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与甘肃水氡异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昱  陈瑶 《华南地震》2005,25(4):49-55
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水氡观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地震前武山1号泉水氡、武山22号井水氡、清水温泉水氡、天水花牛水氡、武都水氡、通渭温泉水氡等测点的观测值存在长时间的下降变化过程,在震前或震后一年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其震后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甘肃地区、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的水氡(气氡)资料,甘肃地区数字化改造后的水位和地温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这次地震前有部分水氡测点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震前异常,而且变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同步性很好。这些异常在恢复时间上无明显的规律。水位测点震后效应非常明显,部分水氡和地温测点也有不同程度的震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氡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数字化气氡观测已经成为地震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地震台站能够观测到气氡测值出现的震前异常、震后效应以及同震效应等变化,本文对这些异常变化研究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另外,对于在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可能产生干扰的影响因素,分别从自然环境、仪器系统、人为干扰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机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按水氡阶变上升速度与恢复时间的长短,近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远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针对氡震后效应的4种变化规律,提出了4种可能的机理:破裂混合机理、破裂射气增大机理、振动射气增大机理、裂隙开启-闭合机理。研究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是从另一角度探讨氡的来源、迁移、表现与应力-应变、含水层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氡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与前兆异常判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总结了姑咱地震台气氡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对姑咱地震台气氡观测值的年、月、日动态变化和仪器干扰进行了分析,并对姑咱台气氡在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7.1级地震前的异常进行分析,讨论姑咱气氡映震效能,认为姑咱气氡在两次强地震前异常形态的相似性和震后形态恢复的差异性,均表明姑咱气氡异常变化能够真实的反映两次强地震所处断裂带的应力变化,表明姑咱气氡具有很好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6.
松潘拱背水氡值自1977年11月投入观测以来,其年变化规律呈现的是冬低夏高的形态。通过分析发现,汶川8.0级地震以前,水氡观测值既存在1~3年的中长期趋势变化又表现出3个月左右的短期变化,但临震突跳变化并不突出;而气氡观测值在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存在以短临突跳的方式相对应,变化幅度在50%以上。但由于观测时间短,这个认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2007年底该台增上了数字化气氡观测仪器。通过总结反思,发现松潘台拱背观测水点氡观测值的变化与龙门山断裂带破坏性地震的孕育、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变化为今后研究地下水氡含量变化与附近地震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应例子。松潘地震台的水氡和气氡观测值变化能较好地反映龙门山构造带应力积累和地震孕育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陕西镇安ML3.6、临潼ML3.3、合阳ML3.1、千阳ML3.1级地震,四川汶川M8.0、青川M6.4、宁强M5.7级地震前后,陕鼓井的气氡观测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异常,表明陕鼓井的气氡异常不仅有较好的地震前兆效应而且还有震后效应,对出现的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加利福尼亚,沿圣安德烈斯断层蠕变段的两个测点上,连续几个月检测了氡射气。所记录到的氡射气显示了几个脉冲式的增长,持续了五个小时,其幅度大于因气象因素所引起的日变化。一些氡增长伴随着或继之以地震或断层蠕变事件。氡增长可能是地下富氡气体突然爆发的结果,此爆发往往因地壳形变或振动引起。  相似文献   

9.
武都殿沟泉是甘肃陇南地震台的流体综合测点,主要观测项目有模拟水氡、数字化气氡和数字化气汞.模拟水氡资料始于1987年,数字化气氡观测始于2001年1月,数字化气汞观测始于2007年6月.本文分析了该测点的水氡、气氡、气汞等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氡资料连续可靠,在一些地震前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特别是一些大震前与其他水氡...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气氡浓度在多年上升的背景下,于2017年出现了转折异常变化,但祁连山地震带内一直没有发生与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相匹配的地震,直到2021年5月22日,在距离嘉峪关气氡测点570 km的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了判断嘉峪关气氡浓度异常与玛多地震的关系,结合震例,从异常信度、震前异常特征、震后异常变化及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嘉峪关气氡浓度的异常特征与地震所处的构造有关,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内的地震,气氡浓度异常表现为1年或半年尺度的年畸变,发生在该地震带以外远距离的地震,气氡浓度异常表现为多年的趋势性变化;玛多地震发生后,嘉峪关气氡浓度下降速率减缓之后转折,呈恢复状态;嘉峪关气氡测点与玛多地震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具有相同的动力背景且在构造上具有关联性。综合分析认为嘉峪关气氡多年趋势异常与玛多MS7.4地震有关,研究对建立可靠的异常指标体系、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庐江汤池1号井水氡观测资料影响因素、异常变化特征及异常对应的典型震例,研究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认为,该井点映震效果较好,观测以来有近震前兆异常,特别是远大震震后效应明显,水氡映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特别是对井点东南部地区有一定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开展水氡前兆观测的初期,部分水氡点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很好地对应了其可预测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水氡测值突跳异常曾作为松潘—平武和盐源—宁蒗等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但在水氡观测至今的完整时间段内,水氡突跳异常总体表现出对应率低,漏报率高的现象。多次预报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水氡观测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在今后四川及邻区的中强以上地震预报实践中,水氡测值突跳异常仍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variations of spring water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 seismic activities in Garhwal Himalaya, India. The radon anomalies we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the daily observations. The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water discharge rate from the spring have been made along with radon measurements for earthquake precursory study. The earthquakes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s less than 150 km were considered by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Pre-, co-, and post-seismic changes in the radon concentration were taken carefully into account in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to establish this behaviour as a potential earthquake precursor.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has been validated by the radon data recorded from the spring waters. The magnitudes of the earthquakes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y introducing compu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adon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calculated magnitude of some local earthquakes matches exactly with the magnitude recorded by the laboratory seismograph.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that may cause a radon anomal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的临界慢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临界慢化理论应用于甘东南地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的处理中,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计算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计算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多个台站的水氡浓度观测资料在两次地震前均存在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并从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变化形态方面分析了异常点水氡浓度变化的临界慢化特征,结合水氡异常的水动力学机制和异常点所在构造,认为2次地震前的临界慢化现象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姑咱海子泉气氡观测数据,分析在不同脱气—集气(溅落式和自吸式)装置下观测数据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溅落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无空气混入,脱气效率较低,但地震前气氡观测异常明显;自吸式脱气装置在脱气过程中有大量空气混入,脱气效率相对较高,在地震前气氡异常不明显。分析认为:①空气混入起到稀释作用,致使气氡含量降低;②脱气装置前放置恒水位槽,将地震前泉水深部自然逸出气体释放,造成异常信息减少。  相似文献   

17.
王熠熙  李赫  王博  杨朋涛  王俊  向阳  王喜龙  李悦 《地震》2018,38(1):128-138
基于临界慢化理论, 以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南北构造带及邻区水氡浓度观测资料为例, 逐一计算了表征临界慢化现象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 研究结果表明,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 10个台点水氡浓度资料表现出较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 且出现慢化现象的观测点空间分布具有一定丛集性, 慢化持续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 综合分析认为, 临界慢化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水氡资料蕴含的慢化信息, 这些早期异常信号对判定前兆异常所处阶段以及深入理解前兆资料变化的物理内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泉州四至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水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依据2倍中误差、短期阶升突跳、短期和中长期趋势异常等多种判别法,对其水氡异常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泉州四至井水氡氡值基本保持春夏高、秋冬低的弓形年变化动态图像,出现的水氡异常对中国台湾东南部及附近海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对2006年7月28日花莲6.0级、2006年12月26日恒春7.2级、2007年9月7日台东6.3级地震进行案例分析,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泉州四至井水氡异常对中国台湾地区某些敏感对应点的映震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玉川  刘耀炜  马未宇 《地震》2014,34(3):40-49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Mw9.0地震在中国引起了大范围的井水温度同震变化,而水温震后持续变化的井孔多数分布在井网密度较大、距震中较近的环渤海地区。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水温震后变化的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水温震后变化形态为上升,变幅0. 005~0.976°C,空间分布在同震位移较大、张性应变较明显和地震能量密度较大的区域;依据同井水位资料,一些井孔的水温和水位震后变化特征较一致,其水温震后升高可能是地震波增大含水层渗透性的结果;另一些井孔的水位震后变化不显著,其水温震后升高可能与地震波增大井区大地热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十五”改造,浙江省目前有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5个,10项测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氡。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有明显映震效应的台站为100%,测项为80%。水氡测值表现为临震向上突跳异常,最大异常幅度达23.7%,创历史之最;水温测项主要出现临震突跳或阶跃;水位测项主要是同震效应现象,为水震波引起的脉冲和阶跃变化。认为同震效应可能是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引起的含水层弹性形变所致。并且认为观测效果不一定是井位越深越好,而是要看含水层封闭情况和仪器观测传感器的位置,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好的静水位观测井记录的水震波效果明显优于动水位观测井。由于前兆数字化仪器采样率相对较底(1次/min),记录数据缺失较多,记录的同震变化波形不完整,很难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