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12月11-12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七个课题中期评估会议在北京举行,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获得专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于2006年12月11~12日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致洪暴雨的中尺度结构、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圆满完成了头两年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与任务,为后3年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家973“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页目(简称“南方致洪暴雨”项目)实施1年以来,在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研究与典型暴雨过程的分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整合研究力量,加强研究积累,提高中尺度暴雨的机理和结构分析研究水平;同时为了配合2007年实施的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的资料分析研究工作,项目组建了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综合分析研究组,研究组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倪允琪教授、张大林教授、谈哲敏教授和张庆红博士、孙建华博士、张福清博士共30余人组成,我国著名科学家陶诗言院士任科学顾问。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实施的第4年,也是项目研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和项目专家组领导下,经过7个课题负责人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及项目组80多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在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的取得为本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任务并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24-26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2005年度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上海市气象局汤绪局长、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林洪柱助理巡视员、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张峰处长、上海市科委孙利源处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 10月。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项目意义:正确的暴雨预报是各级政府指挥抗洪救灾的主要科学依据之一,要深入了解暴雨的机理、提高暴雨预报能力,必须深入研究空间尺度为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中β尺度)的强对流系统(即暴雨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我国暴雨研究水平及暴雨监测与预测能力,促进科研与业务的互动,加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与地方各级气象业务、研究人员的沟通与交流,2008年9月26~28日,由我院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8年我国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研究与业务人员140人参会,陶诗言、  相似文献   

8.
新疆“八五”期间致洪暴雨监测预报能力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系统工程技术和软科学评估摸式设计原理,根据监测预测新疆致洪暴雨所需的手段、工具、技术、经验、环境及其所能形成的功能与能力,设计暴雨监测预测能力评估摸式,进行“八五”期间致洪暴雨监测预测能力的评估,为改进和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测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西气象》1995,(4):29-31
通讯不畅条件下暴雨现场监测试验的组织实施试验片课题组85-906-08-03-02子专题是以获取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暴雨过程加密实测资料为主要目的,是该地域暴雨研究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对整个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黄河中游三(三门峡)花(花园口)间历来是...  相似文献   

10.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临沂市汛期暴雨与旱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佃美  白玉荣 《气象》1999,25(4):52-54
根据临沂市1961-1997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汛期暴雨日数,相当蚶日 与旱涝级别和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得出:汛期暴雨多少对汛期降水多少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汛期旱涝预测主要是汛期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2.
陈静 《贵州气象》2001,25(3):3-4
根据贵阳1921-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汛期(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汛期总降雨量的关系,得出:汛期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3.
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思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研究,在国内外仍是个难题和热点。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江西为研究区域,从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入手。通过8个滑坡灾害易发点的监测试验,系统地研究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探讨植被覆盖与滑坡的关系;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滑坡风险区划和暴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应用统计学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滑坡体发生滑动的临界雨量指标;开发基于Web—GIS的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并进行业务试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暴雨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50年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几代科学家致力于暴雨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最近10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了3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开展我国南方暴雨研究, 其中包括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试验与研究,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试验与研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的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试验与研究。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 在华南前汛期暴雨与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的三维结构、形成机理、遥感监测与探测中尺度暴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自主发展配有三维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系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 有的已经在我国各级业务部门推广应用, 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973项目, 针对引发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β-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开展更为深入的试验与研究, 通过这些努力, 有望在提高我国暴雨的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 增强我国减灾防灾的总体实力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V-3θ图在区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祯烈  周莉蓉  郝利萍 《气象》2003,29(1):20-22
介绍了“结构预测法”在区域性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特别是在2001年9月20日成都暴雨的预报中,V-3θ图的应用为暴雨的发生和落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任振球 《气象》1997,23(10):21-26
1996年8月3—4日,9608号台风在河北南部连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前,8月1日16时在国家气象中心召开的大会商会上,本人预报:已经登陆福建的9608号台风将向北移动;8月3—4日,我国东部将连续两天处在三个引力波共振和一个引潮力共振减压的叠加区,到时台风只要在110°E以东,当天最大日降水水文站将达500mm以上,气象发报站也可达200—300mm。实况正确。分析表明,8月1—4日,该台风登陆后,其北侧每天均维持一个倒槽,同时东亚有一西风槽东移。8月3—4日,在连续引潮力共振减压的抽气作用下,使该倒槽和西风槽加速合并和冷暖空气的辐合,引起位势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而降特大暴雨。此次成功预报再次证明,引潮力共振减压的异常叠加与大气内部条件相结合,确是预测特大暴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由六枝1957~2001年45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出六枝夏季(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夏季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8.
梁平  伦绪勇 《贵州气象》2001,25(5):10-11
通过对夏季风强度与黔东南汛期相当暴雨日数,夏季旱涝关系的研究,主明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黔东南汛期相当暴雨日数及旱涝级别有很好的相关性。提出:利用夏季风强度变化的规律性,预测黔东南汛期的旱涝趋势,是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很好的依据,对短期预报中暴雨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奇台县近10年发生的洪水进行了统计,对洪水成因作了初步探索,并对暴雨型洪水预测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东亚季风和中国梅雨暴雨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年夏季长江继54年以后再次发生全流域性洪水,江淮流域暴雨持续发生,暴雨的发生发展维持机理的研究再次引起全国气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学者在梅雨暴雨方面做过的一些工作,主要包括梅雨的早期研究,东亚季风的进展,持续性暴雨的研究等方面,指出东亚季风与中国梅雨期持续性暴雨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从东亚季风异常着手,一定可以在梅雨暴雨的研究上取得进展,并为暴雨的短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