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2000,(2)
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山海经>研讨会认为:<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信史,是一部不可替代的上古百科全书.其成书应不晚于唐尧、虞舜时代,作者有大禹和伯益.从大禹到周朝初年,历代帝王都曾派员调查了解世界情况,使其内容不断有所增减,或产生重叠.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以及民族的兴衰、迁徙等,使书中文字变得难解难读,以至在研究中形成不同的流派见解.  相似文献   

2.
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西域最早的汉语地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试就最早一批远古地名"昆仑"的渊源进行探讨,以阐述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影响西域,进而提出地名是一定时空下民族历史和文化化石的论断,认为《山海经》所述昆仑的位置,后世聚讼纷争,是由于后人并未明了《山海经》"昆仑"一名的原型原意所造成的:昆仑不仅有广狭之分,还有虚实之别;汉代之后,昆仑一般指今昆仑;昆仑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即观象授时布令行政的明堂;"昆仑"之称是表示神化的山丘通名;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昆仑文化作为黄河文明,始终为中华早期文化的扩散提供着动力;昆仑文化可以说是根部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3.
本图由孙晓琴女士根据王红旗先生对《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解读而绘,其内容包括中次五经冲次六经、中次四经、中次二经。《中山经洛水图》再现了大禹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洛水、伊水流域,以及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山脉地区。需要说明的是,现存版本《山海经》的中山经十二条山脉的排序编号存在着错讹:如果按先北后南(实质为先内后外)顺序,则中次五经所述山川位于《中山经洛水图》的最北端,依次向南分别为中次六经、中次四经、中次二经。有关《山海经》地理方位的详细考证,可参阅…  相似文献   

4.
由王红旗创意、孙晓琴创作的山海经复原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山海经地理复原图,第二部分为山海经部落复原图。山海经地理复原图由13幅图组成,《中山经巴山图》是其中一幅,原画尺寸0.8×1.1m。《中山经巴山图》的主要画面,再现了《五藏山经·中次九经》所记载区域的自然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相应于今日的岷山山脉和大巴山山脉地区,该图同时绘有当时那一地区的动物栖息分布状况。需要说明的是,该图上半部分只绘出山形而未标出山名,而这些山所出之水系则均为今日之名称,这是因为据笔者考证,现存版本《山海经》的中次一经原本…  相似文献   

5.
《西山经昆仑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九,根据对《五藏山经》西次三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它复原再现了《西山经》部分地区当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陕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宁夏、甘肃、新疆东部一带。需要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史载四五千年前,大禹治服洪水、划分九州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物产风情图.可惜古图久已失传,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  相似文献   

7.
史载四五千年前 ,大禹治服洪水 ,划分九州之后 ,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 ,记录物产风情 ,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 ,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可惜古图久已失传 ,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 ,并流传至今。《五藏山经》具有实测基础 ,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 ,实乃中华文明与文化第一历史宝典 ,亦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画面内容 《帝禹山河图》把《五藏山经》记述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的 447座山、河流 2 5 8处、地望 348处、矿物 6 73处、植物 5 2 5处、动物 473处、人神 95处等内容全部绘出。可谓 :功成…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死在房子里呢?他们和喇家村遗露在外头的尸骸是否有同样的死亡原因?为什么那位母亲恐惧的眼神是在凝望上方?是什么导致窑洞垮塌的?那条地裂缝是怎样形成的?神秘死神为何突然降临?是滚滚黄河洪水的泛滥?还是大地震?史前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与文明的兴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喇家村灾难留下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传世的出自明清的《山海经》图。明清古本山海经图以《山海经》的文本为依据,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了原始初民对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幼稚认识,自然也反映了明清时代的民众以及作画者、刻工对《山海经》的理解,一神多图或一神多形正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作画者的不同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山经荆山图》是根据对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八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0.8×1.1m。该图复原再现了中次八经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湖北省境内的荆山山脉(包括武当山脉)和大洪山山脉一带。中次八经共记有23座山,其中明确记有荆山、漳水、睢(沮)水等地名,当即今日荆山山脉无疑。至于中次八经所述东部请山,徐旭生先生在《读山海经札记》(见《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指出:“再东各山虽未知确在何处,而抗日战争时敌我恶斗之大洪山脉想在其内。”值得注意的是,大洪山山脉的…  相似文献   

11.
褚绍唐 《地图》2003,(2):37-45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我国古代“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一生曾历尽千辛万苦,踯躅30年,驰鹜数万里,考察了祖国大部分河山,并写下现存约60万字的《游记》,因而被称为千古奇人,《游记》为千古奇书,并已列入我国20部历史文化名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山经南阳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四,是根据对《五藏山经》中次十经和中次十一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0sinX1.1m。该图复原再现了中次十经和中次十一经(部分)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河南省境内的南阳及其周边地区。中次十一经共记有48座山,是《五藏山经》26条山脉里山数最多的一条;其地理方位大约即今日伏牛山及其余脉和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在绘制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时,考虑到构图的审美需要和与今日地理方位的对应,将中次十一经的48座山分别绘制在《中山经南阳图》和忡山经江汉图…  相似文献   

13.
说起神农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野人"之谜,这就像喜马拉雅山的耶提,蒙古的阿尔玛斯人,西伯利亚的丘丘纳,非洲的切莫斯特,日本的赫巴贡……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大概是人类的孤独与好奇,天性就喜欢探寻神秘的事物.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盛传着关于野人的传说,在我国,关于野人的传说和记载最多的就是神龙架.《春秋》记载,周成王时(公元前1063年),麇庸之地活捉了一个野人,献给周成王.麇庸之地就是现在神农架边缘的房县一带.《山海经》记载,"熊山"有野人,"其状人面兽身,一手一足,其音如钦(吟)".熊山也就是现在的神农架.这里原始森林覆盖,植物茂盛,多熊,故古谓之熊山.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深入神农架原始林区,探杳"野人"足迹.  相似文献   

14.
万邦 《地图》1999,(4):40-41
传说中伏羲时代已有规、矩,大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和表木等测量工具。大禹还“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最早制作了“九州之域”的地理模型。“九鼎之图”即是后来流传过的《山海图》,可惜到晋代就失传了。远古传说时期关于地图测绘缺少史料,实物地图迄今尚无考古发现。直到周、秦时期,测绘职官与地图在信史上才有正式记载,可又过于简略。比如《诗经》中有:“堕山乔岳,允犹翁河”,郑玄笺注说:‘忧,图也,…··借信案山川之图而次序祭之”;《世本·作篇》中记载有“史皇作图”;《周礼》记有与地图有关的‘大司…  相似文献   

15.
《南山经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七,是根据对汪藏山经吨次一经、南次二经、南次三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X16m。该图再现了《南山经》三条山脉所记述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及其相邻一带。现存版本他海经》共分18章,第一章即《南山经》,《南山经》所述第一座山是招摇山,它位于西海之上,所出的丽水向西流入(西)海。据此有人认为招摇山在今日云南省滇池附近,也有人认为招摇山即今日广西桂林漓江上游的苗(猫)儿山在《南山经图》中,招摇山被画在今日湖南与江西交界…  相似文献   

16.
《西山经渭山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八,是根据对《五藏山经》西次一经、西次二经和西次四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该图再现了《西山经》部分地区的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大体在今日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具体来说,西次一经的方位大体在渭水南岸、秦岭北麓,东起撞关,西至青海湖附近。现存版本西欢四经的排序编号与西次三经互相颠倒了,它所记述的诸山,起始于黄河与洛水(北洛水,即陕西境内的洛水)交汇处的黄龙山山脉,向北至洛水发源地白于山(其名沿用至今),然后折向西直至今日祁连…  相似文献   

17.
GIS在龙虎山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龙虎山以其秀美多姿的丹山碧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龙虎山在旅游管理和宣传方面略显滞后,阻碍了龙虎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在旅游业中的强大功能及广泛应用出发,探讨了GIS在龙虎山旅游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并以MAPGIS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龙虎山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以期能为龙虎山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东山经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二,是根据《五藏山经·东山经》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该图复原再现了《东山经》所记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其方位包括今日的山东全省,以及江苏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区,还包括黄海中的岛屿。《东山经》记述有东次一经、东次二经、东次三经、东次四经共4条山脉。其中东次一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泰山至蚌埠一线,东次二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淄博、连云港、张八岭一线,东次四经的方位大体在今日的山东半岛一带。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东次三经的方位。如果东山经诸山脉的…  相似文献   

19.
《北山经桑乾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一,是根据《五藏山经·北山经》中北次一经、北次二经、北次三经的后半段的文字解读而创作,原图尺寸1.1m×1.6m。其方位大体在今日山西省和河北省的中北部,以及内蒙古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在这个区域里,最著名的河流是今日的桑乾河,许多古老的部落都曾生息在桑乾河流域。从图中可以见到,北次一经有几座山所出之水均向西流入氵幼泽,有关经文称:“(氵幼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此氵幼泽即今日黄河前套地区,那里古代为大湖泊(黄河后套地区古代亦大湖泊,西次三经称那里为稷…  相似文献   

20.
《北山经汾水图》系山海经地理复原图之十,原图尺寸1.1m×1.6m,是根据北次一经、北次二经、北次三经各自的前半段文字的记述而绘,其方位大体在今日山西省和河北省的中南部,并以汾水流域为中心。从图中可知,北次一经前半段诸山(现存版本的排位有误,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