进行天气观测,但观测和统计的方法因地而异,各不相同.到1886年,日本全国的20个测候所才统一在同一时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测.现在,日本的观测站达到了150多个.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气象大学校系日本气象厅的6个直属事业单位之一,位于东京附近的千叶县柏市旭町7丁目4番81号。创建于公元1922年9月,原为中央气象台的测候技术官养成所,1951年4月改为中央气象台研修所,1956年7月升格为气象厅研修所,1962年4月改为日本气象大.学校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一、海关在我省设立测候所重庆海关是根据1876年9月清政府与英国签定的《烟台条约》,及1890年3月31日中英在北京订立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的规定,于1891年3月1日设立的。地址在重庆南岸王家沱租用的房屋。后于南岸玄坛庙海狮路70号自建海关新址(具体修建时间不详)。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气候区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气候与农林水利地理各项问题,均有密切关系,气候区域之划分旨在于谋所以改进土地利用,增加农产,以及鼓励移民之道。此项气候分区工作之是否能完成,与是否认为尽善尽美,须视分区范围内之先决条件是否具备。先决条件有四,即第一,测候站之分布,是否均匀而足数(量);第二,测得之纪录,是否精确而可靠(质);第三,纪录之时期,是否久长而完整(年数);第四,上述三项之外,分区时所采用之大部份材料,能否选取同一时期(此为整理纪录及绘制气候图时之最重要者)是也。作者于入川之初,即已注意四川气候上之若干特点,当时以川省各县测候所成立未久,纪录未足,不便从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是成都平原边缘平畴突起的断块山,海拔3047、水80年前的1932年7月6日,峨眉山建起了测候所,后扩建成气象站,是国家一类艰苦气象站。80年来,免后有159名峨眉山气象人为了理想,付出了青春,为了追求付出了一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写下了无悔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1926年末,瑞典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博士拟在西北再次进行考察并开辟航线和设立四所气象测候所。他们与北洋军阀政府议定的不平等协议,遭到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学者们的一致反对。1927年春天,北京十几个学术团体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