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对欧洲的影响、欧盟的气候变化适应举措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盟水资源管理、海洋与渔业、沿海地区、农业、林业、生物多样性、金融与保险、减灾防灾、人类健康等9个重点领域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总结了欧盟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的特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层面举措与“自下而上”的脆弱经济部门应对策略相结合,采取分阶段的推进方式,并重视相关平台工具的开发应用;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提出了我国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的建议:及时制定气候变化适应国家战略;加强气候变化适应的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加快完善气候变化适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气候变化适应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和鲁西南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跟应  黄夫朋  李曼  李国敬 《地理研究》2012,31(7):1233-1247
基于甘肃省会宁县黄河灌溉区、旱作农业区和山东省单县农业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一般特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认知、义务认知和支付意愿及其区域和社会人口差异。研究发现:案例区乡村居民普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但对全球气候变化概念和发生原因的理解较肤浅。一定程度上,受访者通过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受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应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个人和家庭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能力有限、支付意愿低,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受访者认知差异明显;存在原因认知决定责任者归属和能力认知、进而决定支付意愿的因果链,作者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SWAT模型的乌裕尔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乌裕尔河流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径流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探讨气候变化情景下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扎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WAT模型对乌裕尔河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乌裕尔河流域的径流量变化过程,尤其是产流量大的站点,模拟效率较高;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较为显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而且不同水文站径流量减少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8~2015年疏勒河出山口昌马堡水文站径流资料以及同期流域气象资料,揭示了疏勒河出山径流及其对流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总体上,疏勒河出山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山径流增加趋势更为明显,但近几年,疏勒河出山径流量缓慢回落,21世纪初暂时成为代际变化的拐点。研究亦显示,疏勒河出山径流对河源处高海拔山区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出山径流年际变化实际受到山区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段各因素影响强度具有一定差异;降水是出山径流变化的主控因素,但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是近年来出山径流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定量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气温等对径流影响比重超过60%,而降水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5.
雨养农业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类型以及农户属性、气候变化感知对适应行为的影响机制,对于制定合适的适应政策至关重要。论文将适应行为分为技术性行为、经济性行为和迁移性行为3类,并构建了以气候变化感知为中介变量的“属性-感知-适应”多变量路径分析模型,在对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的影响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变量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 农户适应气候变化会优先选择技术性行为,其次是经济性行为,选择迁移性行为的农户最少;② 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③ 根据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将多变量路径分析模型分解为3类: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和无中介模型。通过分析以上3种模型可以发现,农户属性对适应行为既有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也有不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直接影响,说明适应行为的选择并不仅仅依赖于气候变化感知,农户属性对于适应行为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直接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提高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Ecosystem-BasedAdaptation)(简称EBA)定义为:在总体适应战略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帮助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当今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不断增加,EBA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支柱之一。介绍国际上EBA概念的历史由来、相关定义与特点进行,阐述了EBA的应用原则和相关分析工具,简要分析总结了国际上实施EBA项目取得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立凡  史兴民  王露 《中国沙漠》2018,38(2):428-436
气候变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的影响非常显著,更好地理解农户对适应行为的有效性评价对于制定合适的适应政策、提高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非常重要。利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适应行为有效性感知特征,并结合调查地2000—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常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指标,从客观层面验证适应行为的效果,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为3个模型辨识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1)具有高适应效能感知的适应行为大部分被受访农户使用;2000—2014年研究区的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上升,说明适应行为有一定的实际效果;(2)影响农户对适应行为有效性评价的显著因素包括农户属性中的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种植规模、性别、看电视和赶集的频率,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中的本地自然灾害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作物播种时间、收获时间、作物产量变化和病虫害,2005—2015年的降水等。  相似文献   

9.
泥沙是影响河流健康和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水文要素和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实施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后,部分河流的泥沙含量大幅减少,但在河西内陆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西端的疏勒河流域,受降水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泥沙呈增加趋势。本文应用疏勒河流域实测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水文统计法、差积曲线法、趋势检验法、突变检验法、非线性复相关模型法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泥沙时空分布规律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疏勒河干流昌马堡站年输沙量为333.5×104 t,至下游潘家庄站减少到223.5×104 t;党河党城湾站年输沙量为76.56×104 t,至下游沙枣园站增加到121.3×104 t;疏勒河干流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8月,占全年的81.9 %~84.0 %,党河流域输沙量主要集中在4-8月,占全年的92.3 %;流域泥沙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突变点1998年以后,年输沙量增加了86.3 %~148.2 %。建立了潘家庄站降水~泥沙、径流~泥沙以及年输沙量~年径流量~年最大洪峰流量关系模型,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717~0.858。流域出山口以上对泥沙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出山口以下主要是修建水库、水电站、引水工程、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国家对内陆河流域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日益关注,以及全国河长制的推行,河流生态健康已经提上日程,研究疏勒河流域泥沙分布规律及水沙关系,对国家实施西部生态安全战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洋酸化、冰雪融化、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多,进而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抵抗气候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领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目前,工业领域的脆弱性不断加深,工业经济损失的绝对量也在不断增长,定量评估工业经济损失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梳理当前的研究进展,可以为工业经济的评估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工业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正负面效应进行概述,发现不同工业部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略有不同,部分区域的采矿业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为正向,但风暴、干旱以及降雨会破坏采矿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制造业大多是室内作业,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业反应机制复杂;建筑业的损失多集中在间接损失,通过电力成本提高等反馈;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遭受极端气候时会出现传输供应损失,且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减排成本短期内会影响该部门的经济增长。工业部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付出了较大的适应和减缓成本,因此通过模型量化评估工业经济的损失,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保证工业经济平稳有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Li Liu  Qi Feng 《寒旱区科学》2015,7(6):730-735
In the Shulehe River Basin, policy of resettlement was very effective in handl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 problems in regions of poverty limited by topography, climate, or infrastructure. Thus, since 1996–1997, the Shulehe River Basin resettlement project transferred roughly 7.5×104 people from areas of Dingxi, Longxi or Minxian which could not offer sufficient resources for the residents. Meanwhile, construction facilities such as the reservoir, which underpins the resettlement project, also triggered an internal migration of people away from the reservoir to other parts of the Shulehe River Basin. This large scale migration derived apparent effects in water resources,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s well as landscapes. Results show that total arable land expanded by 3.1×108 m2, cattle numbers maintained a stable level of 1×104, pigs declined to a low level due to market trends, and sheep numbers soared from 17.44×104 to 73.57×104. However, greening and afforestation increased while croplands maintained a rational tendency accompanying with greening area expans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tegration, the Shulehe River Basin resettlement policy fulfilled its previous goals of improving the inhabitants' livelihood and the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when spatial residu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resources consump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still positiv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初报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南缘,南以阿尔金山为界,北抵阿奇克堑谷地,向东可延伸至甘肃省境内,总面积约2.29×104 km2,是我国第六大沙漠。考察发现,库姆塔格沙漠气候极干旱,地表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极少,沙丘流动性大,沙丘类型多样,在其东北部分布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沙丘下伏地形复杂,沙漠腹地分布出露连续的地层剖面,其蕴藏着反映沙漠形成演化、气候变化与古疏勒河变迁的大量环境信息。开展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对揭示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与演化、古疏勒河变迁及其与罗布泊退缩的关系、以及西北干旱区气候与环境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开展库姆塔格沙漠风沙活动规律、风沙危害的研究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保护世界级的敦煌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干旱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钦  赵雪雁  王亚茹  雒丽 《中国沙漠》2016,36(3):814-822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核心问题,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明确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及其需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石羊河流域1963-2012年气候变化和493个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不同福利水平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和需求。结果表明:(1)流域上游气候呈显著的暖湿化趋势,中游和下游气候暖湿化趋势不显著。(2)气候变化对中游和下游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均大于上游农户,其中,对中等福利群体的生计资本影响最显著,对高福利群体的影响次之,对低福利群体的影响最小。农户自然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强,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弱。(3)流域内农户均倾向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来适应气候变化,其中,选择减少消费的农户比重最高,选择外出务工和向亲属或政府求助的比重次之。高福利群体中选择减少消费和外出务工策略的比重较高,中等福利群体中选择求助亲属或政府策略的比重较高。(4)流域内农户对信息和资金的需求均较显著,其中,对信息的需求最强烈,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的需求次之。高福利群体和低福利群体在就业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中等福利群体在农牧业市场信息方面的需求最强烈。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54-2010 年疏勒河干流出山径流量、2000-2010年流域内灌区水资源供应量、灌区农作物种植类型、农作物及林草地面积等资料,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疏勒河径流量对绿洲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受径流量变化影响显著,若出山径流量按1954-2010 年变化趋势增加,绿洲面积、农业产值、生态效益将有不同程度增加; 若出山径流量减小,绿洲面积、农业产值、生态效益亦相应减小。2020年出山径流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5%、10%、15%时,绿洲面积和农业产值相应减小4.5%、8.9%、13.4%。在径流量不变情况下,若普及常规节水,林、草地面积均增加16%以上; 若普及高效节水,林、草地面积均扩大54.7%; 若提高渠系利用率到0.70,林草地面积扩大5%以上,总产值增加5.4%; 若提高渠系利用率到0.75,林草地面积增加12%以上,总产值增加12.2%。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绿洲建设的关系。疏勒河流域地表径流主要形成于高山区。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水资源潜力,应作出全面流域规划,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利用,水资源就近开发利用,保护下游地区环境、加高党河水库、改造老绿洲、建设新绿洲、扩大林地,遵循开发顺序等可行措施,建设高效的人工绿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issues on adaptive water management under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a set of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of water system, 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 of multi-object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quantify water adaptive management for the demands of water sustainable us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water requirement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For this study in China, two key indicators are proposed, namely (1) the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V) that was represented by integrated sensitivity (S) and resilience (C)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nd (2)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o-economy and water environment, marked by DD, that is integrated scaler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G) based on the amount of GDP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relative eco-system quality (LI). To find a reasonable solution for adaptive water management, a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 model of adaptive water management is further developed and the multi-objective model was transformed into an integrated single optimization model through 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measure function, called as VDD=DD/V.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adaptive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case study of China with new policy, called as 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ree red line controls, i.e., the control of total water use by the tot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control of lower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the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of the total waste water load by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Eastern China Monsoon Region that covers major eight big river basins including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Haih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It is shown that the syn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and socio-economic sustainability by the integrated objective function (VDD) and integrated decision making model are workable and practicable. Adaptive management effect of the criterion compliance rat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are more appreciable through new water policy of the three red line controls, which can reduce 21.3% of the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V) and increase 18.4%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socioeconomy and water environment (DD) for the unfavorable scenario of climate change in 2030.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东升  吴绍洪 《地理学报》2013,68(5):602-610
本研究以动态植被模型LPJ 为主要工具,以区域气候模式工具PRECIS 产生的A2、B2和A1B情景气候数据为输入,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应用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估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东部地区脆弱程度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仍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是东北和华北地区,而青藏高原区南部和西北干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脆弱程度明显减轻。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近期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大,但中、远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东部地区,脆弱区面积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增长极,也是人口密集暴露、特色农业种植和重点生态承载区。在全球变暖和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黄河流域干旱灾害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该流域的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需进一步深入认识。本文利用1960年以来黄河流域122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结合遥感、社会统计和地理信息数据与技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建立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4个因子的干旱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模型,详细分析了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性及其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复杂性,流域区域差异显著,总体是中下游风险高于上游,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致灾因子危险性是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孕灾环境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而承灾体易损性贡献量相对最小。干旱灾害风险影响机制的区域差异也很显著,上游是孕灾环境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的影响大于致灾因子和易损性,中游则是致灾因子、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对干旱灾害风险的贡献度大,下游是干旱致灾因子起主导作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控制了风险总体格局。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变化规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异常复杂,流域干旱灾害风险主要受季风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暴露度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等多种要素的影响。该研究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和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雒丽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中国沙漠》2016,36(4):1171-1181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其选择有效适应策略的关键因素。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度指数,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农户对气温的感知比较准确,但对降水的感知出现偏差,农户对干旱、沙尘暴的感知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气象灾害;(2)农户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感知较强,大部分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对其生计产生了严重影响;(3)农户感知到的气候变化适应功效及适应成本均较高,但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较弱;(4)影响气候变化敏感性感知的关键因素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务农年限、气候变化信息获取渠道;影响气候变化严重性感知与适应成本感知的关键因素均为户主性别、受教育水平及与村民的交流频率;影响适应功效感知的关键因素为与村民的交流频率;影响自我效能感知的关键因素为户主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