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赐璇 《地理研究》1985,4(3):54-58
从西藏西部隆格尔山地的白垩系含煤地层中的化石孢粉组合,证实该山地曾经生长着以裸子植物短叶杉属和蕨类植物海金砂科为主的陆生植物群。本区早白垩世古植物属印度-欧亚植物地理区,古气候热而偏干,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带。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河北秦皇岛柳江古植物群 ,共发现植物化石 4 4属 86种 ,主要属种有蕨类、石松、苏铁、银杏、科达等植物 ,华夏植物群特征明显 ,纵向分布可划分为 6个植物组合。其中有少量安加拉植物群混生分子 ,该古植物化石遗迹是宝贵的资源 ,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同时是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柳江古植物遗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河北秦皇岛柳江古植物群,共发现植物化石44属86种,主要属种有蕨类,石松,苏铁,银杏,科达等植物,华夏植物群特征明显,纵向分布可划分为6个植物组合,其中有少量安加拉植物群混生分子,该古植物化石遗迹是宝贵的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是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垩纪植物演替与气候变化对认识现今生态环境形成过程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我国六盘山地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中发现的45 属孢粉化石,探讨了孢粉组合、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特征。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次之,前者以松柏纲松杉目占优势,以掌鳞杉(Cheirolepidiaceae)科最为繁盛,尼藤目麻黄科(Ephedraceae)和苏铁目或银杏目占有很大比例;后者以真蕨目包括海金沙科(Lygodiaceae)、莎草蕨科(Schizaeaceae)为主。表明当时植物具有比较明显的多样性,既有生长于远处高山的松杉类高大植物,又有近湖低山及湖岸一带的掌鳞杉科及蕨类植物,湖泊水体中生长着淡水藻类。孢粉植物群的这种特征揭示出该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气候炎热干燥,并且可以划分为116~112 Ma的气温相对较低和112~103 Ma的气温波动升高两个阶段,这种变化与全球古气候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寺口子剖面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与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响应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7~2008年野外实地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和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了秦岭蕨类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了秦岭蕨类植物的垂直带谱,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秦岭山地生态分界线的划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秦岭共有蕨类植物36科85属311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和耳蕨属;在科属水平上,以热带成分占优势;而种的水平则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2)根据秦岭蕨类植物南北坡垂直带谱的对比分析,南坡海拔1000m左右应该是一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3)南坡1000m以下蕨类植物区系组成更接近亚热带区系,而其他地带则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更为接近,DCA排序很好地证明了此结果。综合来看,将南坡海拔1000m作为秦岭山地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生态分界线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浙江丽水山地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潮 《山地学报》2003,21(6):686-694
浙江丽水山地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2科92属325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云南昆明西山蕨类植物区系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飞  苏文华 《山地学报》2004,22(2):193-198
昆明西山地处滇中高原,位于102°37`~102°38`30"E,24°57`~24°59`20"N,海拔1 890~2 358.3 m,面积16km2。其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31科64属133种。其中优势科是水龙骨科、鳞毛蕨科、中国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凤尾蕨属、粉背蕨属。根据区系分析的结果,该蕨类区系具有下列7个区系特征:(1)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2)具有热带亲缘关系;(3)特有现象明显:有2属为中国特有属,30种为中国特有种;(4)与旧大陆其它地区的联系较广泛;(5)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联系较密切;(6)属内种系贫乏(单种属占62.5%,2~3种的属占21.9%);(7)是滇中高原蕨类植物区系较典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以2009~2012年实地样方调查和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在山西省37个自然保护区中,共记录有湿地种子植物56科154属294种;在4个生活型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78种,占总种数的94.56%。将湿地植物的生态型划分为7类,其中,湿生植物269种,占总种数的91.5%,是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沼生植物88种,水生植物74种,构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湿地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属的水平上,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共有82属,占总属数的53.25%,表明温带性质比较明显;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160种,占总种数的54.42%,中国特有分布种有40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植物区系与温带亚洲和东亚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在湿地种子植物区系中,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7500~5400BC的海侵事件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朱诚  林留根  赵泉鸿  史恭乐  朱寒冰 《地理学报》2008,63(11):1189-1197
在考古发掘基础上,野外共采集样品217个,对遗址地层剖面中63个样品进行了有孔虫、植物碎屑及种子化石等的鉴定分析,对4个地层相关样品进行了14C测年及相关分析。在第10层的泥炭层中发现底栖有孔虫2种1属,即压扁卷转虫(Ammonia compressiuscula)和近亲卷转虫相似种(Ammonia cff.sobrina),表明全新世以来骆驼墩遗址及其附近区域在马家浜文化出现之前的7500-5400BC之间曾经历过海侵事件;共发现植物化石9种450颗,鉴定结果共统计出4(科)属,即Polygonum sp.(蓼属未定种)、Scirpus sp.(藨草属未定种)、Najas sp.(茨藻属未定种)、Physalis sp.(酸浆属未定种),多属湖泊、沼泽等水生环境。  相似文献   

11.
调查的基础L,统计了太岳山种子植物有97科、316属、575种(含变种),分析了该区系的主要特征,即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占优势;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具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具明显的垂直分布.对该区野生经济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穹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温带科16科,占总科数的72.73%,温带属99属,占总属数的77.3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热带成分仅有几个科属作为代表,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此外,特有性程度极低,没有中国特有科和特有属分布,证实了本区系植物的年轻性及其较短的演化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3.
浙江开化山区森林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化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是浙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有野生木本植物832种,隶属于95科272属.在对森林区系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地理成分,认为它们具有下列特征:1.木本植物种类非常丰富;2.古老、孑造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多;3.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植物区系有广泛联系;4.270个属可划分为14个类型(包含12个变型);5.温带成分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概要介绍江西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分布类型成分的基础上,将该区系的特点归结为:1.热带性科、温带性种占优势,热带性属与温带性属并重;2.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3.华夏种类丰富,特有成分多样;4.区系相当古老,残遗植物众多;5.该区系属华东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陕南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傅志军 《地理研究》1997,16(2):72-80
化龙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温带成分为主(有428属,占60.62%),热带成分次之(有235属,占33.28%),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本区集中了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及大量原始的温带属和众多的古老孑遗植物,是我国第三纪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区系地理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化龙山应位于华中植物区系的边缘地带,很可能是东亚植物区系东西两大植物亚区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六盘山位于陕甘宁交接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是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维管植物836种,隶属于93科,359属。本区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植物地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全部种子植物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广泛,但特有属较贫乏。六盘山与小陇山、太白山和中条山的属相似性系数较高,均达60%以上,表明几座山体处于相似的生物气候背景之下,地理隔离性不明显。与贺兰山的属相似性系数低于60%,因为贺兰山位于干旱的荒漠与半荒漠区,可能有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马宗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鹏 《地理科学》1994,14(4):355-362
  相似文献   

18.
西鄂尔多斯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几年的植物标本采集以及参考前人对该地区植物名录的记载,对西鄂尔多斯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鄂尔多斯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有64科、215属、433种;②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2.66%,其他为乔木占0.69%、灌木占14.09%、半灌木占6.93%、一或二年生草本占24.25%、草质藤本占0.92%,类短命植物占0.46%;③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包括强旱生、旱生和中旱生)为主,占49.42%,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中生、湿中生)占47.58%,湿生植物占1.85%,水生植物仅占1.15%;④西鄂尔多斯地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多样,在温带区系性质为主体的背景下,受欧亚草原区系、东亚森林区系、亚洲中部荒漠区系及古地中海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超云 《极地研究》1996,8(3):16-22
分析了采自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39个样品,共鉴定有孔虫14属21种。有孔虫埋藏可分为硅质壳、钙质壳和混合壳组合。硅质壳组合代表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钙质壳组合是浊流沉积的产物,反映了很强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混合壳组合则代表趋于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由强渐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晚第四纪以来,本区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塔吉克斯坦区系位置特殊、物种独特丰富,研究其植物区系特点对于进一步全面了解中亚植物资源现状、起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搜集、野外调查和标本查阅,对塔吉克斯坦种子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吉克斯坦境内共有种子植物4 115种,隶属于110科864属,种子植物丰富、种类分布表现出多数种集中于少数科属中,同时单种及寡种科属多的两端分布的特点;植物区系主要表现为温带性质,但也受到热带植物区系的深远影响,区系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特有属少。特有成分在种级水平上分化明显,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表现出与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