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干旱区地理》2006,29(4):475-475
2006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教授一行五人莅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2005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规划组组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一行7人,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和副所长陈曦研究员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7,30(6):870
2007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塔里木河流域科学考察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陈曦所长、雷加强副所长、以及和田地区和策勒县领导的陪同下访问了新疆生地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来访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在葡萄长廊下举行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8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心联合邀请《湿地公约》秘书长Peter Bridgewater博士在CERN“中国生态大讲堂”作了“景观方法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该报告对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将这些内容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阿克苏站始建于1982年,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网络和国家野外研究站网络。站区位于塔里木河三大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交汇处(80°51′E,40°37′N,海拔1028 m)。站区属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类型,年均降水量45.7 mm,年均气温11.2℃,是塔里木盆地水系变迁最剧烈的区域和农田水分消耗最大的区域,是监测与研究极端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水分、盐分和养分过程变化规律、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示范体系以及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场所,极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 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各圈层、各要素以及自然和人为现象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是在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需要, 是地球科学向综合集成 方向转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在全球规模上已经组织了一系列重要 国际联合研究计划, 企图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协作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离不开 对地球系统要素和圈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综合观测工作的支持。自20 世纪80 年代以 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的观测、监测和信 息共享网络。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建设, 其目的是对生态过程 进行长期的监测, 研究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 从而揭示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长期 变化, 为生态系统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始建于1988 年, 在中国生态系统动态观测、科学研究和试验 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 年在CERN 的基础上, 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始建立中国国家生 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N) , 目前已经遴选出了53 个台站, 开始对农田、森林、草地( 含荒漠) 和 水体( 湖泊和海湾) 的动态进行观测研究, 该网络必将成为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发展地球系统科学角度, 讨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坡头站生态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多年研究与定位观测中,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在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数据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限制了数据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生态网络研究的总体科学目标和沙坡头站的具体目标,沙坡头站在网络监测及监测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作者就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近年来网络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与综合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监测与数据综合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7,30(6):932
2007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Dokuchaev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简称拉萨站) 1993年建立,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站本部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29°40′40″N, 91°20′37″E),海拔3688 m,是海拔最高的农业生态试验站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军民共建生态试验站。拉萨站200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生态系统野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7,30(1):29-29
近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新疆生地所李彦研究员成为18位委员之一。CERN科学委员会是CERN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确定研究方向、重大研究任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自1999年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来,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拉合莫夫的陪同下视察了距离塔吉克斯坦首都30公里的中国科学院中亚巩达拉山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站。白春礼在参观和询问了国际观测标准的巩达拉野外生态观测系统观测项目、视察和听取了整个流域情况介绍和标本馆后指出,野外观测与研究网络是人类适应和面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科研基础设施,希望双方科学家加强合作,在气候变化、灾害防治、生态保护方面做出实质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局)达成协议,双方联合共建"帕米尔高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帕米尔高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4.
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磊磊  郭浩  卢琦 《中国沙漠》2013,33(1):281-287
荒漠生态系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代表性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开展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干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区域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固碳释氧、水资源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旅游文化等6类。在此基础上回顾与评述了相关研究,简要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建议加强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独特服务的价值评估和针对特定地区开展小区域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科学选取与调整价格参数。  相似文献   

15.
崔向慧  卢琦  郭浩 《中国沙漠》2017,37(6):1121-1126
标准化是开展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野外观测站网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分析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研究构建了中国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的标准体系框架,初步规划出标准体系表;提出了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标准体系的实施建议和发展方向,为指导中国荒漠生态系统长期观测领域的标准制修订计划编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评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冠华 《地理学报》2006,61(1):109-109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是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主编、气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一本专著(英文简写本于2005年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生念系统变化对人类影响进行的科学评估计划。自2001年6月5日由联合同秘书长安南先生宣布正式启动,得到了联合同环境规划署、开发计划署、  相似文献   

17.
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石)回顾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仗试验、效益监测等苦五”期间,森林生趁、一流管理、一流国瓣到示范、带动作用,将研头 28日的学术报告会由国家 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夏禹九教:i统定位研究站2003年度工作会议暨第三次中国林业科技论坛勺“2003年3月28{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闪)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林腆科技论坛组织开展了学术交流并参观考察了海南尖峰岭国家业局、海南省政府、海口市林业局、部分省林业厅的领导黔蒸蒸搽撇滥测等多种功能的综合野外科研基地,成为国家林业局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在计量范围界定和方法适用性方面仍存在局限。基于“环境经济核算-生态系统核算”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计量范围,采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构建了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评估并分析了2010—2018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及14个市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以荒漠和草地为主,研究期内农田和荒漠面积减少,森林、草地和水域面积呈不同幅度增加趋势。(2)2010—2018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为20.68%;水域、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不同程度减少;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呈增加趋势。(3)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呈南多北少分布特征,2018年陇南市、甘南州和张掖市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全省位居前三。(4)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市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于社会经济价值的稀缺程度差异明显。以此优化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综合时空评估,可为甘肃省乃至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25~2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德国波斯坦气候变化研究所(PIK),慕尼黑工业大学,国家气候中心主办联合协办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外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评述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erryMelillo 《地理学报》2006,61(1):110-110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主编、气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一本专著(英文简写本于2005年已南气象出版社出版)。人类依赖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在它们自然地发挥各自功能时,能够提供用于维持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命的各种材料、条件和过程,包括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