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软土物质成分主要为水族矿物,具有较大的界限含水量,且其微观结构多为絮状链接结构或粒状链接结构,同时还具有土层厚度大,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孔隙比、压缩性大,抗剪强度、承载力低等特性。针对该地软土的这一性质,综合比较几种地基加固方法,提出了采用排水固结法来进行软基处理。文中对排水固结法的原理及地基沉降的计算作了简要介绍,以便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盱眙地区软土成因复杂,矿物成分特殊,本文通过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颗粒分析、物理指标、膨胀性、压缩性等试验研究,对该软土的工程性质取得一些认识。结果认为该类软土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亲水性强,填土液塑限高、有机质含量高;在含水量高时碾压成饼状,含水量低时坚硬难以破碎,不能直接做路基填料,采用常规的掺灰处理效果不理想,是一种特殊性软土。  相似文献   

3.
林琛 《福建地质》2000,19(3):175-180
对福州市区软土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易溶盐、粒度成分以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软土基本性质可能对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方敬锐  宋晶  李学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5):1303-1311
黏土矿物对软土结合水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影响尤为重要,但国内研究多侧重于宏观物理力学性质层面。在微观层面探讨黏土矿物对软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为此研究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得各地软土的矿物成分,并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各地软土进行热重分析(TG)和微商热重法分析(DTG)。试验结果显示,软土的黏土矿物含量与其吸附水含量正相关,其中蒙脱石含量对软土吸水性影响巨大;软土的TG与DTG曲线与其所含黏土矿物类型、含量有关,失重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软土中黏土矿物类型,DTG曲线中的失重谷对软土中的矿物类型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形成条件划分出了岩沟型、层间型及洞中型三种不同的软土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取样测试并结合前人已有成果,对不同类型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红土地基软土是一种与岩溶作用关系密切的特殊软土;(2)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压缩性均明显小而重度又普遍高于泻湖相软土;(3)60%的岩沟型残积软土其天然含水量均小于液限含水量;(4)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陷、边坡失稳和诱发土洞塌陷等。基于岩溶红土地基软土形成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比较特殊,建议把它叫作"岩溶软土",以示与其它成因软土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河口滨海区浅层海积软土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新河河口地区覆盖了厚约18 m的海积软土.通过对上百组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了永定新河河口地区海积软土的工程参数特性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海积软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弱渗透性和高盐度等特性.天然含水量是软土的基本参数,其与其它工程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天然含水量可粗略评估其它工程参数特性.软土的工程参数随深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变化规律不仅受软土类型制约,而且与埋设深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泥加固不同地区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娥  王清 《岩土力学》2007,28(2):423-426
对不同地区软土经水泥加固后的强度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定了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指标,发现不同地区的软土经水泥加固后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从试样的粒度成分、有机质含量及加固后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等方面对此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试样的粒度成分及有机质含量会对加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黏粒含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高,对水泥加固土强度的形成越不利。为在用水泥进行不同性质的软土加固处理时采取合理的附加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内陆地区的淡水湖区域,地质低洼,软土广泛分布,主要有河床相、湖沼相、三角洲相和沼泽相等第四系以来新近沉积的软土。这些软土埋藏厚度变化大、压缩性大、非均质性强、含水率高、强度低,极易发生变形沉降甚至工程事故。本文以中国面积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流域四种典型软土为例,综合利用衍射仪、SEM扫描、GDS高级试验系统等仪器,对区内132个软土试样的矿物组成和工程地质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基于沉积环境、软土组构及其工程特性对软土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 以软土沉积的地质环境、宏观结构和微观组成及工程特性进行柔性分类,有利于建立湖相软土的可搜索的数据库,有利于长江经济带软土工程地质问题的科学解决。  相似文献   

9.
沧州北部地区存在一层典型的滨海相沉积类型软土,其在青县西北部、大城县东南部分布稳定而广泛,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区域内近50个钻孔及土工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沧州北部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阐述了区内软土的分布及特性等;并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较为客观地对区内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给出了各指标间的最优拟合曲线。研究结果:沧州北部地区软土多属于高液限淤泥质粘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区内软土含水率与孔隙比及含水率、孔隙比与压缩系数间存在正相关的特性,大致符合多项式回归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苏北某高速公路工程地质调查发现,江苏盱眙南部丘陵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地带,地貌上为典型的封闭式岗地-洼地,在低洼地带发育一种与一般沿海软土有较大区别的特殊软土,具有较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本文针对盱眙特殊软土的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对其矿物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胀缩特性及其击实后的膨胀性和承载强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盱眙软土除了具有一般软土的特征外,还具有粘土矿物、粘粒含量高,收缩性明显,而粘粒主要呈团聚状态,其原状样的膨胀性并不明显、压实后却具有显著膨胀性的特征。这类特殊软土,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路堤边坡失稳、地基不均匀变形和路面因膨胀而开裂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断层软联接及其传递带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昭年  陈发景  王琦 《现代地质》2005,19(4):495-499
主要讨论了正断层软联接及其传递带的类型、正断层软联接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传递带形成和油气勘探意义。通过上述分析,获得以下结论:根据正断层倾向及其叠覆段的组合特点,可将软联接正断层分为同向叠覆、对向叠覆和背向叠覆3种类型,与之对应的传递带类型分别为走向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软联接的正断层之间由于断层位移变化引起的断块变形体称为传递带;准确认识软联接正断层的剖面和平面特征是提供可靠地震解释模型的保证,软联接正断层及其传递带控制着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12.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和触发机制是灾变沉积学的一个热点问题。除地震成因外,非地震成因也能够导致软沉积物变形。因此,区分地震成因与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理解其变形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关键。论文重点讨论了青藏高原东部河湖相沉积中地震成因和非地震成因(暴雨与河流冲刷、风暴浪、洪水、重力碎屑流、崩塌滑坡、落石沉陷、冻融作用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并对其形成特征、环境意义和区别标志作了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此外,对同震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震后相关的沉积构造关系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种层间的,变形尺度较小(一般为厘米级)的变形构造,并具有侧向连续性和垂向重复性,变形强弱和频率与之到断层的距离存在明显相关性。对青藏高原东部软沉积物变形的成因进行区分,有助于为正确认识该区的地震灾害类型和致灾机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可为更全面地认识该区的古地震事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球生物相是地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之一.地球生物相是地史时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记录的一系列生物(有机) 特征的综合.这些生物(有机) 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以反映出其动力学过程.地球生物相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有机质形成、沉积到埋藏过程中的演化, 并由此可以定量恢复有机质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地球生物相中有机质形成的基础, 即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化石的类别、生物的丰度和分异性、生物的保存状态、生物类群结构分析(如生物的优势类群、特征类群、生物组合或生物群落、生物依存关系等) 等为基础的群落、生境型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提出了碎屑岩海滩、潮坪、障壁-泻湖体系和碳酸盐缓坡、潮坪生境型模式, 并编制了生境型柱状图、断面图和平面图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小不等,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表面似葡萄状,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珍珠岩四周蚀变膨润土中,为富含挥发物质的岩浆遇水淬碎成球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形态与独立石泡相似,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独立石泡带外侧,形成机理与独立石泡相似,由于遇水量减少和岩浆喷发强度增大形成差别。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内部具多圈层结构,为含气液混合物的岩浆,气体逸出,液体中的矿物成分随温度下降,由外至内依次结晶形成。3类石泡赋存于喷溢相上部亚相,形成机理为等容降温、冷凝收缩。  相似文献   

15.
分流水道类型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宇  路秀琴 《沉积学报》1996,14(3):162-168
研究总结了三角洲平原中五种主要类型的分流水道沉积特征、分形几何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所度量的河控、潮控和波控三角洲的五种主要分流水道体系的分维值变化范围为1.046至1.763。以分流水道类型或分流格式为基础,划分了相应五种常见的三角洲平原类型,并阐述了分流水道组合式及其演化与三角洲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属及其含油气性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前陆盆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构造-沉积样式、类型和油气系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中国中西部再生前陆盆地的特征、归属和含油气性进行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下认识:就分类而言,陆内再生前陆盆地是与弧后前陆盆地和板缘前陆盆地并列的一种前陆盆地,大致又可分为3种类型:弧后前陆盆地、板缘前陆盆地和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由于每一种类型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油气生储盖组合样式。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东准噶尔铜金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仁义 《矿床地质》1995,14(3):228-234
依据含矿围岩性质,把东准噶尔不同铜金矿床划分为5个主要类型,在较详细地剖析了各主要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讨论了区域地质演化与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床类型、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地区构造上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巴尔喀什-准噶尔微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活动带, 晚古生代是该区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区内金矿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 产于晚古生代凝灰岩、杂砂岩、浊积岩中的金矿, 产于海西期中酸性(偏碱性)侵入岩及其接触带中金矿,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系中的金矿, 典型的代表性矿床分别为双泉金矿、黄羊山西金矿、双峰山金矿。三类金矿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矿床(体)规模/品位、围岩蚀变、金属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差异, 其原因是三者成矿作用过程中主要控矿因素、成矿机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铜矿床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找矿进展显示,我国至少存在2种以上成因类型的自然铜矿床(矿化带):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等,其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和新疆天山地区.以湘西九曲湾(麻阳)铜矿和滇东北沿河铜矿为例,结合国外典型自然铜矿床(矿化带),分析了自然铜的成矿学特征及形成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沉积砂岩铜矿(硫化物)与自然铜矿的成矿学特征,认为自然铜成矿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孔隙度丰富而适宜的储矿岩石;②水-岩反应中有利于含铜岩石的萃取和运移的浅成低温热液(卤水);③贫硫富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还原障壁带.研究显示,自然铜形成于碱性贫硫的还原环境中,生物有机质对自然铜的成矿起重要作用,相对封闭的成矿环境、独特的流体性质对自然铜起保护作用.我国南方的自然铜矿床一般显示出层控、浅成低温及生物有机质参与成矿等特点.最后探讨了自然铜矿床在我国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Systematic studies are diven to the genesi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nganese oxide deposits in Guangxi,Southwest China.The deposits are classified as 3 types and 7 subtypes among which the karst depression type is regionally characteristic an of reat potential.A genetic model is presented for the miner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proto-rock,tectonic background,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climatic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