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CE(Goddard Cumulus Ensemble)模式中体现了云与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云与周围环境、长波辐射及示踪气体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可通过云中的水凝物等微物理量描述云体的生命史(发展、成熟、消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地面降水诊断方程对降水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因而降水过程实际上是云的发展过程的体现.本文所使用的二维云分辨模式(2DCRM)就是GCE模式的二维版本.利用该模式对2008年6月10-15日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主要降水时段地面降水收支及热量收支在不同降水发展阶段的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初始阶段,主要由局地大气增湿和水汽辐合率减小来抑制降水发展;在成熟阶段,局地水汽变化、水汽辐合、地面蒸发和局地水凝物变化均有正的贡献,降水强度达到最大;在衰退阶段,降水强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水汽辐合显著减小.在降水性层状云区,降水主要来自于水汽辐合,水汽的主要消耗项是局地水汽增加;在对流云区,降水主要来自于水汽辐合与局地大气变干,水汽的主要消耗过程是水凝物生成并向降水性层状云区输送.初始阶段和衰退阶段的局地大气温度变化率相对较小,成熟阶段区域平均大气冷却达到最强,区域平均大气温度变化率主要受区域平均的热辐散率与区域平均的潜热释放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面降水诊断方程对降水过程的定量诊断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崔晓鹏 《大气科学》2009,33(2):375-387
降水, 尤其是强降水 (暴雨), 对国家经济发展、 社会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影响巨大, 然而由于同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非常复杂, 因此, 对降水的研究与预测十分困难。过去有关降水的研究大多关注水汽及水汽辐合 (输送) 的影响, 对与降水有关的水汽收支研究较多。Gao et al.(2005a) 率先将大气中水汽和云中水凝物 (云水、 雨水、 云冰、 雪及霰等) 的变化方程结合起来, 得到一个地面降水诊断方程, 从而可以将与降水有关的大气中水汽和云的演变过程在同一框架下定量地分析研究。本文利用一套21天长度的热带云分辨尺度模拟资料, 通过计算地面降水诊断方程中的局地水汽变化、 水汽辐合辐散率、 地面蒸发率以及云的变化率等各项, 分析了这些物理过程对降水的贡献, 指出局地水汽和云的变化率、 水汽辐合率, 地面蒸发率等均对地面降水有重要贡献。区域平均资料分析表明, 若水汽辐合与局地大气变干共存, 则产生强降水; 若存在水汽辐合但局地大气增湿或者存在水汽辐散但局地大气变干, 则引起中等强度降水; 若水汽辐散与局地大气增湿共存, 则造成弱降水。将降水划分成对流和层状降水进行分析发现, 对流降水率一般大于层状降水率, 水汽辐合是对流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 而局地大气变干则是层状降水最主要的水汽源。区域平均局地大气变干主要发生在降水性层状云区, 而最强的局地大气增湿则发生在对流云区和晴空区; 最强的局地云的消散发生在层状云区, 而最强的局地云的发展发生在对流云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武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采集降水前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数据,结合历史观测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降水前一小时大气水汽含量、云液态水含量的分布和演变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雨开始前一刻对应的V(大气水汽含量)值≥6.5 cm,中雨对应的V值接近6 cm,小雨对应的V值在5~6 cm之间;2)V...  相似文献   

4.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表示空气干湿度的一种物理量。它对大气的变化有极重要的影响。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是形成云、雾、降水的水分来源。大气中水汽的物态变化,如汽态、液态、固态的转换也是能量的重要传递方式,所以,湿度的变化往往是天气变化的前奏。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还直接影响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地面至10 km高度共58层的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和云液态水的垂直廓线,以及大气水汽总量、云液态水总量和云底高度数据,再结合小时雨量资料对武汉站不同强度降水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降水初始时刻的雨强将武汉站降水分为三类: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5 mm的强降水、小时降水量在1~5 mm的中等强度降水和小时降水量在0.1~1 mm的弱降水,统计结果表明:三类降水开始前,大气和近地面湿度均有显著增加;2 km以下有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量中心,且水汽增量中心比云液态水增量中心提前0.5~1 h;降水开始前1.5~1 h,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长速度从缓慢增加突变为迅速增加。强降水开始前7 h最大湿度达到饱和、云底高度下降;低层水汽含量增幅最大,云液态水总量显著高于另两类降水。弱降水开始前,大气与近地面湿度、水汽和云液态水的增加都出现得更早、更稳定,增量中心强度小、位置高,但大值区从降水开始时刻维持到降水开始后5 h,这决定降水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大气水特征的地基遥感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用地基双波长(0.85、1.35 cm)微波辐射计(和雨强计)分别在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对大气水做了多次高时间分辨率长时间连续监测,本文是这些资料的分析总结.文中定量给出了大气水汽(和云液水)的日、季节内、季、年、年际的变化和变化的地理差异;定量给出了大气三水(水汽、云液水和雨水)的季节统计分布特征和地理差异;得到了大气三水之间的定量比例,并得到了降水概率、降水效率和云中水循环次数等与降水过程有关的参量与多种大气水参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气水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7.
两波段微波辐射计遥感云天大气的可降水和液态水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黄润恒  邹寿祥 《大气科学》1987,11(4):397-403
本文在薄大气近似下计算了1.35cm和8.5mm波段上云天大气辐射传输,建立了微波辐射亮度温度与云中液态水含量、大气衰减与水汽总量的经验关系,讨论了由两波段的辐射测量遥感云天条件下的水汽总量和云中含水量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微波遥感的云天水汽总量与探空值的相对偏差约为10%.  相似文献   

8.
<正>一、立项背景水汽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成分,在地球水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变化率比气温高,它的水平与云和降雨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它的垂直分布在大气垂直稳定性和大气风暴系统的结构和孕育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水汽的蒸发、凝结、平流和云的形成、消散过程十分复杂,目前依然利用站点稀疏、观测时次少(每日08和20时两次观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云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江西周边11个探空站资料与江西省内84个站1959—2007年降水资料,根据天气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江西省大气中总水汽量、总云水量、水汽交换次数、水汽更新率、实际总降水量等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总水汽量、总云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1975年),最小值出现在12月(1963年);中度干旱频率区域总云水量值最大,轻度干旱频率区域总云水量值最小;水汽交换次数平均为7.23次/月;水汽更新率平均4.22天/次;总水汽量、总云水量的地理分布呈北部高、南部低趋势分布;总水汽量、总云水量、总降水量相关性比较好,年变化呈现多峰型。  相似文献   

10.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其它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云的生成及其变化是大气中各因素综合反映的产物。因此,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可予示未来天气的变化。我站自一九六六年起建立了天物象观测方法,在观测中,把云的观测作为予报天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年来的实践中,初步模索出一些云与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于报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