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17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一行到中国地质科学院考察"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国家专项,指导工作。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研究员向汪民副部长一行汇报了深部探测专项执行概况、已取得的重要探测技术进展和重大深部发现,以及组织申报《地壳探测工程》国家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1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一行到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研究中心考察"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国家专项,指导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主持会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负责人、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至6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与古生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生态地球化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6家建设期中的重点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第三批国土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16日上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副部长张少农,部总工程师钟自然一行视察中国地质科学院,专门考察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专项负责人董树文在展板前汇报了专项"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整体部署,简要报告了  相似文献   

5.
《地球学报》2016,37(1):68-68
正据中国科学院12月7日消息,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锐,1950年生,198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导师(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高锐长期从事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研究,主要运用深地震反射剖面研究青藏高原及其他大陆岩石圈结  相似文献   

6.
《地球学报》2015,36(4):402-402
<正>2015年6月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三大职能、四大目标、五大任务、五个研究室"的基本架构。一个机构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非法人机构。机构的成立,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深部探测"事业提供组织保障。两个牌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球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分别定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调查的业务支撑单位和中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报》2006,80(12)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包括许志琴院士和杨文采院士,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9人,2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巾7人获得国外博士学位;实验和辅助人员9人;在读研究生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实验室主任为杨经绥研究员,副主任为刘福来研究员和曾令森博士。实验室以板块碰撞动力学及地幔动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中央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青藏高原为主要野外基地,以板块汇聚边界和板内深部物质组成、构造与结构以及浅层效应为主要研究内容,并服务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政策,已与国外许多一流实验室和著名科学家群体建立了协作关系,聘任了国内外一批知名科学家为客座研究员。实验室研究方向和近期研究内容“大陆动力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运用构造物理、微区物质成分与地球化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及数值模拟等高新技术,结合深入地下的科学钻探及深部探测的全方位、多学科的三维研究来探索:①大陆板块会聚、碰撞和增生过程:②大陆深部结构及地幔动力学。通过这些研究来探讨大陆的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解决大陆地质中的某些重大难题,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服务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批准建设46个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六个实验室榜上有名:依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的"古地磁与古构  相似文献   

9.
《地质学报》2006,8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项目编号:2003CB716500)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3年底批准立项,2003年12月正式启动,研究时间为5年(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项目依托部门为国土资源部,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许志琴院士。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9家国家级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余位科研骨干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以大陆科学深钻5km样品研究为主线,阐明板块会聚边界深部三维物质的组成分布和结构构造、流体及深熔作用,含矿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以及受时间制约的变质演化历史;探索板块会聚边界壳-幔作用、地幔中物质成分及相转变、地球化学循环及流变状态;揭示深部物理状态及利用钻孔验证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再造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与折返机理。探索地下流体的成因、极端条件下地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地下地壳物理作用。为新的板块会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理论发展及探索现代深部地壳作用做出贡献。该项目体现了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与地学科学前沿的结合,下设8个...  相似文献   

10.
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锂作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已经并仍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近75%,采矿深度普遍不超过300 m,深部探矿势在必行.为提高中国锂矿深部探测能力,储备一批深部探测技术方法,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牵头,共十余家单位、78位项目成员参加.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川西甲基卡、新疆卡鲁安及四川黄金口等地区深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深部探测技术组合方法等的研究,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中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中锂的富集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在锂的成矿理论、新类型锂资源找矿探索、深部探测技术方法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圈定了一批远景区和靶区,有力保障了国家锂能源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地球学报》2016,37(5):625-625
正2016年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功举行,标志着该国际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及投入运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出席会议并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河北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常委袁桐利,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中国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8至9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内,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对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设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了验收。验收组首先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许志琴院士的验收报告,之后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认为圆满完成了建设期规定的任务,通过验收。"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批准,2011年10月13日开始为期两年的建设期,并于2013年9月26日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的主持下,召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专家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实施的深部探测专项"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SinoProbe-04),首次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并建成了一套81个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壳全元素精确分析系统。"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项目旨在通过重点突破地壳全元素(78种元素)精确分析、地壳深  相似文献   

14.
值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大陆构造与资源环境”暨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7—29日在北京金泰海博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承办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赞助单位为北京城际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来…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质》2014,(5):29-29
由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施工的甘肃金川铜镍矿集区科学钻探孔日前顺利竣工,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金川科钻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归口管理,是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第五项目——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试验中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2,(4):55-55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网站消息(2012-04-10)2012年4月5~6日,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办公室组织专家在安徽省庐江县对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重要异常的钻探验证及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2018,25(6):1-19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2021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1.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试采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成果由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查与试采科技攻坚战指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完成.牵头完成人为文冬光、张二勇...  相似文献   

19.
《地球学报》2015,36(1):120-120
<正>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评审日前正式公布结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曾令森研究员在"地壳深熔作用和造山带深部过程"研究领域成果突出,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400万元经费资助。这是国土资源部7年来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第一人。曾令森,男,197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入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月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北京举行简短仪式,正式签署了联合研发多功能5000吨大压机的合作协议。长期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此次联合研发多功能大压机,可以充分发挥"科教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优势,通过加强实验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共同为推进"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国家专项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在模拟地壳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